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淑云

摘 要:人文社科學術期刊是發布人文社科領域學術研究成果的重要載體,是學術思想傳播、學術創新、學術交流的重要平臺,承擔著引領哲學社會科學繁榮發展和學術思想創新的艱巨任務。新時代人文社科學術期刊的發展面臨著新的機遇和挑戰,如何推進人文社科學術期刊的高質量發展,更好發揮人文社科學術期刊的學科引領和學術評價作用,是當前學術期刊界關注的焦點,也是學術思想和理論創新的現實訴求。
自黨的十九大提出高質量發展后,高質量發展的表述主要被運用于研究經濟領域問題。隨后,高質量發展概念的適用范圍逐步拓展,成為各行各業發展的主旋律和新理念。近年來,學術期刊界也掀起了討論學術期刊高質量發展的熱潮。人文社科學術期刊是意識形態宣傳的陣地,是學術研究成果發布的重要平臺,在引領學科發展、學術創新,推動哲學社會科學繁榮發展方面都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新時代人文社科學術期刊在新的發展環境和背景下,實現高質量發展,開拓學術期刊出版新境界,從而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提供思想和智慧支持,成為人文社科學術期刊發展的重要使命。
一、人文社科學術期刊的基本概況
根據國家新聞出版署2019年8月發布的《2018年全國新聞出版業基本情況報告》顯示:2018年,全國共出版期刊10139種,總印數22.92億冊;與2017年相比,品種增長0.09%,總印數降低8.03%。其中,哲學、社會科學類期刊2678種,占期刊總品種26.41%;總印數114607萬冊,總印數降低4.22%。從近十年的哲學、社會科學期刊出版情況的統計數據來看,2009-2018年,人文社科學術期刊的數量每年都有略微增長,總體保持穩定。從總印數來看,2009-2012年哲學、社會科學期刊總印數呈增長的趨勢,而自2013年開始,受新媒體技術的沖擊,總印數開始下降,而且下降幅度逐年提高(詳見表1)。與全國期刊總體相比,無論是在期刊數量還是總印數方面,人文社科學術期刊受新媒體沖擊都較小,下降幅度較小,這與學術期刊的發行規模及受眾群體相對固定具有一定的關系。
資料來源:國家新聞出版署發布的各年《全國新聞出版業基本情況報告》
二、新時代人文社科學術期刊高質量發展的新特點
1.圍繞重大選題,積極宣傳和闡釋中央決策精神
人文社科學術期刊具有較強的學術性和學理性特質,是意識形態建設的重要陣地。與宣傳部門的宣傳職能不同,人文社科學術期刊所刊發的學術論文,側重于圍繞中央和地方的重要決策部署和重大選題,從理論和學術的視角深入系統地闡述論題的內涵和本質。近年來,全國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辦公室在引導社科界關注重大理論和現實問題、推進學術期刊發揮引領學術創新方面出臺了相關舉措,如要求國家社科基金資助期刊開設“研究闡釋黨的十九大精神”專題和專欄,并對該專題進行了專項資助;發文要求各資助期刊圍繞“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及知識體系”等重大選題,組織專家學者進行深入研究和闡釋。人文社科學術期刊紛紛加大宣傳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力度,彰顯了學術期刊在黨的思想理論宣傳方面的內在優勢。
2.立足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來引領學術創新
進入新時代以來,人文社科學術期刊在開設專題和專欄方面,更加注重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時代發展特征和學科特點相結合,以此來引領學術創新。改革開放四十多年,我國經濟高速增長,經濟發展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西方的研究方法和理論體系已無法用來解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過程和所取得的成就,亟需構建具有中國特色的理論體系和具有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話語體系,來闡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和道路的內涵。更多的人文社科學術期刊在選題策劃和組稿時,立足于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中的重大實踐問題,引導專家學者提出原創性的理論觀點,概括出有普遍性的規律和特點,提煉出新理論。
