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咪 胡曉潔 韓金珂


情商即情緒智商或情緒商數(EQ),來源于美國心理學家塞拉維和梅耶1190年共同提出的情緒智力概念,它指我們在對自我及他人情緒認知的基礎上,對情緒進行理智控制、適應外界變化的能力[1]。由5種能力組成:一是認知自身情緒;二是調控自我情緒;三是自我調動情緒積極性;四是識別他人情緒;五是管理人際關系,五種能力歸根到底是與人打交道的能力,是可以后天學習的[2]。
中國正處于一個全新的階段,經濟快速發展,社會需要急劇轉型,人們的生活節奏和社會壓力逐漸增大,情感問題頻頻發生,抑郁癥、強迫癥、情緒失常等心理問題出現的頻率大幅度增加,且發現人群逐步年輕化的趨勢[3]。大學生作為未來建設國家的主力軍,承擔了極大的責任,近年逐年增加的心理問題發生率凸顯了我國高等院校對大學生情商教育的不足。大學是學生走向社會前的最后一個教育階段,承擔著學生適應社會的重要責任,大學生面對激烈的社會競爭、爆炸的人才競爭、嚴峻的社會沖擊,情商的培養顯得十分迫切和重要。
本次調研以海口市本科生為例,對在校大學生的情商現況進行分析,促進高等院校情商水平教育,提高大學生情商水平。
一、研究方法
(一)研究對象
本研究采用分層抽樣的方法抽取海口市5所本科院校的在校本科生250人,共發放問卷250份,回收有效問卷229份,有效問卷回收率91.6%。其中男生90份,女生139份;2016級(大三)71份,2017級(大二)75份,2018級(大一)83份;醫學專業103份,理學工學農學專業45份,哲學經濟學法學教育學文學歷史學管理學藝術學專業81份;曾擔任學生干部者147份,非學生干部82份;有兼職經歷144份,無兼職經歷85份;有實習經歷122份,無實習經歷107份;有情商相關培訓經歷111份,無培訓經歷118份。
(二)研究工具
本次研究采用采用自編一般狀況調查表和王才德版情緒智力量表,該測試由41道題目組成,包括8道一般資料調查題和33道情商測試題組成,最高分165分,最低分47分。評價標準分為4級:90分以下、90-129分、130-149分、150分及以上,分別代表情商較低、情商一般、情商較高和情商高手。
(三)數據收集與處理
以院校為單位進行集體問卷調查,測評結束后由學生收回問卷。使用SPSS17.0統計軟件對有效數據進行分析,采用兩獨立樣本t檢驗和方差分析對數據進行統計處理,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二、結果
(一)海口市本科生不同情商級別人數分布情況
從表1結果可以看出,情商90分以下的本科生8人,占總人數的3.5%;90-129分之間的本科生181人,占總人數的79.1%,130-149分之間的本科生37人,占總人數的16.2%,150分以上的本科生3人,占總人數的1.3%。從這個結果可以看出,海口市本科生情商水平大多中等。
(二)不同一般資料學生情商測評結果比較
結果顯示,不同專業學生的情商得分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05),理學工學農學專業的學生得分最高,為(119.80±14.38)分,醫學專業學生處于中等水平,為(115.40±14.73)分,而哲學經濟學法學教育學文學歷史學管理學藝術學專業學生得分最低,為(111.47±17.20)分。
不同年級學生的情商比較得分也具有統計學意義(P<0.005),2016級(大三)學生得分最高,為(117.65±15.78)分,而2018級(大一)學生得分最低,為(109.92±14.03)分。
不同性別,是否擔任過學生干部,是否有過兼職經歷,是否有過實習經歷,是否經過培訓的學生情商得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05)。
三、討論
(一)海口市本科生的情商較其他調研結果略高
研究結果表明,海口市本科生情商水平大多中等,有一小部門同學情商低于90分。造成這部分大學生情商水平不高的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成長環境中可能情商教育缺失;大學以前極其強調應試教育,小學和中學只注重學生成績的提升,缺乏對學生素質拓展和情商教育的重視;最后大學生活并不像想象中的輕松,大學生不僅要面對繁重的學習壓力還有復雜的人際交往。
而相較于其他地區研究,海口本科生情商水平略高,曾小云等研究者調研的湖南醫藥學院醫專學生情商中,有28.6%的學生情商得分在90分以下。這可能因為,海口社會壓力較其他城市較低;本次調研本科生中不包含面臨社會壓力最大的畢業學生;本科學生相較于專科學生情商基礎值略高;所調研的高校在情商培養上有較系統的教育體系和培養模式。
(二)不同專業門類的學生情商水平存在差異
研究結果表明,不同專業門類的學生的情商得分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05)。其中, 理學工學農學專業的學生得分最高,為(119.80±14.38)分,醫學專業學生處于中等水平,為(115.40±14.73)分,而哲學經濟學法學教育學文學歷史學管理學藝術學專業學生得分最低,為(111.47±17.20)分。分析其中原因,可能在于以下幾方面:在專業要求上,理工類專業的學生需要具備較強的實踐動手能力與團隊合作精神,在學習中有更多的機會鍛煉到團隊合作和與人溝通的能力;理工類專業學生在社會中普遍被認為就業面廣就業機會多,就業壓力較小;社會對理工類學生評價更偏向積極方面。醫學專業門類的學生一般會有很多見習實踐活動,可以提前體驗職業,和他人交流;醫學類專業學生醫患溝通的重要性被充分重視,學校安排了更多的相關課程進行教育培養。
(三)不同年級之間的學生情商水平存在差異
本次調研中,不同年級之間的學生情商水平也存在顯著性差異(P<0.05)。從可以看出2018級學生得分最高,為(117.65±15.78)分,2017級的學生處于中等水平,為(116.49±16.51)分,而2016級學生得分最低,為(109.92±14.03)分。隨著年級的增長,學生情商水平總體是呈增長趨勢,這一結果與我們的經驗和其他國內外研究者的研究結果一致[4-5]。情商是可以后天學習培養的,隨著年齡增長、閱歷增加、大學的培養教育、個人經驗的積累等,都可以讓學生們的情商水平隨之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