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靜
摘 要:信息化建設是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的必然選擇,這是信息化時代與內部控制管理的綜合要求,需要構建全面的信息化管理體系,并重視風險規避,提升人才對于信息化的認知和學習能力,有效提升內部控制的效率效能。
關鍵詞:信息化? 行政事業單位? 內部控制
一、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加強信息化的必要性
(一)信息化時代到來的必然趨勢
互聯網時代的到來引發了各個領域的全面升級改革,信息化已經成為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在這樣的一個時代,對于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也產生了眾多的影響,讓信息化融入內部控制成為必然。信息化時代帶來了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的方式,由過去人工為主的模式轉變為計算為主的模式,效率不斷提升,精準度提升,也對于如何利用信息化有效提升內部控制成為一個重要的命題。信息化時代的到來,也伴隨著人員職責發生相應的改變,職責改變將帶來內部控制要有新的方式才能有效適應。
(二)內部控制信息化是管理要求
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是國家對于行政事業單位新時期的重要要求,這是基于行政事業單位的現實情況決定的。一方面是行政事業單位的重要性,作為國家的重要管理載體,行政事業單位都參與國家國計民生的重要行業領域,需要與時代同步發展,與技術與信息時代同步發展。另外一個方面是行政事業單位目前的狀況與管理預期還存在著較大的預期差距。目前行政事業單位普遍存在目標感不強,執行效率不高,尤其對于財務相關業務端口來講,內部控制的制度設置往往停留在表面,對于實際管理的結果并不負責。不少管理工作都存在著難以界定,缺乏定量標準,管理很多單純依靠經驗和直覺,造成了不少的現實問題。
二、加強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信息化的措施
(一)構建信息化建設的體系
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是行政事業單位的核心工作之一,因此需要建立一個全面系統的信息化建設體系,以支持內部控制的效率及效能提升。首先從結構上來講,要充分結合互聯網特點,根據不同行政事業單位的行業類別,管理要求,從信息的采集,信息化系統的規則體系,決策機制,反饋機制,都要與內部控制的目標有效結合。在信息化建設的軟硬件搭載來講,也要全面的融合內外部背景,技術特點和團隊適應能力進行有效結合。在實施過程中,要將系統的業務流程、數據采集模式、監控機制進行有效規劃。從流程來講,要從內部控制的角度,結合控制對象,明確標準,有效輸出,信息可視化清晰,方便后續對于業務管理流程的復盤和分析。
(二)重視信息化風險控制能力
行政事業單位加強信息化的建設管理,除了全面的體系化內容建設外,還需要構建一個完善的風險控制體系,以解決信息化管理存在的風險。對于信息化的認知一方面要認知到信息化帶來的效率提升和管理能力提升的優勢,但也要清晰的認識到網絡環境和技術環境也帶來了潛在的安全風險。新的信息技術時代,信息化管理如果出現風險,對于行政事業單位管理來講將出現致命打擊。因此,重視信息化風險首先要明確信息化管理與內部管理的流程,確保在信息化處理過程遇到問題時,有相應的解決方案能夠快速響應,避免對于信息化的完全依賴。另外是要形成一套風險評估體系,有效將信息化帶來的潛在風險納入評估體系,這樣才能降低內部控制存在的風險。
(三)加強人員的信息化認知能力
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而言,人的管理在信息化時代依然扮演重要的角色。人的管理與信息化的管理結合,才能實現目標的有效實現,因此對于行政事業單位團隊來講,面臨信息化時代的挑戰,需要重新建立全新的人才體系。一方面是團隊及相關管理人員要深入理解內部控制的目標和要求,對國家對于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的目標、要點等要有清晰的認知。只有對于內部控制的認知清晰,才能有效的實施內部控制的信息化,提升內部控制的效率。另外是要建立對于信息化的理解能力,理解信息化對于內部控制的價值和意義,包括信息化不限于內部控制的應用場景,建立理解能力是運用好信息化的另外一個重要內容。最后是在理解的基礎上,要積極學習包括計算機、網絡技術相關的知識內容,新技能的獲得是確保人才未來能夠高效使用信息化的關鍵。
參考文獻:
[1]郝文華.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信息化建設思考[J].財會學習,2019.
[2]張曉燕.信息化在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中的應用研究[J].現代營銷,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