3.相關部門和評價機構推進學術期刊高質量發展
新聞出版管理部門通過“百強報刊”遴選、舉辦期刊交易博覽會等方式,來激勵和促進人文社科期刊提高辦刊質量。全國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辦公室通過優秀期刊遴選、優秀論文遴選、年終考核等方式來保障資助的學術期刊的辦刊質量。高校學報系統的社科名刊評選、省級新聞出版部門開展的名刊名社名欄評選,以及各級期刊協會開展的優秀期刊評選等舉措,都可以對刊物質量提升起到激勵作用。學術評價機構也是評價和影響學術期刊質量的重要方面。如南京大學社會科學評價中心、中國社會科學評價研究院不斷創新期刊評價指標體系,推進或倒逼人文社科學術期刊不斷提高發稿質量,順應新時代的發展訴求。
三、人文社科學術期刊高質量發展的核心要素
高質量的學術刊物不僅裝幀、文章語言表達、印刷質量等外在形式要達到一定的行業標準,更重要的是內容方面達到一定的行業水平才能算是一本高質量的學術刊物。內容是人文社科學術期刊高質量發展的核心,透過內容的價值營造,可以體現出一本學術刊物的特色、風格、境界和情懷,由此樹立自己在學術界的品牌形象,并產生公信力和權威性。刊文質量的高低以及刊物的學術品格是一本刊物高質量發展的核心要素。
1.刊發學術成果的質量
學術期刊是刊發學術文章、科研成果的媒介、平臺。刊發高質量的理論文章是人文社科學術期刊高質量發展的核心要素,也是影響學術期刊競爭力的核心要素。人文社科學術期刊承擔著國內哲學社會科學領域創新研究成果傳播交流的功能和任務,審稿、用稿應傾向于具有理論、思想或方法創新的理論文章,鼓勵創新性學術研究,特別是反映中國經濟社會變革實踐的創新型研究成果,以提高人文社科學術期刊的辦刊質量,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提供經驗積累和理論積淀。那么如何判斷一篇論文是否高質量論文?第一,選題是判斷一篇文章優劣的關鍵。要判斷該論文的選題是否有價值,論題是否具有問題導向,論文研究是否有一定的學術創新,能否提出有創新的觀點。第二,從論文的結構安排來判斷,論文的每個部分之間是否安排合理,各部分之間的邏輯關系是否清晰。第三,從語言表達上看,文章語言表達是否通順、流暢,是否運用學術語言來論證問題。第四,從論證方法來看,論文所選用的研究方法是否科學,在方法上是否有創新,在論證過程中所用的佐證資料是否詳實、是否可靠。第五,從論文的結論和對策看,論文得出的對策建議是否具有現實意義和可操作性等。
2.學術品格的高低
期刊的學術品格是期刊的辦刊宗旨、理念和定位等要素的融合。新時代,在面臨著激烈競爭和挑戰的環境下,人文社科學術期刊如何繼承優秀傳統,守正創新,保持刊物的學術品質和學術品格,是一本刊物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條件。人文社科學術期刊的學術品格高低,就要從包括辦刊宗旨、理念和定位等維度進行判斷。①是否以倡導科學和服務社會的學術研究為辦刊宗旨,繁榮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而不是一味迎合市場,降低學術水準;②是否以鼓勵原創性學術研究為辦刊理念,緊緊圍繞黨和國家發展的需求,推動學術和理念創新,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實踐提供思想動力和理論支持;③是否堅持以風格化為品位的辦刊定位,[1]樹立期刊在學術思想和外觀形象上的獨特風格,把握人文社科領域的學術前沿和研究趨勢,優化人文社科學術期刊的裝幀設計,縮小期刊與讀者的審美距離。
四、推動人文社科學術期刊高質量發展的對策
1.主管主辦單位高度重視和支持
人文社科學術期刊的高質量發展,離不開期刊主管主辦單位的重視和支持,這是提高辦刊質量的基礎條件。[2]期刊的主管主辦單位對期刊的創辦、出版內容、經營活動、期刊主編任免、期刊社內部機構設置等事項進行監督和管理。不僅要領導、監督期刊社遵照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國家有關出版方面的法律、法規,作好期刊出版的各項工作,還要在經費、辦公室用房、設備、人員等方面支持期刊的發展。期刊的主編(負責人)定期向主管主辦單位匯報期刊社的工作情況,并貫徹落實主管主辦單位的有關決定和意見。在我國當前期刊出版的行政管理體制下,人文社科學術期刊基本上都隸屬于一定的主管主辦單位,主管主辦單位在把握辦刊政治方向的同時,還是期刊出版所需人、財、物等物質條件的主要來源。主管主辦單位對期刊的重視和支持,為人文社科學術期刊的高質量發展提供重要的保障。在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背景下,人文社科學術期刊的高質量發展,亟需主管主辦單位在嚴把政治關的同時,提供相對開放寬松發展的氛圍,形成制度化管理機制,為期刊穩定和高質量發展提供制度支持。
