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天昕


摘 要:志愿服務是社會文明進步的重要標志,是廣大志愿者奉獻愛心的重要渠道。作為新時代青年的大學生,更應有義務、有責任投身于志愿服務的工作當中,發揮青年大學生的光和熱,積極為社會做出貢獻。通過探討當前大學生服務所存在的問題,完善志愿服務體系,有利于大學生通過活動促進自我提升。
關鍵詞:新時代;志愿服務;大學生
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提出:“推進誠信建設和志愿服務制度化,強化社會責任意識、規則意識、奉獻意識”。對未來的志愿服務提出了新的要求以及更高的期望 [1]。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志愿者事業要同“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同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同行。并且,志愿服務是社會文明進步的重要標志,是廣大志愿者奉獻愛心的重要渠道。作為新時代青年的大學生,更應有義務、有責任投身于志愿服務的工作當中,發揮青年大學生的光和熱,積極為社會做出貢獻。習總書記在給“本禹志愿服務隊”回信時也講到,“希望您們弘揚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愿精神,堅持與祖國通信、為人民服務,以青春夢想、用實際行動為實現中國夢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2]。因此,討論大學生志愿服務體系的完善對于大學生的自我提升等具有重要的教育意義。
一、志愿服務的作用與功能
(一)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載體
志愿服務這項實踐性活動是在推進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載體之一,也是大學生在校期間參加各類社會實踐、實現自身價值的有效途徑。同時,志愿服務可以避免了知識灌輸所帶來的教條化教育,從實踐中讓學生們認識到奉獻社會,為人民服務的真正內涵。大學生在自覺參加志愿服務的過程中,能夠潛移默化的受到思想和品德的教育,使得思想政治教育更加貼近學生生活。并且,大學生可以充分發揮自己的所學,將專業知識運用到志愿服務活動中,更加深刻的理解、認識自己目前的現狀,為工作就業奠定基礎。
(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充分體現
志愿精神包括“奉獻、友愛、互助、進步”,其中奉獻精神作為志愿活動的核心,在服務國家、社會等情況下得以體現,促進了社會的進步,豐富了精神文明,促進這個志愿服務活動進一步發展。同時,志愿服務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充分體現。近年來,我國志愿服務方面得到了充分的發展。第二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等國家級大型會議上都出現了大學生志愿者的身影,他們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展現了青年大學生的風采。這些志愿活動有著較為強大的育人功能,在領略國家的富強的同時,還可以隱性的提高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三)大學生人格的塑造與提升
大學生參與各項志愿活動中,有利于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以及世界觀,培養公德意識以及高尚情操,完善自我人格。在積極參與志愿活動中,有助于實現自身的人生價值。同時,在參加志愿活動中,可以提升大學生的各項能力,其中包括:溝通、表達、協作以及處理應急情況時反應的能力以及大學生吃苦耐勞奉獻、互幫互助、團結友愛的精神。
(四)建設良好的校園文化
良好的校園環境對思想政治教育起到決定性的作用。志愿服務作為校園文化的一部分,豐富了課余生活,是學生們在校園中不斷鍛煉自己的方式之一。同時,志愿服務也為校園文化建設提供良好的實踐場所。在志愿服務的開展過程中,通過學校領導在政治、思想層面的把關,充分發揮教師的指導作用,培養學生的組織能力以及領導能力,制定相關的制度來完善志愿服務體制,充實校園文化。
二、目前大學生志愿服務存在的問題
(一)管理機制落實效果欠佳
目前,各個學校普遍都在志愿服務方面設置了相關的規章制度,但是流于形式,并沒有得到很好的落實。學校的志愿團體雖由學校老師管理,但是直接行使管理的人普遍為學生。在管理方面就容易存在松懈、講人情等問題,疏于對各方面制度的執行。久而久之,會使學生們不滿,降低參與感。志愿服務的相關考核、獎勵制度的落實也不夠好,沒有起到真正的促進學生自愿參與志愿服務的作用。
