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國家經濟正處于轉型發展時期,信息化進程為財務管理工作治理帶來變革,云計算技術的發展使得國家會計模式發生深刻的變化,大數據引入會計協同發展成為必然。本文從大數據環境和協同國家會計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切入,分析了大數據環境下的機遇與挑戰,并從培養規格、培養能力體系、大數據下會計培養模式的新挑戰幾方面提出會計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創新與構建。
關鍵詞:大數據;人才培養模式;信息化
信息技術應用催生了大數據,數據處理也進入“云計算”、“互聯網+”時代。當此之際,國家提出“創新驅動發展”的戰略。在數據成為國家戰略性資源狀況下,傳統財務工作面臨的機遇與挑戰并存,必須改變思想觀念、技術手段、思維方式、制度與規范等,協同大數據,實現創新發展。
一、大數據的概述
(一)大數據涵義:大數據是收集、組織、處理和收集大型數據集洞察所需的非傳統策略和技術的總稱。雖然處理超過單個計算機的計算能力或存儲的數據的問題并不新鮮,但近年來這種類型的計算的普遍性,規模和價值已經大大擴展。
(二)大數據特征:
1、數據采集
2、數據存儲
3、數據處理、分析、挖掘
4、可視化(前面都把數據采集存儲并且處理好了,需要把數據展示給別人看)
(三)大數據與傳統信息化區別:
信息化:信息化是指培育發展以智能化工具代表的新生產力并使之造福于社會的歷史過程。而大數據是收集和分析的過程,借助于九次方大數據創始人王叁壽曾經舉例說明大數據與信息化的區別,他說大數據技術是將地下水通過技術手段變成自來水,提供給更多公司去生產飲料。”但是信息化是如深藏地下的水資源,打井、鋪管道、建水庫的過程,大數據既建立在信息化基礎上,又加快了信息化的進程。信息化匯聚了部分數據,而只有當這些數據相互碰撞時才能迸發出巨大價值。作為當代財務人如何合理運用有效信息幫助自身提升企業競爭力就需要把大量信息進行匯總、分類形成可靠、有效數據集,對其進行深加工,成為自己保駕護航的有利資源。
二、在大數據環境下會計人才培養遇到的新挑戰
(一)海量數據采集難以分析
大數據通過不同類型體現,種類繁多,決策者在進行數據采集就會帶來一定難度,如財務數據采集,財務數據是根據企業經營活動所形成的數據堆,在初步形成票據時,數據就已經形成,但是由于票據形式的多樣性就需要對其進行歸屬分類,而對于一個完整成熟的企業而言,票據只是企業財務信息的一種變現,如合同、保險、評估、審計、融資等各式不同業務所形成的數據將會是一個復雜的過程,因此在第一步數據采集中就會增加采集難度,為整個工作的初始化帶來不便,同樣在對財務人員培養過程增加了數據分析與歸類的要求。
(二)傳統財務流程如何及時匹配
傳統財務流程是通過票據信息采集、科目歸類、形成總賬、明細賬最后匯總財務報表,而現在大數據的出現,如何對應傳統流程提出了新問題,因為傳統性工作無法及時針對現有的問題與不足提出改善方案,缺乏前瞻性,根據未來財務目標,不能提出切實可行的建議,使得企業發展相對有一定的滯后性。
(三)技術受限加大了人才培養難度
由于大數據發展仍處于初步階段,處在從概念轉換到實際的過程,市場活躍度不夠,核心技術仍處于研發階段,分析手段不明顯等問題制約了人才培養難度。
(四)復合型人才的缺失
大數據時代的到來,對每個人的都會提出更高要求,特別是在財務職業人的身上,他們不但要對傳統基礎會計六大要素、財務報表構成等內容了如指掌,還要能對數據分析、篩選有足夠強的勝任能力,因此對復合型人才的需求就顯而易見,但是對于既要懂得財務又要懂得數據分析復合型人才很有限,所以也制約了大數據價值的開發與利用,進而也制約了會計角色的轉變與發展,不利于企業的整體發展。
三、大數據環境下會計人才的培養要求
面對新挑戰,我們如何提升會計人才競爭力,優秀的會計人才如何能在大數據環境下工作更游刃有余,這就需要在知識、能力、素質等方面提出培養要求。
(一)知識要求
1、應具備高素質技能型專門人才所需的外語、計算機及相關的文化知識,取得相應證書;
2、掌握扎實的文化基礎知識和系統的財務理論知識,具備過硬的實務處理能力;
3、掌握各行業背景下稅收政策特點,對各行業賬務處理有一定了解;
4、具備對賬務數據進行采集、歸集、分析、預判等四大領域操作和組織的方法和技巧。
5、掌握賬務申報流程;
6、初步了解不同行業在設立過程中注意事項。
(二)能力要求
1、專業能力
(1)能夠掌握企業生產運營財務數據處理能力;
