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世芳,陳芳,賈靜,李翠珍,胡海晴
(徐州市賈汪區人民醫院護理部,江蘇 徐州)
臨床實習是護理專業教育中的重要階段,是在帶教老師指導下將理論知識與臨床實踐密切結合,實習質量直接關系著護理人員以后的工作能力及護理隊伍的工作質量[1]。因此,尋找一種先進的帶教方法對護理人員的護理工作具有重要意義。目標教學法是一種新型的教學方式,該方法以現代教育理論為基礎,在教學前設定教學目標,由帶教老師幫助學生達到教學目標[2,3]。研究發現,不同學歷層次護理實習生的實習成果具有明顯差異[4]。因此,本研究探討目標教學法對不同層次護理實習生實習效果的影響,現報道如下。
選擇2018 年1 月至2019 年12 月于我院實習的護理實習生90 例,根據文化程度分為本科組、大專組、中專組,各30 例。本科組:男3 例,女27 例,年齡19~23 歲,平均(20.49±2.55)歲;大專組:男1 例,女29 例,年齡17~22 歲,平均(20.11±1.76)歲;中專組:男2 例,女28 例,年齡16~21歲,平均(19.83±1.96) 歲。三組一般資料比較,具有均衡性(P>0.05)。
所有護理實習生均實施目標教學法帶教,具體教學內容如下所示。(1)目標制定:根據教學內容、教學計劃及實習預期制定教學目標,向護理實習生講解每個階段的教學目標;(2)目標實施:由科室安排專人為其介紹醫院、科室環境和管理制度,召開培訓大會,講解此次培訓的目的、過程與方法,為護理實習生安排帶教老師,召開培訓大會,進行PPT 交流匯報,由護理實習生先行匯報實習成果,帶教老師對匯報結果進行總結,根據前期培訓中存在的問題進行解答,設計情景模擬場景,由帶教老師在床旁指導其進行技能操作,并結合教學目的反復訓練,帶教老師在旁監督護理實習生是否出現錯誤操作導致不良后果,待教學結束后,由帶教老師對護理實習生的實習成果進行評價,發現護理實習生在實習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強化教學目標。
(1)采用我院自制試卷進行閉卷考核三組護理實習生教學前及教學后的理論知識,試卷總分100 分,分數越高則表示理論知識掌握越牢固。(2)采用現場打分形式考核三組護理實習生教學前及教學后的護理操作技能,總分100 分,分數越高則表示操作技能越熟練。(3)參考胡氏對臨床護理能力項目的界定自制量表評估三組護理實習生教學前及教學后的臨床護理能力,共8 個維度,各個維度評分0~10 分,評分越高則臨床護理能力越高[5]。(4)自制問卷調查帶教老師對三組護理實習生的評價,包括主動性、紀律性、溝通能力、團隊意識、解決問題能力,各維度評分0~10 分,評分越高則表示帶教老師的評價越高。
采用SPSS 25.0 計算數據,“%”代表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s”代表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P<0.05 表示數據差異。
三組護理實習生教學后的理論知識、操作技能評分顯著高于教學前,且本科組護理實習生的理論知識、操作技能評分顯著高于大專組、中專組(P<0.05)。見表1。
三組護理實習生教學后的臨床護理能力各維度評分均顯著高于教學前,且本科組護理實習生的臨床護理能力各維度評分均顯著高于大專組、中專組(P<0.05)。見表2。
帶教老師對本科組護理實習生的評價明顯高于大專組、中專組(P<0.05)。見表3。
表1 三組教學前后理論知識、操作技能比較(±s,分)

表1 三組教學前后理論知識、操作技能比較(±s,分)
注:α 表示組間比較,P<0.05。
項目 時間 本科組(n=30) 大專組(n=30) 中專組(n=30)理論知識t 值P 值操作技能t 值P 值69.42±3.25α 83.36±3.79 15.293 0.000 62.59±2.56α 75.48±3.14 17.427 0.000教學前教學后教學前教學后78.79±4.31α 93.16±4.87 12.103 0.000 73.09±3.59α 90.48±4.11 17.454 0.000 74.06±3.79α 89.68±4.20 15.123 0.000 68.60±3.21α 82.55±3.75 15.479 0.000
表3 帶教老師對不同層次護理實習生的評價(±s,分)

