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靜,堵麗麗,李娜
(徐州市賈汪區人民醫院 護理部,江蘇 徐州)
結直腸癌是臨床上常見的消化系統惡性腫瘤之一,發病率及死亡率均較高,嚴重威脅患者的身體健康及生命安全[1]。目前,手術仍是治療結直腸癌的主要手段之一,隨著微創可視化技術的發展,腹腔鏡根治術成為治療結直腸癌的主要術式,雖然該術式具有微創、疼痛輕、恢復快等優點,但由于術前患者需進行腸道準備、常規禁食禁飲,加之手術應激及負面情緒等因素的影響,患者容易發生低血糖,影響手術治療效果[2,3]。因此,本研究圍術期綜合護理對預防結直腸癌患者低血糖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本研究遵守赫爾辛基宣言,并征得我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同意,選擇2017 年1 月至2020 年03 月于我院就診的結直腸癌患者62 例,遵循隨機原則將患者分為實驗組(n=31)與對照組(n=31)。納入標準:(1)經影像學、病理組織學檢查證實,符合結直腸癌的診斷標準[4];(2)ASA 分級II、III 級;(3)具有手術指征,擇期擬行手術治療;(4)年齡33~70 歲;⑸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1)急診手術、二次手術者;(2)既往糖尿病史者;(3)合并腦外傷、腦梗死等疾病者;(4)合并嚴重肝腎功能異常者;⑸精神異常、認知功能障礙者;⑹中途退出研究者。實驗組:男18 例,女13 例,年齡37~65(57.26±4.69)歲,體 重55~68(59.22±3.17)kg;ASA 分 級:II 級17 例,III 級14例;分化程度:低分化10 例,中分化15 例,高分化6 例。對照組:男17 例,女14 例,年齡33~67(57.33±5.57) 歲,體重56~67(59.50±3.23)kg;ASA 分級:II 級17 例,III 級14 例;分化程度:低分化11 例,中分化16 例,高分化4 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具有均衡性(P>0.05)。
對照組實施常規護理,入院時熱情接待患者,向患者介紹醫院環境、病區設置、管理制度及主治醫師,收集患者的基本資料及病史,評估患者的病情,對患者實施常規健康教育,講解結直腸癌發病機制、病因、臨床癥狀、手術過程及并發癥等,評估患者的心理狀態,實施針對性心理護理,做好飲食指導、運動指導等。
實驗組予以圍術期綜合護理,具體護理內容如下所示。
(1)術前護理:患者入院時進行全面的病情評估,了解患者既往有無糖尿病病史,對于低血糖風險高的患者應在病床旁懸掛低血糖風險標識,護理人員應加強病房巡視,加強對血糖動態變化的監測,床旁備方糖,發生低血糖征兆立即口服方糖,同時立即報告醫生,并巡視采取措施以預防低血糖發生;加強對患者及家屬關于低血糖相關知識的健康教育,告知患者低血糖癥狀,如出現低血糖癥狀需立即通知醫護人員;由于結直腸癌患者術前8~12h 禁食、術前4h 禁飲,增加低血糖發生風險,對于結直腸癌患者可縮短術前禁食時間,并考慮在術前2~3h 口服10%葡萄糖溶液200mL,對于進食困難的患者可采用靜脈滴注方式輸入葡萄糖溶液,以預防低血糖發生,在短時間內快速輸注葡萄糖溶液會導致患者機體胰島素大量分泌,導致低血糖發生,所以在輸注葡萄糖溶液時需控制輸注速度。
(2)術中護理:在保證充分暴露術野的前提下,幫助患者取舒適體位,在術中囑咐患者放松身心,減輕患者緊張感、恐懼感,術中控制液體輸入量及輸入速度,并使用加溫機對輸入液體進行加溫以維持患者體溫。
(3)術后護理:術后將患者送至麻醉復蘇室,待患者意識清晰后護送返回病房,密切觀察患者的生命體征指標變化,縮短患者術后禁食、禁飲時間,患者術后1d 可進食少量流質食物,然后逐漸過渡到正常飲食,術后加強飲食指導,幫助患者合理搭配營養食物,指導患者少食多餐,進食高蛋白、高脂肪、低碳水化合物飲食,避免過甜、過熱的流質飲食,進食后平臥10~20min,預防低血糖及傾倒綜合征的發生。床旁備方糖,出現低血糖癥狀時及時口服方糖,緩解低血糖癥狀。
(1)觀察兩組患者圍術期低血糖發生率(低血糖診斷標準[5]:非糖尿病患者隨機快速血糖≤2.8mmol/L,出現強烈饑餓感、頭暈、心慌、冷汗、乏力等低血糖癥狀,靜脈推注50%葡萄糖10mL 后癥狀緩解者)及術后并發癥發生率。
(2)觀察兩組患者肛門排氣時間、進食時間、排便時間、胃管留置時間、尿管留置時間、住院時間。
(3) 術后7d 采用術后恢復質量量表(PQRS) 評估兩組患者的術后恢復質量,包括認知功能(3~36 分)、生理功能(9~27 分)、日常生活活動能力(4~12 分)、傷害性刺激(2~10 分)、情感異常(2~10 分),總分20~85 分,評分與恢復質量呈正比[6]。
采用SPSS 25.0 計算數據,“%”代表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s”代表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P<0.05 表示數據差異。
見表1。
見表2。

