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為進一步了解赴泰中國留學生的消費狀況及消費理念,文章以廣西外國語合作的五所泰國高校的中國留學生為調查對象,采用網絡調查問卷的方式,對留學生的消費來源、消費行為、消費特點以及消費觀等展開調查,針對留學生消費中存在的問題,提出了出國前引導、自我管理和加強精神消費的建議,以期能夠對即將赴泰學習的學生提供一些參考。
關鍵詞:赴泰;留學生;消費情況
在“一帶一路”及“中國——東盟博覽會”的大背景下,中泰兩國的友好往來日益增加,中泰間的教育合作越來越密切。近年來,由于在泰國有優美的校園環境,國際化的課程設置,留學的費用相對于其他國家來說比較低,選擇到泰國留學的學生人數日益增多。廣西、云南、四川省等許多高校都和泰國的高校建立了友好合作的關系,每年都有不少的學生交換到泰國學習,為期1-2年不等。留學的學習生活都離不開消費,因此,赴泰留學生的消費情況也成為人們關注的問題。
(一)調查對象
本研究立足于廣西外國語學院所合作的泰國高校,主要分布于泰國的曼谷和清邁兩地,以2019年廣西外國語學院赴泰國交換留學生為調查對象(均為大三、大四的學生),選取泰國華僑崇圣大學、泰國曼谷北部大學、泰國梅州大學、泰國博仁、泰國曼頌德皇家大學進行問卷調查,采用網絡調查問卷的方式。共發放調查問卷300份,回收288份,其中有效問卷為276份,回收有效率為95.8%。其中,大三學生為125人,占45.2%,大四學生為151人,占54.8%;男生為75人,占27.2%,女生為201人,占72.8%,女生比例較大。
(二)調查方法
本研究采用網絡問卷調查法對廣西外國語學院赴泰學生消費狀況進行調研,調查問卷的內容涵蓋消費來源、消費總額、消費結構、消費習慣、消費觀等方面,為保證調查能夠順利有效地開展,調查數據可靠真實、科學完整,調查問卷全部采用了客觀題,調查問卷是根據留學生消費的具體情況而進行設計,經反復修改后最終完成。
二、赴泰留學生消費狀況分析
(一)消費來源
調查結果顯示,61%的赴泰學生經濟的主要來源是家庭,33%的赴泰學生靠打工賺取生活費,3%的赴泰學生由于家庭困難,消費來自助學貸款,另外3%的學生的經濟來源是獎助學金。可見赴泰學生依賴家庭的心理仍然比較強烈,但也不乏少部分學生能夠通過自己的勞動去賺取生活費。據調查,在赴泰自己打工賺取生活費的留學生里,其中27%的學生兼職小時工,26%的學生做泰國商品的代購,24%的學生做中文家教,23%的學生去做翻譯,由此可見,赴泰學生還是比較樂意去做兼職賺取生活費的,而且工作機會也比較多,因為現在從中國到泰國旅游的人很多,而且泰國人也比較樂意學習中文,從而提供了一些比較適合的職位給赴泰學生們。
(二)消費總額
泰國之所以成為留學的熱門國家,其中原因之一是因為消費低廉,根據回收的問卷得知,消費金額在1000-1500元人民幣的赴泰學生占人數的47%,消費金額在1500-2000元人民幣的赴泰學生總人數的30%,消費金額在2000-3000元人民幣的占總人數的11%,消費額在3000元人民幣以上的占總人數的10%,消費金額僅在1000元人民幣以內的占總人數的2%。可見泰國留學的月消費與國內的差別不大,是工薪階層家庭能夠承受的范圍;但學生之間的消費能力存在一定的差距。
(三)消費構成
赴泰學生的月消費排名額占比排名為:餐飲、旅游、服飾、護膚品、交通、運動、其他。消費占比最高的是餐飲,占總消費額的31%,由于時間和居住場所的影響,很少有學生自己做飯,大部分學生在學校飯堂或外面用餐,所以占的比例較大。占比第二的是旅游的消費,為16%,學生空閑的時間都喜歡去泰國著名的旅游勝地走走,為的是能夠更好地接觸泰國的文化和風土人情,增長見識。占比第三的是購置服飾,泰國天氣較為炎熱及泰國高校均要求購置校服,所以學生們在此處花費也不少。