(2)能夠協助企業確定各部門業務預算;
(3)能夠組織企業各部門就相關預算、報賬等業務進行講解和培訓。
2、方法能力
(1)能夠根據企業戰略發展要求,運用財務相關知識提升企業競爭力;
(2)能夠合理、有效設置企業各部門效益指標。
3、社會能力
(1)能夠與領導及各部門就相關財務政策及時溝通助力企業成長;
(2)具有一定團隊合作能力;
(3)能夠將新的財務管理理念合理的運用到實踐中。
4、 能力指標體系
(三)素質要求
1、個人素質
(1)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質,具備較強的職業修養和相應的文化底蘊;
(2)能正確面對困難、壓力和挫折,具有積極進取、樂觀向上和健康平和的心態;
(3)愿意與團隊人員進行溝通和合作。
2、職業素質
(1)良好的職業素質與和團隊合作和精益求精的創作敬業精神;
(2)誠實守信、愛崗敬業,具備良好的職業道德、文化素質和人文素養。
四、大數據環境下對會計人才培養的挑戰策略
(一)加強技術攻關、解決技術障礙
大數據環境下應積極加強對新知識、新概念理解與運用,充分利用優秀資源幫助財務人員更快更好適應數據化時代,提升自身職業技能、職業素養的能力,通過在實踐中總結經驗、在互聯網上加強學習為自己充電,突破技術瓶頸,為大數據提供相應技術支持,保證大數據有效獲得、存儲和利用并通過智能技術進行可視化,服務企業財務戰略目標。
(二)結合新模式,重建財務會計流程
通過大數據環境,對傳統會計流程應進行內部與外部數據源的整理,運用硬件技術有效采集外部數據將其按照要求進行分類、上傳,將資金管理、固定資產管理、往來賬項管理及所有者權益管理的全過程進行協同應用,重構數據運用數字化語言形成可視化結果,擴大數據采集范圍,不僅僅局限于外部而應該加大內部數據的處理能力和技能的操作,為企業管理者提供判斷與決策依據。
(三)明確戰略目標、制定策略計劃
在企業中我們經常會提及戰略目標,通過四個維度去分析企業如何更好實現戰略目標,通過企業財務數據、客戶需求、員工職業提升能力來確定企業向目標遞進的方向,因此在大數據環境下,財務人員面對企業戰略目標時更應該精準拿出策略計劃圍繞數據核心、目標核心利用數據云,以企業主營業務為切入點,明確哪些數據是對企業的發展提供戰略創造價值,進而有針對性地采集數據,去掉無效數據,避免數據的冗長與煩瑣。
(四)注重共享、實現互惠互利
邁入數據時代,就是邁向共享時代,我們都是數據的共享者與創造者,數據的來源、歸集、加工、分析都離不開數據環境,只有企業與企業之間、企業與個人之間打通數據共享通道,才能更有效提升企業發展速度,無論是我們現在看到的阿里巴巴還是百度地圖等等數字化共享內容,已經在我們生活中留下了深深的痕跡,因此財務職業人在大數據時代背景下更應該加快適應速度,提升管理效能,加快財務共享中心建立,提升會計職業人數據共享意識,把基礎性工作在開始階段就以數字化形式進行歸類,形成數字化模塊,為企業與企業之間搭建共享橋梁,節約企業財務成本,助力企業融合發展,實現相互共贏。
參考文獻:
[1]張紅霞.大數據時代下的會計工作[J].河南財政稅務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9(02).
[2]陳偉,Wally Smieliauskas. 云計算環境下的聯網審計實現方法探析[J].審計研究, 2012(03).
[3]徐貴麗.云審計:機遇、挑戰與發展趨勢[J].中國注冊會計師.2014(03).
[4]毛華揚.云審計來了[N].中國會計報.2014/5/30/第011版.
[5]林璟.云審計趨勢下內部審計的應對策略淺探[N].中國審計報.2015 年3 月18 日,第 008 版.
[6] 秦榮生. 云計算的發展及其對會計、審計的挑戰[J].當代財經,2013(01).
[7] 王會金,戚振東.社會嵌入視角下的國家審計治理作用機制研究[J].會計研究,2013(09).
[8]王志高,董寒光.加強數據系統建設 助力審計監督全覆蓋[J].中國審計,2015(09).
[9] 肖敏.部門協同 資源共享 構建政府公共權力國家審計監督機制[EB/OL]. http://www.audit.gov.cn/n6/n41/c75813/content.html. 2015年09月25日.
[10]魏祥健.云平臺架構下的協同審計模式研究[J].審計研究,2014(06).
[11]王帆,聶曼曼.互聯網云審計系統運行機理與評價體系[J].中國注冊會計師,201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