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超 王馥蓉 代浩陽
摘 要:成人禮的存在是為了告訴即將成年的青年人們應該對自己和家庭負責了,也提醒青年人他們將要背負的社會責任。現在社會中存在的啃老族,“巨嬰”等人明顯有著社會責任感的缺失,所以我們認為有必要在高校建立并規范高校成人禮儀式,通過制定成人禮教育課程、開展相關講座、成人禮儀式的舉辦,讓學生在心理上形成自己已經成年了并且要對自己、家庭及社會負責的重要意識。在對成人禮的歷史發展、心理意義、教育意義和我們通過問卷調查以及抽樣訪談、舉辦科普活動宣講與學院溝通舉辦相關主題講座等方式,讓學生在心理上認同自己已經成年了。
關鍵詞:成人禮;高校;青少年
成人儀式表示男女在達到性別年齡時進入成人階段的階段,而成人儀式的形式與世界各地不同。是年輕人成為老年人的過程。是一種進入時保持的意識,并且根據國家習俗而具有不同的形狀,但是所有人的年齡都合適,已婚,表現出性成熟,可以結婚,并且成年人,參加各種社交活動。
一、成人禮分類
成年儀式可以根據不同的種族采取多種形式,但是表達的含義是相同的。民族儀式有五種類型:(1)啟蒙類型,(2)測試類型,(3)徽標類型,(4)裝飾類型和(5)符號類型。形式與我們的風格截然不同,但其意義在于它已進入成人社會,獲得了整個社會的勞動力力量,并具有個人社會化的公共社會化基礎。這意味著,在成年儀式之后,社會分工得到了明確,并承擔了社會責任以獲取生存數據,并逐漸開始全面社會化。
中國古老的成人儀式具有清晰的意識過程,并且在成人儀式的正式路線之前有很多準備工作:首先,我們需要找到美好的一天來擁有生活意識。重要的成人儀式已經確定,之后王位父親將準備將成人儀式告知來賓的親戚和朋友,然后將是正式活動的一天。提早洗澡并換衣服,已知將增加三個冠;第一個冠被稱為“始加”,并被添加到黑色過渡冠的頭部。當人們將其用于白布王冠并犧牲時將其染死,以記住記住他們的祖先和開始創業的困難。''成熟但愿意承擔責任并從現在開始祝福他冠頭上加上白鹿皮縫制皮革的,“再加”是保護國家的土地,第三個冠冕是``三加'',鳥的翅膀是加上冠冕;請完成此步驟,因為它將用于更嚴肅的活動,類似于祭司的犧牲。第二個冠冕意味著冠軍將在其等級中被認可,增加的三個冠的重量越來越輕,同時冠的責任也增加了,與此同時,使用冠將冠從低位提升到高位。持續改進。
二、成人儀式的意義
成人儀式在古代具有非常重要的文化意義,并且自古以來中國人就遵循孔子和菜單制度,孔子提出了``自己的婦科復興''。 “城市”,社會繁榮穩定,民族力量強大,中國文化是禮節文化,成人禮是中國禮節的起點。受到啟發之后,我可以承擔新的想法和責任:在頒獎典禮上,我會根據實現自己職責和責任的成年人的標準來衡量自己和生活在社會中每個學習并成為社會組成部分的人,都有獨立的自我意識,也會提高社會意識;作為成年人,其他人對家庭和社會負責因此,這樣的人您可以在移動平臺上擁有一個好的新品牌。
在心理學上,成人致敬的年齡可能是青少年(12-18歲)想要過渡到成年早期(18-40歲)的階段;這個階段的人通常有自己的年齡體驗身份沖突和角色混淆:年輕人的本能以及年輕人面臨的新社會規范,社會需求和社會責任以及埃里克森的挑戰所帶來的混亂和沖突。從理論上講,青少年的主要挑戰是:在他人的思想中創造新的自我身份或自己的形象,并為社會群體設定他的情感立場。在這個階段,危機是混亂的作用;與他人建立緊密的關系等同于將一個人的身份與他人的身份整合在一起。具有身份的青年收獲:埃里克森(Eriksson)提出的發展心理階段是如此緊密地聯系在一起,以至于對成人意識,在個人的心理發展中起重要作用:在外國勢力的指導下,在外國勢力的指導下,幫助青少年建立混亂,建立自己的身份并允許個人進入成年社會您可以提供基礎,以促進人們的心理發展。
成年禮是中華民族的重要禮節,在中國古代舉行的成年禮的三個基本內容是感謝父母,男女老少都為王。隨著時間的流逝,現代和瞬息萬變的人們不僅要確認年齡,還要通過成人儀式來幫助年輕人了解自己的責任和責任。這不僅是意識喪失,也是一些現代年輕人喪失心理成長機會和出現``巨大嬰兒''的原因之一。心理成熟度有一些基本組成部分:感知成熟度;首先,感知成熟度;第二,情緒成熟;情緒相對第三,成熟意志的生活是積極進取的,可以承受生活的挫折,具有一定的道德價值觀,具有較強的社會適應能力和真正的穩定感,具有處理個人面臨的各種生活問題的能力第五,自我意識成熟,可以形成姿勢和穩定的個性化的行為習慣。
成年儀式的目的是讓年輕人承擔起自己的家庭責任,并讓年輕人列出他們必須承擔的社會責任。相信有必要通過開發成人儀式課程,提供相關講座并舉行成人儀式來建立和規范大學對成人意識的認識,學生在心理上由成年人組成,并與自己互動。家庭和社會責任的重要意義:對成人禮儀教育的歷史發展和心理重要性的調查,通過樣本訪問,科普活動的宣傳以及與大學的交流等,使學生在心理上可以識別自己是成年人。
最后研究小組綜合實踐活動并結合學生反饋,通過數據的統計、篩選、分析得出結論并完成結題論文得出建立并規范高校成人禮儀式的必要性。