(四)購物方式
據調查顯示,58%的赴泰學生喜歡去商場購物和超市購物,33%的學生喜歡到泰國夜市購物,僅9%的學生喜歡在網上購物。泰國的實體商場貨品很豐富,優惠活動較多,商品能夠滿足不同層次,不同消費群體的需要。而且各大超市商場交通便捷,多位于地鐵站和輕軌站附近,店鋪內的陳列擺設非常舒適,且有許多休閑娛樂的地方,赴泰學生們都喜歡到實體商店購物。泰國的夜晚天氣涼爽,泰國夜市小商品種類繁多,價格低廉,也較受赴泰留學生的歡迎。相反,與國內大不相同的是,泰國網絡購物相對落后,購物網站貨物品種較少,而且快遞速度很慢,學生們較少會選擇此方式。
(五)支付方式
赴泰學生在泰國消費,使用現金支付的為48%,使用銀行卡支付的為22%,使用支付寶支付的為17%,使用微信支付的為12%。在泰國,大多數地方還是采用比較傳統的支付方式,即現金支付和銀行卡支付。但支付寶和微信也漸漸占領了泰國的市場,有很多地方也能使用支付寶和微信來支付,如7-11便利店,皇權免稅店等,而且使用支付寶和微信支付還有一定的優惠折扣。赴泰學生都比較喜歡支付寶和微信的支付方式,因為比較便利,匯率也更高一些。
(六)儲蓄習慣
在被調查的赴泰留學生中,57%為月光族,25%人基本夠花,略有儲蓄,18%的人能夠做好消費計劃,能省則省。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不必為吃飽穿暖而發愁,從而衍生出來的就是學生理財觀念淡薄,沒有制定具體的消費計劃,隨性而花。由此可見,大部分學生在消費上還是不太有自我約束的能力。
(七)借貸消費
隨著時代的發展,花唄和信用卡在泰國的使用也比較普遍,在許多超市和商場都能使用。據調查,在赴泰學生中,52%的學生開通了花唄或辦理了信用卡(visa卡或萬事達卡),并且經常借貸消費;27%的學生開通了花唄或辦理了信用卡,但只是偶爾借貸消費;21%的同學并無開通花唄或辦理信用卡。
(八)消費心理
據調查顯示,赴泰學生出于真正的需要去消費的僅占38%,出于從眾消費的占35%,出于求異消費的占18%,出于攀比消費的占9%。赴泰學生的消費還不太理智,消費時容易出現從眾消費心理,即看到別人購買某種商品時,也跟隨大流的去購買那種商品的消費心理;攀比消費心理,即消費的時候所表現出別人有的我也要有,如果別人有好的,我就要有更好的消費心理;求異消費心理,即消費者在選擇消費品的時候所表現出的標新立異、與眾不同的消費心理。
三、赴泰留學生消費存在的問題
(一)自我約束能力不強
赴泰留學生中,能夠有計劃進行消費的學生人數較少,對自己的消費預算以及開銷方向缺乏明確的認知。大多數學生對金錢的管理意識普遍較弱,消費習慣較差,沒有養成勤儉節約的良好習慣,消費心理的成熟程度有待提高。
(二)側重生存資料消費和享受資料消費
生存資料消費是指在衣食住行等方面的消費支出,主要包括日常的餐飲費、交通費、手機通訊費、置裝費、生活日常用品等。享受型資料消費是為了滿足享受而產生的消費,享受資料消費包括看電影、聚會、旅游、運動休閑、戀愛消費等。赴泰留學生由于初到異國他鄉求學,為了安頓好生活,需購置大量的生活必需品,在生存資料方面的支出較大;而正是由于初來乍到,對周邊事物充滿了新鮮感,留學生大部分時間都熱衷于娛樂、旅游、交際、購物,因此,在享受資料消費方面的支出也不小。
(三)缺乏發展資料消費
