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丹 才津津



習近平綠色發展觀具有多重維度的價值蘊涵。就其理論價值來說,習近平綠色發展觀是馬克思主義生態自然觀的中國闡釋,它著眼于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是對現時代人與自然緊張對立關系、全球性生態環境危機的深刻反思,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生態自然觀。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提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體”等一系列新理念新觀點新思想,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發展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新發展理念更是開創了中國馬克思主義綠色發展思想的新境界。
習近平綠色發展觀是馬克思主義生態自然觀與中國經濟社會發展實踐相結合而產生的中國化馬克思主義最新理論成果。其理論成果在基于人與自然關系認識規律與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基礎上,多方位、全領域的從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五個方面進行深刻闡述。在此基礎上,這一理論成果繼承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生態自然觀、馬克思主義發展觀,豐富和發展了中國馬克思主義綠色發展觀。
習近平綠色發展觀:馬克思主義生態自然觀的回歸與創新
習近平新時代綠色發展觀是馬克思主義生態自然觀的中國闡釋,它著眼于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是對現時代人與自然緊張對立關系、全球性生態環境危機的深刻反思,是對馬克思主義生態自然觀的回歸和創新發展。
習近平綠色發展觀對馬克思主義生態觀的回歸
馬克思主義生態觀體現在馬克思、恩格斯的諸多著作中,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是《資本論》一書。一方面,資本主義社會帶動經濟、政治、文化等領域的快速發展;另一方面資本主義的反生態本性造成生態環境的惡化。馬克思在揭露資本主義的反生態本質時指出,資本主義帶來了人的異化以及人與自然之間平衡關系的破壞,資本主義私有制和生產方式會使人們不計后果不計手段地對自然加以開發與利用,這種肆意的掠奪所導致的惡果是自然資源存量的不斷下降,自然環境的嚴重破壞、人與自然關系的日益不平衡。
馬克思對資本主義工業的生態批判集中體現在資本主義工業對工人身心健康以及自然環境的破壞上。馬克思關注的重點是工人的身心健康,他從工人所生存的自然環境入手,揭露和批判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給工人的身心健康帶來的傷害與影響。在《資本論》中,馬克思用大量篇幅描述了當時資本主義社會發展給生態環境和個人生產生活所帶來的影響和破壞。資本主義農業的發展是以兩個“破壞”和兩個“犧牲”為代價的,也就是說,資本主義農業發展不僅破壞、犧牲了雇傭勞動者自身的自然力,而且也破壞、犧牲了土地能力和土壤生態系統。發達國家資本主義工業化造成的“工業黑化”,城市環境污染,突出表現在大氣污染和河流水質污染,這些環境污染直接傷害了工人的身體健康及其生產和生活。由此可見,在馬克思看來,自然資源的枯竭、城市生活環境的污染以及對勞動者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的摧殘,這些都是資本主義追逐資本、利潤和剩余價值的必然結果。
習近平綠色發展觀對馬克思主義生態自然觀的創新發展
習近平綠色發展觀在實踐層面上發展了馬克思主義生態觀。習近平新時代綠色發展觀在推進中國社會發展的實踐歷程中,在經濟、政治、文化基礎上又逐漸賦予了“社會”與“生態”兩個方面,從而形成了社會整體發展的“五位一體”的新內涵,并納入國家戰略發展層面。實現了馬克思主義生態自然觀在當代中國的轉換和創新,開辟了馬克思主義生態自然觀新境界。
習近平綠色發展觀在具體內容上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生態自然觀。習近平新時代綠色發展觀是“五位一體”的生態發展觀,這一生態發展觀基于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價值目標,強調綠色發展應是五大領域的綠色發展,即綠色的經濟發展、綠色的政治發展、綠色的文化發展、綠色的社會發展和綠色的生態環境發展,這在具體內容上充分彰顯了習近平新時代綠色發展觀對馬克思主義生態觀的豐富和發展。
習近平綠色發展觀:馬克思主義發展觀的繼承與發展
馬克思主義發展觀認為社會發展受其內在規律支配,是一個自然的歷史過程,在這一過程中只有正確認識和處理好社會系統和自然系統之間的關系,才能促進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及人的自由而全面發展。
在人與自然關系上強調“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生態價值理念
在人類發展史上,人類經歷了從原始文明時期的“敬畏自然”、工業文明時期的“征服自然”,再到生態文明時期的“尊重自然”,并將“尊重自然”作為生態文明理念的首要態度,這是歷史唯物主義理論的深刻體現。“順應自然”就是要求人類約束自己的行為,遵循自然界的生態規律,維系大自然的生態平衡。自然是一個穩定的生態系統,是由地球上所有的生命和無機體構成的,人類是自然之子,有責任去照看和管理好自然生態環境,但是如果人類為了一時的享受和需求強行破壞這種平衡,就會危及到自身的生存。
由于人類活動不可避免對自然環境造成破壞,因而就必首先須樹立“保護自然”的理念,如果沒有這個思想理念,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便無法得到真正的解決。同時,保護自然是一個長期且永久的任務,要本著節約優先的原則,因為我國自然資源是有限的,人均資源占有量少,節約低碳環保優先是最根本的途徑。雖然自然本身是具有自我調節、自我修復的能力,但我們應該充分利用,減少人為的干擾,也應主動承擔起以自然恢復為主的保護責任,而保護自然是建立在對自然規律尊重之上的。因而人類在改造自然的實踐活動中必須尊重自然發展的客觀規律。
在解決經濟發展和生態保護問題上融入綠色發展理念
