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孜亞·茹孜
摘 要:文章首先闡述內地高校新疆籍少數民族學生的就業現狀和主要問題,在學生擇業難度、地域偏好明顯、就業中社會效應不明顯方面進行說明,其次探究影響少數民族學生就業的主要原因,包括學生自身意識、家庭經濟情況和高校指導等,最后重點探究提升新疆籍少數民族學生就業能力的有效對策。
關鍵詞:內地高校;新疆籍少數民族;學生就業能力
少數民族學生是內地高校教學系統中特殊而又重要的群體,對其就業情況進行管理與規劃是提升高校教學管理水平的重要途徑。新疆籍少數民族學生就業情況備受關注,對其就業情況進行研究,發現存在的實際問題,對教學策略的應用具有重要意義,相關部門或人員需要對此提高重視力度,提升就業指導能力。
一、內地高校新疆籍少數民族學生就業現狀和問題
內地高校新疆籍少數民族學生就業問題一直以來受到學校方面的關注,做好學生的就業指導工作也是高校教學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需要對相關問題進行研究與分析,為相關理論應用提供有益參考。針對學生的就業現狀研究主要在擇業難度、地域偏好和社會效應角度分析,具體內容如下:
(一)擇業難度
以長春某高校對2017屆新疆籍少數民族畢業生的社會調查為例,實踐調查以問卷形式為主,對學生的就業困難度進行了解,具體調查項目包括職業偏好、未就業原因等等,問卷共計發放500份,回收480份,其中有效樣本475份,對其中的調查要素進行分析,發現超過65%以上的學生,在就業中對崗位存在具體要求,其職業偏好是生源地的國家機關業務員崗位。這也直接造成了學生擇業難度大,就業率較低的問題現狀。對調查數據進行分析,可知該高校內地高校新疆籍少數民族學生的就業率在20%,嚴重低于漢族學生的就業率。少數民族學生擇業難度大的問題長期存在與內地高校教學中,相關教職人員需要對這一問題提高重視力度,有效分析問題產生的原因[1]。
(二)地域偏好
受到少數民族生活習慣和飲食文化的影響,內地高校少數民族學生在畢業后,大部分會回到生源地就業,在職業范圍的選擇上,傾向于政府機關和企事業單位、國企央企等穩定性良好的單位上班。學生自主創業能力不足,而事業單位和政府機關對于人才的收納能力有限,不能滿足大部分畢業生的擇業需求,使得部分新疆籍少數民族學生出現失業或就業意愿不強烈等現象。相關結構性失業的行為嚴重時,會影響到社會環境穩定性,不利于城市管理與地區治安水平提升。學生在就業中的地域偏好是目前存在于新疆少數民族學生畢業就業管理中的重要因素,相關領域工作人員應根據以往的管理經驗和技術,可合理疏導畢業生的就業行為,為解決因地域偏好因素引發的就業壓力,做出有益貢獻。
(三)社會效應
目前,內地高校新疆籍少數民族學生就業的社會效應發揮不夠,也是存在于少數民族學生就業管理中的主要現象。就業帶來最直接的社會效應是增加地區穩定性,提高學生的社會參與度,發揮自身潛力與價值。實踐表明,少數民族學生由于自身問題,對黨和國家給予的就業扶持政策應用不足,對相關就業鼓勵政策認識不到位,導致就業過程中的社會效應發揮不夠,未能對地區經濟發展與社會進步作出有益貢獻。同時,在少數民族學生的就業過程中,存在自身觀念落后,社會交際能力不足等問題。相關要素存在不僅影響學生自身的發展與進步,也使得就業過程的社會效應難以發揮,影響學生就業能力提升。
二、影響內地高校新疆籍少數民族學生就業的主要原因
(一)自身就業意識
