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小靜
摘要:《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以下簡稱《指南》)指出“科學教育應密切聯系幼兒的實際生活進行,利用身邊的事物與現象作為科學探索的對象”。社會熱點事件本身就是教育資源,當前全社會正處于罕見的抗疫非常時期,這種特殊的“情境”,正是引導幼兒關注身體健康、疾病、死亡、醫生、人與自然等方面問題的最佳契機,科學教育責無旁貸。以下就居家抗疫期間如何推薦科學游戲談談作者的觀點。
關鍵詞:居家抗疫;幼兒;科學游戲
一、因地制宜推薦科學游戲
“生活化教育”一直是課改所提倡的,“生活化的科學教育”更是我們一直在追求的。居家科學游戲原則是就地取材進行科學游戲,從生活化科學教育的角度出發,向家長推薦的科學游戲應該貼近家庭生活,體現因地制宜。
首先,材料的選擇要體現適宜性。大部分的科學游戲需要操作材料參與,這次疫情居家隔離突如其來,延期開學也是因勢運作,居家游戲推薦要注意考慮游戲取材的可行性,可選擇家庭常見、必備的物品。比如:肥皂、雞蛋、米、鹽、胡椒粉、小球、玻璃杯、攪拌棒、洗潔精、大小篩子等,不要讓材料準備妨礙居家科學小游戲的愉快進行。
其次,游戲的選擇要體現生活化。生活中有很多機會可以探究科學,向家長推薦的科學游戲要考慮幼兒的年齡特點,簡單好玩又易操作,如挑揀果蔬、烹調飯食、制作蛋糕、調制果飲、侍弄花草、喂養動物、物清潔品……都可以讓孩子們在勞作中感受身邊的科學。
最后,游戲的環境要體現安全性。一般情況下親子科學游戲的操作環境是在室內或者一定范圍的室外空間,那么向家長推薦的科學小游戲以適合小空間里操作為宜,同時要考慮游戲操作的安全性。
二、因事制宜推進科學游戲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指出:“引導幼兒對身邊常見事物和現象的特點、變化規律產生興趣和探究的欲望。”眼前的疫情就是最好的教材,可以向家長推薦有關疫情的親子科學互動話題及游戲活動。
(一)親子共同查閱資料,談談新冠病毒的事件
教師可以倡議家長和幼兒一起從查閱資料入手,了解病毒是什么,病毒什么樣,它從哪里來,它怎么傳播,感染病毒后有什么危害等,生成諸如《冠狀病毒小怪獸》《從一只蝙蝠開始》《地球媽媽》等科學親子話題活動,在探究、討論與互動中讓孩子發揮自己的想象力,用自己的方式講一講、畫一畫、做一做、演一演多樣化地表征對病毒的認知與理解。
同時引發孩子對周圍世界,尤其是對野生動物及大自然的好奇與關注,增長關于自然科學的知識,從而懂得敬畏自然,關愛生命。
(二)親子共同探索游戲,談談預防病毒的途徑
戴口罩、勤洗手是預防新冠病毒的有效措施,我們可以向家長推薦簡單的防疫居家小實驗引導幼兒進行探究。如拆解口罩、了解口罩的結構、用口罩做靜電實驗、使用吸管對著不同材質的口罩吹風、用水往不同材質的口罩倒水,比較不同材質口罩的防護性;“用手摸面包”的實驗,同樣的切片面包,用不同手部清潔程度區觸碰,又將面包放在單獨的塑料袋中保存,觀察一個月內這些面包會發生什么。讓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的幼兒進行直觀記錄觀察,跟幼兒聊聊實驗后的體驗,從而知道細菌的存在,更了解認真洗手的重要性。
(三)親子共同關注時事,談談防疫病毒的成效
自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席卷而來,面對疫情,舉國上下拉開了感天動地的戰疫大幕。可以推薦家長跟孩子關注疫情感染人數的變化,感受祖國的偉大,感受先進的科學醫療及“火神山”等先進的建筑設備,激發幼兒愛科學愛祖國的情感。
三、因時制宜推薦科學游戲
因時制宜開展科學活動更突顯幼兒科學探究的合理性。如每日早上、中午、晚上,幼兒和家長都要進行體溫自查,這邊我們不僅可以引導幼兒認識體溫計、測體溫的方法、正常體溫的溫度范圍、認識人體器官等,還可以引導幼兒根據體溫測查情況進行記錄和分析,看看是不是正常體溫?和昨天相比又有什么差別?另可引導幼兒在家中觀察記錄每天的天氣、溫度,大班的孩子甚至可以嘗試做每日最高溫度和最低溫度的曲線對比圖,引導幼兒在觀察和探索的基礎上,進行簡單的分類和概括。其次,現在是春天時節,可以引導家長和幼兒在家里進行簡單的種植實驗觀察,如種植豆豆、種植蔥姜蒜等。
四、因人制宜推薦科學游戲
在推薦親子游戲過程中,要考慮家長畢竟不是專業教師,家庭也不是正規課堂,所以要注意因人而異。向家長推薦居家親子游戲之際,要讓家長明確開展居家科學小游戲的目的。不僅能激發幼兒對探索科學的興趣,樂于探索科學的小奧秘,提高幼兒的動手能力和培養幼兒的探究精神,還能增進親子情感,讓家長和幼兒在游戲中享受親子同樂。
(一)注意內容的清晰性
游戲推送的時候要注意內容要完整,詳略要得當,推薦的內容要包括游戲名稱、游戲目標、游戲準備、游戲玩法或規則、游戲拓展、注意事項或溫馨提示等,最好圖文并茂或者視頻呈現出游戲的步驟和方式,讓家長清晰明了如何操作,避免長篇幅的文字描述。
(二)注意指導的專業性
家長水平參差不一,愿意陪伴幼兒的質量和時間各有不同,家長更注重結果,孩子更在意科學探索的過程。居家科學游戲的推薦還需要教師家庭教育指導方面的專業性,除推薦游戲資源,還要預見家長的困難,給予有效的提示。家庭中學前兒童的科學教育目標應該更多的是家長引導孩子去關注生活、關注身邊的一些事物現象。若游戲時能夠陪伴的就陪伴,不能陪伴的就應該鼓勵孩子自主完成,這也是培養幼兒任務意識的一種途徑,引導幼兒用自己方式記錄和表達自己的發現過程。家長更應該關注的是孩子在科學游戲操作中的真實性、孩子操作中觀察能力的發展以及表達能力的水平等等,而不是操作成功與否的結果。
(三)注意互動的趣味性
居家游戲中,家長變成了支持者、參與者,那么在推送游戲內容時可選擇親子合作或者競技的游戲(特別是大班幼兒),提升趣味性,既能引發孩子對科學游戲的興趣,為生活中的科學教育提供支持,最大化地保證居家科學游戲的落實開展。所以說,給家長推薦的游戲原理要淺顯易懂,既要體現科學元素,又要彰顯游戲色彩。
五、結語
總之,科學小游戲雖然對于教師并不陌生,但值得關注的是游戲開展的背景是疫情期間的居家情境狀態。這意味著我們在考慮推薦游戲時,除了要以幼兒的興趣和認知特點為出發點以外,科學游戲環境、科學游戲的取材以及參與游戲的家長都應納入推薦游戲的考慮因素,才能游刃有余地引導家長在家進行切實可行的科學教育。
參考文獻:
[1]王莉.小游戲,大教育——在幼兒園游戲中滲透傳統文化教育的幾點思路[J].內蒙古教育,2018(11).
(責編? 楊 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