綠色發展觀解決了人們對于經濟發展與生態保護關系的傳統認識,指明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內在統一、相互促進與協同共生的方法論,帶來的是發展理念與方式的深刻轉變。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是既對立又統一的辯證關系,從表面上看,發展經濟可能帶來資源環境等生態問題,保護生態環境又可能限制經濟發展,從實質上看,加強環境保護可能給經濟發展帶來一定壓力,但這種壓力并非源于環境保護力度的加大所致,而是源于不合理的產業結構、企業綠色發展中的技術儲備不足、不完善的環境保護體制機制等。這才是企業乃至產業發展方式有待轉變的原因,由于缺乏綠色發展理念,沒有認識好經濟發展與生態保護關系。事實上經濟發展和生態保護是統一的,二者在目的上是一致的,即都是為了滿足人民美好生活的需要,二者在內容上也是統一的,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相輔相成,可以相互轉化。
因此,一方面,要加大環境保護力度,通過綠色化生態建設,形成綠色生產生活方式和綠色發展方式,使環境質量得以不斷提升,從而為經濟社會提供更大的發展空間。另一方面,要加強綠色低碳循環可持續的高質量經濟發展,通過貫徹新發展理念,進行傳統產業的改造升級,培育壯大新興產業,推進產業結構調整,推進企業綠色治理,從而有效減少企業的污染排放,促進改善空氣質量等生態環境。
在生態環境價值意義上提出了“環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麗、藍天也是幸福”的新觀念
綠色發展是人類社會永續發展的必要條件。堅持綠色富國、綠色為民,推動綠色生產生活方式,一直是人民群眾最為關注的焦點。長期以來人們都將自然環境看成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免費資源,而綠色發展觀堅持把生態環境視為公共產品,生態環境與人民生活質量息息相關,每個人都需要呼吸生態環境中清潔的空氣、飲用清潔的淡水,吃到不受污染糧食等等,所以作為一種特殊的公共產品生態環境比其他任何公共產品都更重要。習近平指出,“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良好生態環境是最公平的公共產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習近平關于生態環境價值的論述,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發展觀。
習近平綠色發展觀:中國馬克思主義綠色發展思想的豐富與發展
習近平關于綠色發展觀的一系列論述:“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體”“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等一系列新思想、新理論、新觀點,不僅傳承與豐富了馬克思恩格斯的綠色思想,并且豐富和發展了中國馬克思主義的綠色發展觀。
馬克思恩格斯綠色發展思想意蘊
馬克思和恩格斯作為馬克思主義創立者,雖然沒有明確提出綠色發展一詞,但在他們學說與作品中蘊含著豐富的綠色發展思想。首先,人類從自然界分化出來,并沒有脫離自然界,人類賴以生存的物質生活資料,依然要從自然界獲得,離開自然界、離開同自然環境的物質能量交換,人類一天也無法存在。其次,馬克思深刻揭露了資本主義制度是生態危機的根本原因。資本主義生產方式過度開發利用自然資源、形成人與自然的尖銳對立,因此資本主義制度本身是資本主義生態危機的根源。再次,馬克思指明了破解生態危機并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根本出路是實現社會主義。社會主義能夠合理地調節人和自然之間的物質能量交換,使人與自然能夠和諧相處,最終實現人、社會與自然的和解與共同發展。
中國馬克思主義綠色發展觀的回顧
綠色發展觀作為人與自然和諧相處、人與社會全面進步的發展起點,是人類社會的價值目標,更是中國馬克思主義的發展目標。中國共產黨人在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歷史進程中,結合中國現實發展道路,對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的關系、人與自然的關系有了更加深刻與具體的認識與看法,綠色發展觀的形成伴隨著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呈現經歷了系統、全面并科學的變化過程。
一方面,在新中國成立初期,毛澤東非常重視人與自然之間的相互適應,認為自然資源是人類生產與生活的前提,提倡綠色化建設和水利建設以改善生態環境。改革開放以來,鄧小平將環境保護確定為基本國策,強調要在資源開發利用中重視生態環境保護與綠色發展。另一方面,在經濟社會發展和探索中形成了江澤民的可持續發展思想和胡錦濤科學發展的綠色理念,科學分析全球綠色發展浪潮和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新要求,提出了科學發展觀和構建和諧社會思想,這些思想中蘊含了極為豐富的綠色發展理念。
習近平綠色發展觀對中國馬克思主義綠色發展觀的豐富和發展
習近平綠色發展觀繼承了中國共產黨人綠色發展思想,從理論上豐富了中國共產黨人綠色發展思想,引領著人們過上美好生活的道路。這標志著中國馬克思主義綠色發展觀進入一個全新發展階段。
其一,明確提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理念。中國共產黨人在以往實踐中雖然看到了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必要性,但應該說尚缺乏思想上和行動上一以貫之的自覺。其二,明確提出創新是綠色發展的動力。中國共產黨在對發展動力的認識上歷經了過分強調生產關系作用、過分依賴人的主體能動性階段到以改革開放為發展根本動力階段,在新的發展實踐中,在改革開放動力論基礎上,提出創新動力論。其三,明確提出協調發展是綠色發展的內在要求。綠色發展觀強調,綠色發展必然也是協調的發展,這是由“五位一體”總體布局的發展戰略目標決定的。黨的十八大明確提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發展的“五位一體”的總體布局,反映了黨對執政規律的深刻把握。
基金項目:國家社會科學基金一般項目(18BKS075);深圳市哲學社會科學規劃2018年度重點課題(SZ2018A006);遼寧省社會科學規劃基金重點委托項目:“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視閾下生態文明制度體系建構研究”編號:L19WTA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