通過對成人禮儀式對青少年各方面教育意義的分析及對現代一部分年輕人心智不成熟、沒有社會責任感這一事實的聯系,我們展開了對于在高校建立并完善成人禮儀式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的研究分析。
三、調查結果分析
對四川部分高校大學生調查結果進行分析我們得出以下結論:多數人對于成人禮的認知只停留于“聽說過”,并沒有深入了解過成人禮儀式的意義、流程及文化;過六成的人在成長過程中沒有參加過成人禮儀式。但過半的人都表示自己支持成人禮儀式的舉辦且愿意參加相關的知識宣講。
這表明對于在校大學生這個群體而言,無論是從成人禮儀式的知識、精神普及和儀式本身舉辦的補給都應該加強力度。因為在校的大學生本身就有了解和親身參與成人禮儀式的需求。所以建立并完善高校成人禮儀式是有必要性的。
項目研究的中期、研究小組在其所屬學院內舉行了有關成人禮儀式的知識宣講,在一下午之內完成了知識手冊的宣放、知識講座、和隨機采訪的任務。知識手冊上主要內容是:傳統成人禮儀式的知識、中外成人禮儀式的對比及成人禮儀式舉行的教育意義、心理意義和文化意義;而講座則是將宣傳冊上的內容以圖、文、視頻同時呈現的方式講授給有充足時間參加活動的同學,使其形成對成人禮儀式有更全面、更豐富的印象。
完成宣講后,研究成員對參加活動的同學進行采訪,幾乎所有接受采訪的同學都表示通過了解學習后認識到成人禮并不止是一個簡單地儀式,其中蘊含的意義值得大家學習和體會,并表示很希望學校能舉辦成人禮儀式。
四、現代高校特色成人禮儀式
目的:成人禮的存在是為了告訴即將成年的青年人們應該對自己和家庭負責,也提醒青年人他們將要背負的社會責任。現代部分年輕人中出現的“巨嬰”“啃老族”都是心智不成熟、沒有養成對自己負責、對家庭負責以及對社會負責的意識,沒有做到在生理成年的同時也讓自己的心理也成年。但是,舉辦現代高校特色的成人禮、開展成人禮課程、進行心理健康教育都有利于促進學生心理的成長與發展。所以,為了使在校大學生對自己已經步入成年人的行列并且應該樹立良好的責任意識,應該建立并完善有關成人禮的相應課程、講座及儀式,讓學生充分體會自己應該肩負起的責任。
儀式流程:舉辦成人禮知識講座:具體講授中國傳統成人禮的起源、意義、儀式程序;開創成人禮心理健康課程:從成人禮的教育意義、心理意義和文化意義幾個方面再結合較為專業的心理學健康課程讓學生對自己的心理健康及責任意識的培養有多方面的了解和認識;舉辦集體的成人禮儀式:不同于中國古代傳統的成人禮儀式的舉行,現代高校傳統成人禮儀式不應該拘泥于“儀式”,應該適度脫離一些儀式化的程序,將重心更多地放在讓學生對自己的責任意識的構建。可以采用演講、集體宣誓、勵志人物親臨現場講述真人真事等方式讓學生感受到強烈的儀式感并且在意識中有所感悟從而培養其責任意識。
宣傳及普及:一個新的儀式的產生離不開宣傳和推廣普及。現代高校成人禮儀式的校園內宣傳及推廣可以利用校園廣播、成立“成人禮文化日”或者“成人禮文化周”、印刷并派發宣傳冊等方式,以上幾種方式都可以有效地讓學生參與整個宣傳過程,使舉辦現代成人禮的目的和意義深入人心。普及就要考學院和學校,學院或學校應該將成人禮有關的課程列入必修或選修課程,讓學生建立起主動參加的意識。并且學校應該支持和堅持每年、每屆舉辦現代成人禮儀式,使其成為一種“習慣”,這樣薪火相傳、年年歲歲就可以讓現代成人禮儀式成為一種文化標志,再加強高校與高校間文化交流,就可以實現現代成人禮儀式在校園間的推廣普及而不僅僅是停留在個別校園內。學校學生會宣傳部、團委宣傳部等具有公信力和號召力的部門應該利用微信公眾號、微博、短視頻平臺多家等新媒體的渠道進行成人禮文化和責任意識培養的宣傳。
五、結語
綜上所述,建立并且完善高校的成人禮儀式是十分有必要的,讓年輕人明白自己的擔當和責任,有效減少“巨嬰”的存在,讓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成長為有用之材,為社會的發展做貢獻,也為國家的發展做貢獻。
參考文獻
[1] [英]維克多·特納,著.儀式過程———結構與反結構[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6.
[2] 張麗.思想政治教育視域下成人禮儀式的實施路徑[J].創新創業理論研究與實踐,2018(14):113-114.
[3] 湯海燕,楊明.中國古代冠禮及其道德教育功能初探[J].倫理學研究,2011(4):119-123.
基金項目:中國民用航空飛行學院2020年學院科研項目-學生科研基金項目:建立并規范高校成人禮儀式的必要性研究(項目編號:X2020-060)。
作者簡介:付超(1986- ),男,河南開封人,助理研究員,碩士研究生,輔導員,研究方向: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心理咨詢;王馥蓉(1999- ),女,云南昆明人,中國民航飛行學院應用心理學本科在讀學生;代浩陽(2000- ),男,貴州貴陽人,中國民航飛行學院應用心理學本科在讀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