(二)相關志愿者平臺利用率需提高
我們國家現在設有中國志愿服務網、中國志愿服務聯合會、中國青年志愿網等國家級的志愿服務平臺,在地級市方面有志愿北京、山東志愿者平臺、廣州志愿者平臺等等。但是,志愿者平臺的利用率普遍不高。例如志愿北京平臺:普遍限于校內活動的志愿小時數的登記,與社會團體組織的對接不夠緊密。雖然對志愿者的能力、愛好、特長等進行劃分,并且調查了志愿服務活動的傾向,但是并沒有很好的將活動落實。同時,目前普遍是定向錄取,已經確定人選在志愿北京上錄入,將志愿北京平臺作為記錄工具。
(三)志愿活動內容、形式有待拓寬
大學生參加的志愿活動多種多樣,涉及校內校外多種志愿活動。但是目前許多團體對于志愿活動的定義不清,將許多不應該稱為志愿服務的活動定義為志愿活動。例如學院各項互動的前期準備申報志愿小時數等問題。同時,部分志愿活動的教育意義較低,娛樂性質的志愿活動報名人數遠超于服務性質的志愿活動。志愿活動存在短期性,特別是支教類活動。并且,志愿服務活動沒有將學生的專業技能與其相結合,不能體現他們的專業性。
(四)學生自我意識不強,存在功利性的問題
大學生參與志愿服務活動的動機有待明確。志愿者給老人洗七次腳的新聞說明了學生只是為了完成任務而做志愿活動,更過的是為了感動他們自己,并沒有認識到志愿生活的本身內涵。以及參加志愿活動沒有全身心的投入而是在打發時間,偷懶、遲到、早退等現象的發生等等。同時,部分學校會將志愿服務算作社會實踐環節學分、畢業要求、評獎評優掛鉤、志愿者的福利待遇(報酬、志愿小時數等)等等,促使了學生為了功利心而參加活動,動機目的性不純。
(五)志愿者培訓不到位
部分志愿服務活動的崗位本身需要提前培訓,需要志愿者提供專業技能,其中賽事活動中的馬拉松就需要志愿者提前了解馬拉松賽事服務要求等。去年,因志愿者遞國旗而使得我國選手錯失金牌的事情就是沒有在賽前得到系統的培訓。與貧困家庭學生交流溝通時所需要的方式方法的培訓等等。
三、提高大學生志愿服務活動的解決方法
(一)充分利用校園環境
志愿服務活動開展具有廣泛性。校園是志愿服務開展的最佳場所之一,具有方便、實用等特性。同時,在校園中做志愿服務活動有一定的感召力,通過活動可以促使更多的學生自發的加入到志愿活動當中,例如:自發性掃雪、擦拭課桌椅等等,有利于提升愛校情懷。同時利用學校基礎設施建設,提供活動場地,維護學校環境。負責老師需要對學生志愿活動進行把關,引導學生參與有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且有教育意義的志愿活動。
(二)學校完善管理機制,提高志愿團體整體素質
學校完善志愿者相關管理制度。進行志愿者考評,完善志愿者黑名單制度,針對遲到、早退等現象。各學院與社區共建服務基地,為學生提供長期進行支援服務活動的機會,充分利用學生志愿組織對學生個人以及學院志愿服務基地進行監管。基地方面要實行三方聯動管理機制,將服務基地、學院、學生志愿組織有機聯合,更好的為社區服務基地提供良好的志愿服務。表彰優秀志愿者以及優秀服務基地,促進活動的進一步開展。
提高志愿服務團體的學生干部整體素質,不斷完善學校監管機制,切實履行學校對于志愿服務的相關制度。在參與各項志愿活動時,以身作則,起到良好的帶頭、表率作用。
(三)提倡無償志愿服務
目前志愿服務活動存在因志愿服務提供報酬等情況激勵學生進行志愿活動,使得志愿活動缺少了原本意義與內涵。擾亂了學生進行志愿服務的正常的秩序。提倡“無償”服務指的是在有教育意義的活動前提下,為志愿者提供交通支持以及餐飲支持后不再提供任何形式的報酬等作為補助。讓學生真正認識到志愿服務是為了奉獻愛心、幫助社會,而不是為了報酬等。同時,政府、社會團體可以為志愿者提供必要的保險支持以完善志愿服務的安全性,從而替代報酬,使得學生在志愿服務活動中得到必要的保障等。
(四)充分利用志愿者平臺,拓寬活動面
充分利用志愿北京等平臺,使志愿平臺運用常態化。不能僅限于把它作為記錄志愿小時數的工具,應該積極運用它的志愿項目功能,尋找適合自己時間、地點、服務方向以及個人特點的志愿活動。通過與社會團體等方面進行積極主動的溝通,提高志愿服務的成功率與效率,將志愿北京等志愿服務平臺真正用好、用到實處,而不是登記的工具。
(五)志愿者自身素質的提高
大學生對自我的專業技能需不斷提升。可以選取自己感興趣的專業技能參加較為系統的培訓,為后續參加志愿活動做準備。在志愿服務方面要做到內化于心,外化于行,將自己的專業知識運用到實際的志愿服務活動當中。在參加志愿互動的過程中,選擇適合自己的活動,做到量力而行。同時,在活動中端正態度,不斷提升個人的自我管理、服務意識、社會意識等等,從而不斷完善自我人格,實現自我價值。
參考文獻
[1] 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2] 習近平給華中農業大學“本禹志愿服務隊”回信勉勵青年志愿者以青春夢想用實際行動為實現中國夢作出新的更大貢獻[N].人民日報,2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