發展資料消費是指用于滿足德智體等方面的消費,其中包括購買學習用品、報刊雜志、購買圖書、音像制品、參加各類培訓的費用等。赴泰留學生在此方面的花費較少。
(四)貸款消費日益突出
由于全球化的發展,花唄、信用卡等在赴泰留學生中的普及率很高,也催化了超前消費、無計劃消費等。赴泰學生初來乍到,不管是日常用品、服裝等都需重新購置,而泰國作為一個旅游國家,有許多名勝古跡和迷人的風景,這些都刺激著留學生消費。在有限的現金流之下,貸款消費為留學生提供了另一種方式。
四、引導學生樹立健康合理的消費觀
(一)出國前積極引導學生樹立健康合理的消費觀
留學生身處泰國,遠離父母和親戚朋友,他們的學習和生活相對自由,沒有約束。因此,教師、輔導員在出國前的培訓時,應加強對赴泰學生健康、科學消費觀念的引導,使他們清楚地認識到自己的消費觀念應該與自己的消費能力相適應。他們必須理性消費,在一定的經濟能力內消費,消費時保持頭腦清醒。
(二)自我管理實現合理消費
提高自我管理能力能夠幫助留學生適應泰國的生活,融入校園,走進泰國社會。因此,除了學校的管理和家庭的教育等外部因素外,要真正實現合理消費,留學生的自我管理是必不可少的條件。調查顯示,有十分之一受訪學生已經開始通過記賬等方式管理自己的日常消費,并且能持之以恒。通過記賬、制定消費的標準、規劃消費計劃等方式進行自我約束,最終實現合理消費。
(三)注重精神消費,養成健康習慣
赴泰留學生應更加重視學習、拓展自己,而不是讓寶貴的留學時光沉溺在娛樂活動中。赴泰留學時間是提高自身語言能力的最佳機會,要把握時機鍛煉自己聽說讀寫的能力,增加發展資料的消費,多購買書籍報紙雜志,適當參加一些培訓。良好的校園氛圍是學生養成健康的消費習慣的重要原因,因此,校園內學生們普遍的良好消費行為對大學生消費習慣的養成至關重要。
五、結語
通過對赴泰中國留學生消費狀況的調查研究,我們發現:對比歐美國家,留學泰國的費用不高,留學生的消費呈現出消費多元化,消費結構多樣化。但留學生在消費過程中也存在盲目消費、側重享樂性消費、超前消費等問題。因此,我們要加強對赴泰中國留學生消費觀念的引導,幫助留學生樹立健康合理的消費觀。加強對留學生消費狀況的研究,有利于幫助即將赴泰的學生了解泰國的消費情況,促進留學生教育事業的穩步發展。
參考文獻
[1] 孫娟娟,周哲.淺談高校開展大學生的校園文化活動意義[J].湖北函授大學學報,2017(9).
[2] 詹昱,劉彥汝.大學生自我管理能力培養的重要性及幾點建議[J].改革與開放,2012(10).
[3] 張莎莎.當代大學生的消費行為及其引導[D].南京:南京師范大學,2011.
[4] 杜林芝,邱淑英.大學生消費行為分析與消費觀的引導[J].石家莊職業技術學院學,2010(3).
[5] 薛亦丹.大學生日常消費情況調查研究[J].哈爾濱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9(6).
[6] 陳夏瑾.浙江留學生消費狀況調研[J].市場論壇,2016(3).
基金項目:2016年度廣西高校中青年教師基礎能力提升項目《“一帶一路”視野下加快中泰教育服務貿易發展研究》(項目編號:KY2016YB863);全國教育科學規劃單位資助教育部規劃課題 “‘一帶一路倡議下廣西民辦高校與東盟國家教育合作研究”,課題批準號FIB170503。
作者簡介:黎陽陽(1983.10- ),女,壯族,廣西外國語學院學院泰語教研室講師,主要從事泰語語教學和泰國語言文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