表1 兩組患者圍術期低血糖及術后并發癥發生率比較[(n,例)%]
表2 兩組患者術后恢復時間比較(±s)

表2 兩組患者術后恢復時間比較(±s)
組別 肛門排氣時間(d) 進食時間(d) 排便時間(d) 胃管留置時間(d) 尿管留置時間(d) 住院時間(d)實驗組(n=31) 3.02±0.78 1.46±0.61 3.27±0.85 0.70±0.15 1.36±0.44 8.10±1.37對照組(n=31) 4.83±1.15 4.15±1.04 4.72±1.23 1.31±0.38 2.28±0.63 9.46±2.25 t 7.372 13.031 5.546 8.271 6.552 2.783 P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0.021
表3 兩組患者術后恢復質量比較(±s)

表3 兩組患者術后恢復質量比較(±s)
組別 認知功能 生理功能 日常生活活動能力 傷害性刺激 情感異常 總體恢復情況實驗組(n=31) 23.72±4.10 17.59±4.85 8.85±1.03 6.74±0.45 6.81±0.37 63.77±5.79對照組(n=31) 14.95±3.38 12.24±3.17 5.91±0.76 4.29±0.32 4.35±0.36 41.92±8.31 t 9.328 5.014 13.315 26.263 28.117 12.783 P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見表3。
以往臨床上常采用開腹手術治療結直腸癌,由于手術對患者造成的創傷大,患者發生應激性高血糖的概率較高[7]。隨著微創手術在結直腸癌治療中應用,可減輕對患者造成的手術創傷,降低患者的應激反應,但在臨床中發現部分患者出現低血糖,低血糖患者長時間缺乏能量供應,導致大腦皮層神經功能活動受限,患者出現意識障礙,嚴重時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8-10]。因此,在結直腸癌患者圍術期實施優質護理措施以預防低血糖,對保障患者圍術期安全具有重要意義。本研究在結直腸癌患者圍術期實施綜合護理,采取全面評估病史、血糖動態監測、縮短禁食時間、補充葡萄糖溶液等以預防低血糖發生。
本研究結果中,實驗組患者圍術期低血糖及術后并發癥發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提示圍術期綜合護理能夠有效預防患者的低血糖及術后并發癥發生[11,12]。表2 中,實驗組患者的肛門排氣時間、進食時間、排便時間、胃管留置時間、尿管留置時間、住院時間顯著短于對照組(P<0.05),結果提示圍術期綜合護理能夠提高患者的機體耐受能力,有利于手術順利進行,提高患者的治療效果,促進患者術后快速康復[13-15]。表3 中,實驗組患者術后恢復質量顯著優于對照組(P<0.05),提示圍術期綜合護理能夠有效提高患者的術后早期恢復質量。
綜上所述,圍術期綜合護理可有效降低結直腸癌患者低血糖發生風險,降低術后并發癥發生率,有利于提高患者術后恢復質量,護理效果良好,值得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