表3 帶教老師對不同層次護理實習生的評價(±s,分)
注:α 表示組間比較,P<0.05。
組別 主動性 紀律性 溝通能力 團隊意識 解決問題能力本科組(n=30)大專組(n=30)中專組(n=30)9.32±0.23α 8.55±0.18 7.84±0.20 9.21±0.37α 8.40±0.25 7.83±0.29 9.16±0.26α 8.47±0.20 7.89±0.17 9.25±0.24α 8.52±0.18 7.93±0.15 9.29±0.16α 8.43±0.32 7.76±0.39
表2 三組教學前后臨床護理能力比較(±s,分)

表2 三組教學前后臨床護理能力比較(±s,分)
注:α 表示組間比較,P<0.05。
評估能力t 值P 值診斷能力t 值P 值計劃能力t 值P 值實施能力t 值P 值評價能力t 值P 值操作能力t 值P 值心理護理能力t 值P 值應變能力t 值P 值項目 時間 本科組(n=30)大專組(n=30)中專組(n=30)6.60±0.54 8.12±0.73 7.440 0.000 7.03±0.43 7.98±0.69 6.400 0.000 6.67±0.52 7.82±0.38 9.780 0.000 6.85±0.59 7.88±0.86 5.409 0.000 6.81±0.38 7.79±0.57 5.147 0.000 7.02±0.35 7.73±0.40 7.317 0.000 6.75±0.39 7.64±0.53 7.593 0.000 6.80±0.49 7.69±0.45 7.327 0.000教學前教學后教學前教學后教學前教學后教學前教學后教學前教學后教學前教學后教學前教學后教學前教學后7.69±0.74 9.51±0.47 11.371 0.000 7.85±0.65 9.24±0.49 10.441 0.000 7.72±0.45 9.35±0.55 12.563 0.000 7.70±0.72 9.31±0.41 10.643 0.000 7.78±0.27 9.34±0.54 17.781 0.000 7.80±0.28 9.25±0.31 19.012 0.000 7.74±0.45 9.12±0.37 12.974 0.000 7.70±0.38 9.28±0.35 16.751 0.000 7.21±0.60 8.74±0.98 7.293 0.000 7.32±0.61 8.40±0.58 7.028 0.000 7.28±0.57 8.49±0.64 7.773 0.000 7.35±0.65 8.55±0.53 7.837 0.000 7.39±0.32 8.42±0.44 10.369 0.000 7.41±0.31 8.58±0.25 16.091 0.000 7.36±0.47 8.37±0.58 13.585 0.000 7.39±0.30 8.43±0.31 13.204 0.000
目標教學法是目前國際醫學教育改革中的主流方法,被廣泛應用于眾多醫學院教學中[6]。目標教學法將教學目標層層分解,在教學中不斷實現目標,能夠激發護理實習生的學習能力,提高其學習積極性、主動性,有利于培養護理實習生的臨床護理能力,幫助其獲取有效知識,并運用知識解決護理問題[7,8]。與傳統護理教學模式相比,目標教學法能夠規避學生被動性接受知識的弊端,有利于培養實用型護理人才[9,10]。
本研究結果中,三組護理實習生教學后的理論知識、操作技能評分及臨床護理能力各維度評分均顯著高于教學前,且本科組護理實習生的理論知識、操作技能評分及臨床護理能力各維度評分均顯著高于大專組、中專組(P<0.05)。結果提示,目標教學法是一種以護理實習生為教學主體,將教學目標作為主線的教學方法,目標教學更注重護理實習生的綜合能力,倡導從學習中體驗護理技能操作,增強護理實習生的理論知識、操作技能,能夠提高護理實習生的思考、總結能力,增強護理實習生的臨床能力[11-13]。但三組學歷層次的護理實習生在理論知識、操作技能及臨床護理能力方面存在差異,分析原因在于本科護理實習生較專科學生更成熟,其理論知識更扎實,學習能力更強,在目標教學法實施后,其理論知識、操作技能及臨床護理能力提高最為顯著[14]。表3 中,帶教老師對本科組護理實習生的評價明顯高于大專組、中專組(P<0.05)。結果提示,帶教老師對本科護理實習生的評價更高,分析原因在于本科實習生相較于專科學生的實習成果更佳[15]。
綜上所述,目標教學法可有效提高不同層次護理實習生的實習效果,增強護理實習生的臨床護理能力,為培養不同層次護理人員提供了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