2.建設高質量的學術型編輯隊伍
期刊編輯是人文社科學術期刊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實踐者。建設高質量的學術型編輯隊伍是推進人文社科學術期刊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條件。堅持學者辦刊、編研結合是人文社科學術期刊高質量發展的重要保障。人文社科學術期刊要在海量的來稿中甄選出優質稿件,就需要依靠期刊編輯的理論功底和學術素養將具有理論突破和學術創新的稿件識別出來,以此來保障刊物的優質稿源和質量。期刊學術品格的塑造離不開編輯在期刊出版各個環節的考量;作者群的構建也需要依靠期刊編輯的智慧與付出;期刊的編校質量也需要依靠高質量編輯隊伍才能得到保障。學術期刊的編輯人員可通過參加編輯專業培訓、學術會議、主持或參與課題等方式來提高自身的業務水平和學術水平。期刊編輯人員只有自己成為某一領域的研究人員,具備了一定的學術研究能力,才能準確地把握本領域的研究動態,才能與本領域的專家學者進行更加充分的交流,才能對本領域的研究成果具有準確的鑒別力。在人文社科學術領域,跨學科的學術研究成果日益增多,由此在審稿方面對學術編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亟需期刊編輯人員開闊視野,廣泛涉獵其他學科領域的前沿知識,跨越學科壁壘,提高綜合協調各學科資源、培植構建跨學科學術交流平臺的能力,推動人文社科學術期刊的高質量發展。
3.以品牌欄目建設推動期刊高質量發展
進入新時代,人文社科學術期刊更應該充分發揮品牌欄目、重點欄目對刊物發展的輻射效應,以此推動期刊高質量發展。品牌欄目是學術期刊根據自身關注領域、學術方向定位以及期刊的地域資源等,而專門開設的有一定領先優勢或研究特色的內容窗口,是學術期刊生成獨特的形象和風格的重要標志,也是建構學術期刊競爭力和影響力的關鍵要素。學術期刊根據學科和資源優勢,設置具有鮮明特色的品牌欄目,對具有較大學術研究價值的話題進行集中的系列性研究,挖掘和捕捉期刊涵蓋研究領域新的學術增長點,引領學術期刊的創新型發展,為具有前瞻性的科學研究提供學術資源和傳播平臺。創立學術期刊品牌欄,是推進人文社科學術期刊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抓手:一是要樹立以品牌欄目推動期刊高質量發展的辦刊觀念,發揮品牌欄目在提高期刊競爭力和影響力的內在優勢;二是創立品牌欄目要綜合考慮欄目的特色優勢、受眾群體和發展方向,采取服務差別化和風格個性化的定位策略,[3]對期刊出版內容進行板塊化設置;三是期刊品牌欄目的創立和鞏固要遵循學術期刊的發展邏輯和規律,不能急于求成。
4.探索期刊網絡化、數字化的發展模式
大數據時代給學術期刊發展帶來了機遇和挑戰,人文社科學術期刊應積極主動地適應大數據環境,積極探索期刊網絡化、數字化運營方式和發展模式,以此助推學術期刊高質量發展。學術期刊在辦刊過程中應借助新媒體平臺,以大數據和互聯網思維策劃期刊傳播的覆蓋面,把移動端作為重點,運用新技術、新手段占領信息領域傳播的制高點,快速、精準地向社會推出最新的學術研究成果,加快傳播的速度和效率。一方面,人文社科學術期刊可以通過網站、微信等新媒體傳播學術期刊的內容,改變了原來只是紙質期刊的單向度傳播,提高了學術期刊的傳播效力。在新媒體時代,學術期刊的高質量發展不止是將學術期刊的“紙質版”變為“電子版”平移至新媒體,而是結合新媒體的發展優勢和傳播特點,要從辦刊理念、發展戰略、運行機制等多個方面進行變革,將學術期刊與新媒體深度融合,擴大期刊影響力,推進人文社會科學期刊的高質量發展。還可從每期中遴選一批重要稿件,在紙刊出刊前在數據庫平臺(如中國知網)進行網絡首發,延長稿件的傳播時間,增強稿件影響力。另一方面,人文社科學術期可以借助信息化手段提高辦公效率。采用在線投稿系統,在網絡上實現收稿、送稿、退修、終審等整個流程,縮短稿件從收稿到錄用整個過程中的滯留時間。
參考文獻:
[1]洪煜.社科期刊的學術品格與品牌戰略[J].出版科學,2002(4):47-48.
[2]喻陽.當代中國人文社科學術期刊何以高質量發展[J].中州學刊,2019(7):164-166.
[3]羅蕾,羅傳玲.論品牌欄目是學術期刊的核心競爭力[J].湘潭大學學報,2009(4):159-160.
(作者單位系東南學術雜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