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飛
(江蘇省新沂市人民醫院,江蘇 新沂)
ICU 患者的病情相對危急,且多伴隨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或急性肺損傷,通常需要實施俯臥位通氣治療,以糾正低氧血癥,改善患者的血流比[1]。但俯臥位通氣治療的時間相對漫長,患者需長時間維持同一體位姿勢,因此極易發生壓瘡等不良反應,不僅會對患者的通氣治療效果產生一定的不良影響,也會對患者生命安全及生活質量產生嚴重的不良影響[2-3]。因此,應予以ICU 俯臥位通氣患者適當的護理干預措施,以降低壓瘡的發生率,提升患者的生活質量。本次研究選取2018 年1 月至2019 年7 月在我院ICU 接受俯臥位通氣治療的患者110 例作為研究對象,著重討論綜合護理干預在ICU 俯臥位通氣患者壓瘡預防中的應用價值,現報告如下。
選取2018 年1 月至2019 年7 月,在我院ICU 接受俯臥位通氣治療的患者110 例作為研究對象,將全部入選患者通過數字隨機表劃分為兩組。參照組病例共計55 例,其中男30 例,女25 例,年齡平均為(61.23±3.23)歲,ICU 住院時間平均為(19.31±1.55)天,通氣治療時長平均為(17.10±3.05)小時;觀察組病例共計55 例,其中男29 例,女26 例,年齡平均為(62.76±3.76)歲,ICU 住院時間平均為(18.23±1.29)天,通氣治療時長平均為(17.39±3.28)小時。
納入標準:入選患者均接受俯臥位通氣治療,均為初次入住ICU 病房,認知功能正常,意識清醒,對本研究知情且已簽署同意確認書。
排除標準:存在俯臥位通氣治療禁忌癥、肝腎等臟器器官功能障礙、合并壓瘡等情形。
參照組予以常規護理措施,包括飲食指導、病情監測、局部皮膚護理、用藥指導、環境護理等。觀察組基于參照組增加應用綜合護理干預措施,具體如下:(1)創建ICU 壓瘡護理管理小組,組內成員包括ICU 病房護士長、主管護士及護理人員,隨后需對組內成員開展相應的護理培訓工作。以循證醫學為指導,提出循證問題,并通過檢索相關文獻評估循證依據的真實性、可靠性及實用性,隨后制定相應的護理干預方案;(2)減少局部組織受壓:為患者提供氣墊床,以防發生壓瘡事件,同時應幫助患者完成翻身動作,翻身頻率為每隔1-2h一次;及時幫助患者變換體位,也可以將軟墊放置在患者的腳部、骨隆突起等部位;(3)提升患者的全身營養狀況:加強對患者的營養供給,確保營養均衡,以提升患者的抵抗力。對于無法自主進食的患者,可實施靜脈營養支持或腸內營養支持。同時需要適當增大維生素的攝入量;(4)皮膚護理:定期清潔皮膚,確保皮膚清潔、干燥,尤其是女性患者,應使用溫水對患者的外陰部位進行擦拭,以防發生外陰感染,擦拭過程中需確保動作輕柔。定期更換床褥,確保床褥整潔。
(1)記錄、對比兩組患者的壓瘡分期及壓瘡發生率。壓瘡分期[4]:I 期:指壓不變紅白斑,皮膚完整性較好;II 期:表皮或真皮缺損;III 期:全層皮損,可見皮下脂肪;IV 期:全層組織損傷。
(2)使用肺部CT 對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進行評價。治療效果:優、良、差。
統計分析軟件選用 SPSS 20.0,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結果數據的表現形式為±s;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結果數據的表現形式為率。P<0.05 認定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
參照組與觀察組患者的壓瘡發生率分別為20.00%、5.45%。對兩組患者的壓瘡發生率進行組間對比,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與參照組相比較,觀察組患者的壓瘡發生率呈現明顯的下降趨勢(P<0.05)。如表1 所示。

表1 兩組患者的壓瘡分期及壓瘡發生率對比[例數(%)]
參照組中治療效果評價為優、良、差的病例分別為21 例、25 例、9 例,占比分別為38.18%、45.45%、16.36%,即 參 照組患者的治療效果優良率為83.64%;觀察組中治療效果評價為優、良、差的病例分別為23 例、29 例、3 例,占比分別為41.82%、52.73%、5.45%,即觀察組患者的治療效果優良率為94.55%。對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優良率進行組間對比,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與參照組相比較,觀察組患者的治療效果優良率呈現明顯的提升趨勢(P<0.05)。
俯臥位通氣是指借助翻身器、翻身床等器械或人工徒手使患者保持俯臥體位并進行機械通氣治療的一種肺保護通氣策略[5]。俯臥位通氣可通過變換患者的體位及重力依賴區實現改善氧合能力及通氣血液灌注比的目的,是一項重要的機械通氣輔助手段[6-7]。ICU 俯臥位通氣患者在治療過程中行動受限,致使患者的局部組織長時間受壓,加上患者體質較弱,病情危急,營養狀況較差,因此極易發生壓瘡等不良反應。因此,在ICU 患者接受俯臥位通氣時,予以患者適當的壓瘡預防管理措施是十分必要的。綜合護理干預模式的創新點在于轉換護理人員的傳統護理意識及護理操作的傳統模式,創建和諧團結的護理團隊,充分發揮護理人員的主觀能動性,注重提升整體護理服務質量[8]。綜合護理干預模式的涵蓋范圍十分廣泛,在護理服務過程中相關護理人員將綜合考量患者的身體條件、病情的發展軌跡等因素,并制定針對性、全面性、高效性的護理干預措施,以便改善患者的臨床表征,降低壓瘡的發生率,提升護理服務質量。本次研究發現,參照組與觀察組患者的壓瘡發生率分別為20.00%、5.45%,與參照組相比較,觀察組患者的壓瘡發生率呈現明顯的下降趨勢;參照組與觀察組患者的治療效果優良率分別為83.64%、94.55%。與參照組相比較,觀察組患者的治療效果優良率呈現明顯的提升趨勢。
綜上所述,綜合護理干預在ICU 俯臥位通氣患者壓瘡預防中的應用價值較為理想,可有效預防壓瘡,有利于創建良好、和諧的護患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