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曉劍 安輝 王忠坤 王夢圓



摘 要:文章以西安美術學院2016-2018屆畢業生為例研究藝術類畢業生就業去向、收入變化趨勢、就業現狀滿意度、工作與專業相關度和職業期待吻合度等指標,分析就業趨勢及存在問題原因,并從政府、高校和個人三個層面圍繞提升畢業生就業競爭力給出相應建議。
關鍵詞:藝術類;西安美術學院;高校畢業生;就業質量
一、高校藝術類大學生就業質量的現狀及分析
(一)調研基本情況
筆者聯合麥可思組成調研組對西安美術學院2016—2018屆畢業生進行跟蹤調研,調研采用問卷調查法,問卷主要涵蓋就業基本情況、社會需求和創新創業教育達成情況等指標,設計充分考慮了問題的邏輯關系、答題人的不同路徑以及答題自愿性,調研歷時三年。調研組向2016屆本科畢業生發放1541份問卷,回收問卷762份,樣本比例為56.2%;向2017屆本科畢業生發放1505份問卷,回收問卷971份,樣本比例為64.5%;向2018屆本科畢業生發放1413份問卷,回收問卷776份,樣本比例為54.9%。本文選取就業質量中的就業去向、月收入、就業現狀滿意度、工作與專業相關度和職業吻合度等五個重要指標進行分析。
(二)就業基本情況
1.就業去向
從表1可以看出,近三年,2016—2018屆畢業生在民營企業/個體單位就業的比例在增加,在政府機構、科研或其他事業單位就業的比例在下降。
2.月收入變化趨勢
2016屆—2018屆畢業生的月收入(分別為4272元、4660元、5204元)逐屆上升;同時,2018屆本科畢業生的月收入在8000元以上的比例(14.0%)較2017屆(5.0%)增加較多。從月收入水平方面反映出畢業生的市場競爭力有所增強,市場價值得到了較好的體現。
3.就業現狀滿意度
就業現狀滿意度體現了畢業生對自身就業現狀的感受程度,是由工作的畢業生對自己目前的就業現狀進行評價,選項有“很滿意”、“滿意”、“不滿意”、“很不滿意”、“無法評估”,共五項。其中,選擇“滿意”或“很滿意”的人屬于對就業現狀滿意,選擇“不滿意”或“很不滿意”的人屬于對就業現狀不滿意。就業現狀滿意度計算公式的分子是對自己目前就業現狀滿意的人數,分母是對自己目前就業現狀滿意和不滿意的總人數。從表3可以看出,2018屆畢業生的就業現狀滿意度為61%,比2017屆(68%)低7個百分點,與2016屆持平。
4.工作與專業相關度
畢業生從事工作與專業相關度是衡量畢業生就業質量的重要指標,從事與專業相關工作能夠讓學生學以致用,提升其對專業的整體認可程度。畢業生是知識的使用者,他們能夠判斷自己的工作是否用到了所學的專業知識。因此問卷中是由畢業生回答自己的受雇全職工作是否與所學專業相關。從表2可以看出,2016屆—2018屆本科畢業生的工作與專業相關度分別為73%、83%、79%,2018屆較2017屆略有下降。2017屆、2018屆本科畢業生選擇專業無關工作的主要原因均是“專業工作不符合自己的職業期待”(分別為37%、34%)。
5.職業期待吻合度變化趨勢
職業期待吻合度是由工作的畢業生評價目前從事的工作是否符合自身職業期待。職業期待吻合度計算公式的分子是認為目前從事的工作符合自身職業期待的人數,分母是認為目前從事的工作符合和不符合自身職業期待的總人數。從表3可以看出,2018屆畢業生的職業期待吻合度為52%,比2017屆(56%)低4個百分點,比2016屆低3個百分點。
(三)藝術類大學生就業質量分析
1.非公有制單位是藝術類畢業生就業主體
在社會快速發展的背景之下,藝術類畢業生日益增長,機關、事業單位、國企等對藝術類畢業生所能提供的崗位日益減少;藝術類畢業生就業市場與畢業生之間所形成的供需關系已經偏離平衡的中心線,所以,藝術專業學生以提供崗位較多的非公有制單位視為就業選擇重點。
2.近八成本科畢業生從事與專業相關工作
結合畢業生選擇專業無關工作的原因來看,2017屆、2018屆本科畢業生選擇專業無關工作的主要原因均是“專業工作不符合自己的職業期待”(分別為37%、34%);同時,2018屆畢業生中因追求更高的薪資待遇、達不到專業相關工作要求而選擇專業無關工作的比例(分別為16%、13%)均較2017屆(分別為11%、8%)上升較多。
3.就業現狀滿意度不高比例有所上升
結合畢業生對就業現狀不滿意的原因和工作不符合期待的原因來看,2018屆本科畢業生對就業現狀不滿意的主要原因是“收入低”(63%)、“發展空間不夠”(58%),且2018屆認為“收入低”、“工作能力不夠造成壓力大”的比例(分別為63%、25%)均較2017屆(分別為61%、20%)有所上升;同時,2018屆認為目前工作與職業期待不吻合的本科畢業生中,有43%的人是因為“不符合我的職業發展規劃”。
二、原因分析
(一)宏觀層面
