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春梅 胡麗明
市民文明素養的高低決定著城市的核心競爭力。了解一個城市市民文明素養的現狀,探索市民文明素養的實踐提高途徑,對于提升城市的“軟實力”,擴大城市影響力,推進城市現代化進程具有重大意義。因此,文章從保定地區出發,以提升市民文明素養實踐為對象,分析了影響市民文明素養提升的因素,闡述了市民文明素養實踐的現狀,并提出了完善和提升措施。
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要加強思想道德建設,要提高人民思想覺悟、道德水準、文明素養,提高全社會文明程度。”《新時代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明確強調:“加強公民道德建設、提高全社會道德水平,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戰略任務,是適應社會主要矛盾變化、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向往的迫切需要,是促進社會全面進步、人的全面發展的必然要求”。文明素養是指與新時代下社會發展相適應的人的內在素養,是在推進社會主義物質文明、政治文明、文化文明、社會文明、生態文明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建設,以及適應人全面發展所必備的品行、能力和素質,也是人能夠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文明程度。不斷提高普通市民的文明素養,不斷提升市民先進的觀念、思想、道德、文化、知識、智慧、技能等內容,是推進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題中之意,更是普通公民適應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要求。因此,有效提升市民文明素養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目前省內外以及保定地區在市民文明素養提升實踐方面多措共舉,例如示范引領、公益廣告宣傳、建立“學校、家庭、社會”三位一體教育網絡、不文明行為專項整治行動等等,取得了一些效果,有力的提升了市民文明素養,具備基本文明素養,并對公共道德規范有較明確的認知,同時對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精神文明風尚保持不斷的追求。但是在國際國內形勢不斷變化、我國經濟社會不斷變革的大背景下,由于公民道德水平、法律法規以及社會治理體系還不夠健全,多元思想文化激蕩侵蝕以及各種網絡不良信息影響,在實踐過程中還是有一些問題。本研究以保定市為例,以市民文明素養為抓手,展開調查研究。
一、保定市民文明素養現狀
文章選取保定市人民廣場、百花小區、河北大學附屬醫院、保定理工學院、保定一中等人員密集、構成多樣且不同文化程度的普通市民,通過座談、觀察、問卷等方式,廣泛開展了調研,積極掌握所需資料,了解了市民文明素養狀況,通過調查發現部分市民仍存在一些不文明的行為:如隨地吐痰、亂扔垃圾、排倒污水、公共場所吸煙、大聲喧嘩、上下公交不排隊、車輛亂停亂放甚至占用盲道等。同時,市民對社會公共活動、公益活動參與度偏低,對圖書館、博物館、科技館等文化場館利用率偏低。這些情況反映出市民文明素養存在很多問題,與新時代公民的道德要求還存在差距,而且此時正值保定創建“國家級文明城市”的重要時刻,因此需要必須認真分析文明素養不高的原因以及認真探究改進措施。
二、保定市民文明素養提升實踐中問題的原因分析
(一)文明教育的宣傳動員不足
保定正值“國家級文明城市”創建的重要時刻,可是保定市在動員公民參與程度不高,力度也有待提升,通過調查發現保定市民對于文明素養、文明城市和精神文明的概念和問題知曉度、認同度都有待加強。而且保定市民文明素養教育和規范機制也不健全。
另外,在市民文明素養提升的實踐活動過程中,體制內組織、成員參與多,體制外群體參與度不高,組織者高漲的工作積極性與參與者的積極性不想對應,也使很多活動流于形式,這都導致宣傳教育內容無法落實到市民個人的行動上。“有宣傳無行動”不可能從“要我做”轉變為“我要做”,文明教育實效不足。
(二)部分市民法律意識淡薄
在調查中發現很多市民都表示要做守法公民,但是對于具體的法制知識是一知半解,缺乏必要的法律知識的儲備,一些市民甚至不了解任何法律知識,而且也意識不到法律的重要性,不知法何談守法;一些市民掌握了一些基本的法律知識,卻不具備法律的運用能力,不能正確地運用法律手段和法律知識在實際生活當中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知法易、用法難的局面短期內很難改進;知法犯法行為存在,一些市民只顧眼前利益,自己方便,為自己謀取私利。還有一些市民有“跟風”,“從眾”的心理,看到別人做了,認為法不責眾,所以自己也做了。這些現象給社會帶來巨大的危害。
(三)缺乏適度懲戒的制度體系
很多市民對于身邊一些不文明行為多是一種“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態度,很少制止或糾正不文明行為,政府相關部門對于不文明行為也僅是一般的勸阻、教育、罰款為主。懲罰措施不得力,是造成市民文明行為出問題的現實原因。《辭海》中指出:懲罰即懲戒,懲治過錯,警戒將來,提升市民文明素養既要靠自律,也要靠他律,對不文明言行,僅僅靠教育是不夠的,必須嚴管重罰,建立完備的懲戒體系。有所畏懼,才會有所不為。只有這樣,文明言行才能真正成為“主色調”,成為市民行為的習慣、內心的自覺。
三、完善提升市民文明素養實踐的對策
市民文明素養的提高是一項綜合的系統工程,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長效機制作為保障才能取得成效。