導致學生擇業難度大,就業能力不足的主要原因在于學生自身就業意識不足,在就業過程中,缺乏競爭意識和主觀能動性。出現這一問題的原因較多,其中最主要也是根本的問題在于新疆籍少數民族學生對內地高校教學與就業形式不適應。為證實這一問題,開展了對內地某高校新疆畢業生就業意愿的問卷調查,據統計,超過50%的學生存在就業困難問題,其就業的主動性呈現不足。學生就業難度大,也體現在少數民族交往能力不足,實踐教學過程中,發現少數民族的交往面狹窄,與漢族學生的交流不夠,對于就業技能的形成過程缺乏重視,使得新疆籍少數民族學生在就業中未能形成競爭優勢[2]。
(二)家庭經濟狀況
據了解,內地高校新疆籍少數民族學生,大部分來自經濟條件相對落后的家庭,部分學生承受生活與精神上的雙重壓力,這些對學生的心理承受能力造成影響,容易導致學生就業競爭中自信心不足。對新疆少數民族學生的家庭條件進行調查,數據顯示,少數民族學生中,有70%以上來自經濟困難家庭,大部分學生的就業方向也相對單一,趨向于回新疆發展。家庭經濟因素,對學生的影響是綜合的,是許多心理問題的主要來源。少數民族學生就業能力形成過程中,需要重點關注家庭因素對學生的影響,通過培養學生自信心的方式,為學生畢業、就業提供保障與支持。
(三)高校方面指導
教學過程中,內地高校方面對影響就業能力會產生一定影響。實踐中,發現部分高校對少數民族學生的就業指導能力不足,未能發揮對學生就業的幫助價值,使得部分新疆籍少數民族學生在就業過程中缺乏參考意見,影響實際就業效果。同時,高校方面對學生就業指導不足,也具體表現在信息化手段應用力度不夠、就業管理制度體系不健全等方面。相關領域工作人員應認識到高校就業指導課程在學生畢業就業中的應用優勢,善于利用先進的技術,如網絡信息平臺和多媒體教學設備,為內地高校新疆籍少數民族學生就業提供參考,使得學生的就業能力獲得,明顯的進步與提升,同時,更應關注目前存在的方案技術應用不足,就業保障機制不健全的問題。
三、提升內地高校新疆籍少數民族學生就業能力的有效對策
(一)轉變觀念,提升就業積極性
內地高校新疆籍少數民族學生應增加自身的主體意識,在職業規劃和就業實踐中發揮主觀能動性,積極參與到就業市場競爭中,發揮自身的潛力與價值。學生自身積極性和綜合素質的提升,是就業中的競爭優勢,對自身的發展起到促進作用,因此需要重視自身觀念轉變,采取高校合理技術手段,增加自身就業能力。實踐教學中,應注重在以下方面對新疆少數民族學生進行教育與指導:一是注重學生專業理論知識和實踐應用技能的培養,使得學生具有扎實的本領,為日后的擇業和就業提供重要保障。二是鼓勵新疆少數民族學生學習普通話與英語,增加學生之間的溝通與交流,促使學生具備一定的社交能力和問題解決能力,為學生的綜合全面發展奠定良好基礎。最后,內地高校新疆籍少數民族學生應轉變自身固有觀念,積極開展與漢族或其他民族學生之間的交流與合作,積極參加學校組織的就業實踐活動,不斷拓展知識面、提高認知水平。
意識對實踐具有重要的指導作用,對于少數民族學生就業而言,應積極主動轉變學生自身觀念,不斷提高自身就業能力,通過對就業市場的分析,明確目前存在的主要問題,有針對性地設計調整措施,為學生就業提供技術保障與支持。同時,應對內地高校少數民族教學問題提高重視力度,尤其是學生就業觀念意識培養力度不足,相關教學理念落后問題。在此基礎上,設計有利于少數民族學生就業能力提升的技術與方法,為學生發展奠定良好基礎。
(二)家庭學校,發揮雙重指導作用
