老王:打開手機,我發現我們玩《動物餐廳》已經整整300天了。我和老公兩個年齡加起來超過70歲的人,最初只是想在分數上互相較勁,而每天又需要為對方打工來賺“盤子”,所以一路堅持下來。熊貓“富二代”永遠都會張開雙臂送出魚干、流浪鸚鵡歌手靈活就業、大白鵝永遠都在學游泳前過來訂餐、流浪貓賣力干活來養活自己……純樸的游戲內容觸動了我內心的柔軟。我漸漸發現,我和老公的微信對話框中,打工的申請鏈接占了絕大多數篇幅,想想不禁啞然失笑。玩了一段時間,我們倆在業余時間學起了可愛的動物簡筆畫,甚至還按照游戲中的食譜燒制出一些家常菜。從游戲中獲得生活小技能,算不算在游戲里發現新大陸呢?
馬凌云:2000年年初,我大學畢業剛上一年班就下崗了,返回家里“啃老”。我每天出去轉悠,想找點兒事做養活自己,但小小縣城光送報員這個崗位就有10來個人應聘。我又投了多份簡歷,但手中的諾基亞手機一次也沒有響起鈴聲。日復一日,希望破滅,只有貪食蛇滿屏游走,我麻木地去點它,就這樣,這個游戲竟讓我玩了半年之久。我躲在里面逃避現實。終于,母親的一聲嘆息如驚雷在耳邊炸響,抬頭又看到父親沉默的臉,我心似油烹。義無反顧,我踏上了開往北京的列車。從此,我漂泊在外,故鄉成夢鄉。我再也沒有玩過游戲。消沉就是貪食蛇,它大口吞噬掉寶貴的時間和生命。
沙沙子:已經很久沒有打游戲了,回想起以前和朋友們一起“吃雞”和玩《王者榮耀》的日子,還是很難忘的。說到這兒我竟有點兒想她們了,不知道返校后的她們怎么樣。對于打不打游戲我已經沒啥想法了,但不打游戲的這段時間真的可以去做好多自己喜歡的事情。希望大家都不要沉迷游戲,要一心一意地去追逐自己的夢想。
楊玖雅:女兒讀高中時,為了防止她沉迷游戲,我把她的手機沒收后放在辦公室,只在她必須使用時才還給她。誰知女兒用一招“貍貓換太子”便輕松破解—她花20元網購了一個看上去和手機一模一樣的模型機,交給我保管,然后自己拿著手機依然在課余時間玩游戲。她上大學后,我自知斗不過她,再加上鞭長莫及,只好聽之任之。沒想到,如今在家上網課的女兒反而冷落了手機。當初為了玩游戲絞盡腦汁的女兒終于學會了自律。
凡一:2006年上大三時,我喜歡玩《魔獸爭霸》,陷入其中不能自拔,反復練習各類打法,觀看比賽視頻,學習計劃和生活節奏都被打亂。畢業工作后,生活壓力、家庭責任讓我對游戲有了新的認識:游戲只是一種娛樂休閑的方式,只能你玩它,不能讓它“玩”你。我現在也玩《魔獸爭霸》,但并不沉迷,可以隨時暫停、隨時下機。
毛毛:最早接觸游戲是在初二,父母正為創業忙得焦頭爛額,空蕩蕩的家里,只有游戲里的人陪著我。父母說他們是為了我才那么拼,但其實我并沒有要求他們那樣做。等他們不得不抽出時間來陪我時,我已經成為所謂的“網癮少年”。我想,一直到今天他們都不能理解,我迷戀的不是游戲,而是在其中找到的掌控感,因為現實帶給我的只有深深的無力感。
第五星辰:2018年夏天,我在事業和感情上遇到很多坎坷和困擾,因此每天都很煎熬。那段時間,每天吃過晚飯,不想在家里待著,我就會拿起手機出門散步。幸好有幾個朋友會在網上陪我聊天、插科打諢。散步走累了,就坐到路邊公交站的長凳上,打開手機和朋友“開黑”玩游戲。在游戲里,我們一起戰斗,一起大笑,那是我為數不多的歡樂。時間一晃而過,那段難熬的日子已經過去,現在回想起來,已經忘了那些日子自己是怎么熬過來的了,難忘的是那段有朋友陪伴的快樂時光。
吉吉木:很多人在游戲中獲得在現實生活中無法得到的自由感、愉悅感、成就感,而我在電子游戲里感受到最多的是這個時代日新月異的科技發展。內存占比壓縮得越來越少,游戲情景設計得更加精美,也更具質感,游戲體驗也有更高層次的提升。同時,最觸動我的是,游戲設定愈來愈人性化,比如,有關未成年人每天可玩游戲的時間限定。若說在游戲世界里我們得到了些什么,大概是短暫地擺脫了塵世憂愁吧!
徐慶森:在游戲世界里,我們既是締造者也是參與者。在游戲中,我們可以扮演自己夢寐以求的角色,尋找一種莫名的榮譽感。而通過游戲,也讓我們懂得什么是團隊精神,榮譽的獲得不是一個人獨自完成。生活亦是如此,需要一關一關地過,一關一關地闖,當你被生活中的磨難突襲時,總會有三五個貴人幫你渡過難關。
關文藍:認識她的時候我們都還是游戲“萌新”,在日常交流中我才知道她是個單親媽媽。如今相識多年,大家已變為現實中的朋友,彼此傾訴生活中的喜怒哀樂。就在前幾日的“六一”兒童節,我還為她可愛的女兒親手做了禮物。不管相隔多遠,都希望我們能平順安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