(一)凝練城市核心價值觀
提升市民文明素質,內因起決定作用,要加強市民提升文明素養的主動性,需要凝練能讓市民內化于心的本市的核心價值觀,需要把城市的文化之魂找到,進而在市民心中產生共鳴。例如:北京的“愛國、創新、包容、厚德”上海的“海納百川、追求卓越、開明睿智、大氣謙和”,杭州的“精致和諧、大氣開放”,南寧的“能幫就幫、敢做善成”,桂林的“心靈與山水同美”等等,都是一座城市對自我核心價值觀的提煉和詮釋,這可以激發市民的認同感和歸屬感、自豪感和責任感。
城市核心價值觀應該側重在思想道德、科學文化、專業知識等方面進行凝練,著力提升市民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等思想道德素質;崇尚科學精神、科學思想、科學方法和具有相應文化素養的科學文化素質;尊法學法守法用法的法律素質。通過電視、廣播、報紙、網絡媒體、召開專家研討會等方式征集,形成保定人真心踐行、共同遵循的城市核心價值觀。
(二)廣泛開展弘揚時代新風行動
把弘揚時代新風作為提升工作的重要著力點。廣泛開展各種文明活動,比如文明出行、文明上網、文明交通、文明旅游、文明就餐、文明觀賽等活動,引導全民養成良好的文明規范。
創造良好的文明環境,著眼完善社會治理、規范社會秩序。首先,加強公共空間優化和管理。加強符合市民要求市政設施建設,有時市民出現不文明行為是因為市政設施沒有做到便民,比如有些場所出現亂扔垃圾、隨地吐痰等情況較多,可能是因為垃圾箱數量和設計不合理。必須要采取措施,使這些設施真正方便群眾。推動街道社區、交通設施、醫療場所、景區景點、文體場館等的精細管理、規范運營,真正做到以人為本,才能根除這些不文明現象。其次,提升服務水平。加強科技館、圖書館、展覽館、博物館、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革命紀念設施等建設保護和利用,也可以建立專門提升市民文明素養的基地,社區書院,不斷完善場館的建設,豐富文化資源,軟硬件同步升級,對市民免費開放,并延長開放時間,保證市民閱讀、借閱書籍、DVD、兒童益智玩具等,并且組織各種公益活動,比如舉辦各類免費普及知識的講座和課程、開展各種免費培訓、知識競賽等,提高不同層次市民的文化素養。為人們增強公共意識、規則意識創造良好環境。
(三)深化群眾性創建活動
群眾性創建活動可以實現人民群眾自我教育、自我提升。要以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建設為核心。不斷拓寬創建領域,充實創建工作內容,改進創建方法,提高創建水平。
扎實推進文明單位、文明社區、文明家庭、文明校園等創建活動,將文明滲透到人們生產和生活的每個角落。文明單位創建要突出愛崗敬業,高質量完成本職工作,為社會提供優質產品和服務。文明社區建設要堅持道德風尚好、社區管理好、環境建設好、治安秩序好、生活服務好的標準。文明家庭創建要以健康、文明、和諧為切入點,通過網絡、主題論壇等方式征集、展示好家風好家訓,積極宣傳孝老愛親等典型事跡,引導市民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風。文明校園創建要把立德樹人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并作為教師、學生考核的重要指標,健全工作機制,加大軟硬件設施的投入,培養合格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四)注重道德模范的示范作用
道德模范能夠將抽象的道德準則以具象化的方式表現出來,并通過效仿,再現道德模范的行為特征與行為方式,培養良好的道德素質和行為習慣。因此,要積極開展道德榜樣的評選和宣傳活動,如進行“最美保定人”、“最美教師”、“最美警察”、“最美醫護”、文明禮儀示范窗口、文明標兵等評選表彰獎勵。通過網絡、報紙等現代媒體自薦、推薦身邊多類型,具有真實性、先進性、時代性的的榜樣,引導市民見賢思齊,促進社會風氣的不斷好轉。
各級機關干部、黨員、團員、先進模范人物要發揮引領表率作用,從自身做起,率先垂范,以良好的形象影響和帶動市民素質的全面提高。
(五)完善文明獎懲的制度體系和措施
提升市民文明素養應該形成制度化、常態化、長效化機制,建立嚴格、具體、量化的協調、監督、評價、獎懲責任機制,成為全市上下共同關注、常抓不懈的重點工作。
1.建立有效的長效機制,健全監督管理機制
首先,明確文明素養提升各層級具體責任,并且設立專門督導監察組,要定期、不定期地對責任落實情況進行督查。
其次,積極發動群眾,運用舉報信箱、網絡等傳統、現代的方式對不文明行為監督,起到警示的作用,這樣有利于創造人人踐行文明行為的氛圍。
再次,各相關部門應用多樣化監督措施,比如違反交通規則,可以電子屏抓拍顯示在十字路口大屏幕上或者輔助指揮交通,按法律扣分、罰款等。
2.完善相關法律法規
法律是道德的底線,通過國家強制力保障社會成員行為的規范。加強立法工作,將一些基本道德要求上升為法律規范,以法治的力量引導市民文明素養穩步提升。嚴格執法,根據國家已有的法律法規,針對不文明的違法行為,執法機構嚴格執法,違反法律的人,必須承擔相應法律責任,接受法律的懲罰或法律的制裁。
對于國家法律法規沒有明確處罰的不文明行為要在法律框架下結合本地特點制定管理規定,可采取經濟處罰與義務勞動相結合的方式來懲戒和糾正不文明行為,對不文明行為不斷進行負強化直至消除。
總之,提升市民文明素養需要全社會的長期的共同努力和廣大市民積極參與和支持。要從自我做起,從今天做起,從小事做起,摒棄陋習、崇尚文明,才能提升市民的文明素養,的早日實現起到推波助瀾的促進作用,提高城市的綜合競爭力,推動城市文明建設。
基金項目:文章系2019年度保定市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課題“保定市市民文明素養提升實踐研究”(課題編號:2019081)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