學校與家庭是學生學習與成長的搖籃,對學生的發展具有重要的保障作用。相關人員應認識到家庭與學校在學生就業能力提升中扮演的重要角色,致力于發揮相關要素的有利影響,為學生發展提供有益指導。學校方面應在實踐教學中,給予新疆少數民族學生就業能力培養以幫助和支持,具體工作中,可組織學生進行培訓、重點加強對學生就業技巧培訓,致力于改善目前學生就業能力不足的問題現狀,為學生發展提供可靠的教學技術保障[3]。
學生家庭方面應具有長遠目光,對學生的就業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并且為學生的就業能力培養創建良好的家庭環境,促使學生在輕松愉悅的環境下,完成就業能力提升目標。為發揮家庭教育在學生就業指導中的有效作用,高校方面應構建高素質的人才管理隊伍,通過與學生家庭合作的方式,全面了解學生的學習基礎和家庭環境基礎,使得職業教學計劃與方法的應用更加具有針對性與實踐價值。高素質職業能力培養隊伍,在實踐教學中,發揮著主要價值,對提升學生的職業規劃能力和就業競爭優勢效果明顯。
針對內地高校新疆籍少數民族學生在家庭中遇到的問題,學校方面應給予一定的鼓勵和政策支持,例如,為學生升學就業提供綠色通道,不僅關心新疆籍少數民族學生的學習,也做到對其日常生活的有益幫助。同時,也可為少數民族學生提供勤工儉學的機會,培養其自力更生、誠實勞動的良好品性,為學生就業能力提升準備合理條件。此外,對于部分學生在學習與生活中遇到的困難,應提供物質和精神幫助,構建完善的保障機制,培養學生自信心。
(三)強化管理,政府與用人單位職責
由于影響內地高校新疆籍少數民族學生就業因素較多,實踐中,需要加強管理,采取科學有效的管理制度體系和策略方法,保證少數民族學生就業能力獲得顯著提升。政府方面應加強管理,規劃就業市場中,對新疆籍少數民族學生的歧視行為,并且制定科學完善的制度規則,為學生的合理就業提供便利條件。實踐管理中,應引導構建基于學生就業的網絡信息平臺,并且組織設計專項板塊發布對新疆少數民族學生的特定招聘信息,促使相關招聘單位形成對問題的重視程度,為學生進步與發展奠定良好物質基礎。
政府與用人單位應進行合作,對少數民族學生招聘原則進行深入交流與探討,對影響少數民族學生就業的招聘條件進行調整和改進,促使少數民族學生在就業中具有明顯競爭優勢。用人單位方面應具備社會責任感,積極主動承擔解決少數民族學生就業的重要角色。鑒于內地高校新疆少數民族學生存在就業信息獲取不足問題,應利用信息化的技術和手段,為學生提供保障與支持。同時,在就業管理中,應強化管理意識和觀念,對學生進行科學指導,以少數民族學生就業能力提升為核心,設計合理的應用措施[4]。
綜上所述,內地高校新疆籍少數民族學生就業中,學生應轉變自身觀念、提升自身的積極性,并改善落后的觀念與想法。同時家庭與學校方面也應發揮指導作用,并且加強管理,發揮政府與用人單位在學生就業中職責和作用,在此基礎上,全面提升內地高校新疆籍學生的就業能力和水平,為學生發展提供保障。
參考文獻
[1] 杜壯.發展性資助理念下高校少數民族學生就業能力提升探析[J].新西部,2019(27):125+137.
[2] 陳炳權.內地高校新疆籍少數民族學生就業能力提升路徑研究[J].延邊教育學院學報,2019,33(02):28-30.
[3] 陳舉.心理資本視域下少數民族大學生就業能力提升策略研究[J].中國大學生就業,2019(06):34-39.
[4] 張維微,趙曉強.職業生涯規劃下少數民族大學生就業能力提升策略[J].佳木斯職業學院學報,2016(05):228-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