國家對藝術類畢業生就業支持力度不足。 畢業生就業狀況與社會經濟發展運行關系密切,社會經濟運行速度高時,就業人口的數量就增加,社會經濟運行放緩時,吸納的就業人口數量就會放緩。從藝術類畢業生就業單位類型的變化趨勢看,目前非公有制單位是其就業的主體,公有制單位對藝術類吸納能力有限,相比較其他各類專業的鼓勵基層就業計劃,國家對藝術類畢業生就業的支持力度還存在不足;從藝術類人才市場的供需結構來看,隨著近幾年藝術類畢業生規模不斷擴大,但相應的市場所能提供的崗位數量有限,存在供需不平衡的狀況,而且這種供需不平衡的狀況還在加劇。
(二)中觀層面
高校藝術類專業人才培養模式與社會需求之間存在脫節。結合畢業生選擇與專業無關工作原因和對就業現狀不滿意的原因,可看出畢業生都抱有更高的期待,而這種期待從另一個層面折射出社會需求對藝術類人才的期待和要求。所以,作為高校這一人才培養主體,我們如何結合社會需求提供更高質量的藝術類高等教育,滿足個人成長和社會發展的需求便成為緊迫的問題。在高校制定人才培養方案時只注重專業人才培養要素,忽視社會需求的反饋,對舊的行業領域人才需求減緩,新的行業需求增加的情況關注較少。
(三)微觀層面
藝術類大學生個人綜合能力還存在不足。從工作與專業相關度和職業吻合度兩個指標看,藝術類畢業生對自我的期待更高,他們追求更高的薪酬、期望獲得更大的價值實現,但在由學校步入社會的關鍵時期,他們顯得有些迷茫,這種迷茫一方面有個體因素,但面對群體更多的則是學校在開展職業生涯規劃方面還顯不足。據筆者了解,目前按照教育部的要求,絕大部分高校都是將就業指導納入必修課,主講內容以政策解讀和求職技巧為主,職業生涯規劃只是作為其中一章講授,沒有進行全面系統講授,另外,開設就業指導課程時間多在大三大四,已經錯過開展職業生涯規劃的黃金期。
三、對策建議
(一)政府層面
加大對藝術類畢業生就業支持力度。藝術類畢業生規模逐年增長,成為大學畢業生中不可忽視的重要部分,依據其專業的特殊性所存在的供需不平衡狀況,政府需加大對藝術類畢業生就業支持力度。首先,加大藝術類畢業生就業市場的規范建設,相比較其他類型的畢業生就業市場,藝術類畢業生就業市場規范化程度較低,整合度不高,沒有形成有效的銜接機制,應努力形成藝術類畢業生就業市場法制化、信息化建設;其次,完善藝術類畢業生就業率統計體系建設,采取多種形式加大對靈活就業和自主擇業統計,完善就業率統計體系建設;最后,制定針對藝術類畢業生到基層就業的若干舉措。與城市對藝術類人才吸納能力飽和狀況相比,城鎮等基層地區對藝術類畢業生需求的空間非常大,針對其專業特點設置相應的基層崗位,將有效緩解藝術類畢業生所存在的供需不平衡狀況。
(二)學校層面
強化人才培養與就業質量反饋機制。加強就業質量反饋意見對人才培養方案制定過程中的影響權重。首先,拓寬專業培養口徑,提升以專業能力為核心的綜合素質,增強藝術類畢業生就業競爭力。其次,變被動的“要就業”向主動的“要發展”理念轉變,建立健全藝術類畢業生就業支持體系建設。再次,強化藝術類大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輔導,有效地開展職業規劃教育,引導學生在不同學習階段制定不同的人生規劃,從而幫助本科畢業生在校期間對自身的職業發展形成較為清晰的認識,為將來自身職業發展奠定良好基礎。最后,學校在培養過程中需進一步關注畢業生職業成熟度教育,是否因為專業、職業認知水平導致選擇專業無關工作,幫助其制定并調整職業期待值。
(三)學生層面
不斷提升個人就業競爭力。在面對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過程中,藝術類畢業生從個體層面不斷提升充實,增強個體就業競爭力。首先,認識自我、準確定位,樹立正確的擇業觀和就業觀。其次,加強以思想道德素質、專業素質、文化素質和身心素質為核心的綜合素質培養;再次,注重實踐環節的鍛煉,及早實現專業知識向專業能力的轉化;最后,加強職業生涯規范能力的培養,不斷提升職業認知水平。
參考文獻
[1] 胡建國,裴豫.人力資本、社會資本與就業質量—基于勞動力市場分割理論的探討[J].當代青年研究,2019(5):109-116.
[2] 孫旭春,王昱淇,楊懿.互聯網背景下大學生就業能力培育路徑探析[J].經濟研究導刊,2019(17):75-76.
[3] 姚裕祥.大學生就業難何解[J].人民論壇,2019(11):72-73.
[4] 張靜.大學畢業生就業質量研究述評[J].中國勞動關系學院學報,2016(3):47-52.
[5] 劉麗.當前大學生就業現狀與對策分析[J].沈陽師范大學學報,2011(3):51-53.
基金項目:本文是西安美術學院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藝術類高校畢業生就業質量研究(2019XK029)。
作者簡介:韓曉劍(1982- ),男,陜西寶雞人,講師,碩士研究生,西安美術學院,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創新創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