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宇
摘要:當代大學生面臨嚴峻的社會考驗,僅僅擁有專業技能和文化知識是遠遠不能支撐大學生在社會中走的更穩健長遠。于是修養的提升顯得尤為重要。教師可以利用交響樂教學的過程來使得大學生得到更多的認識,意識到自身的不足,在交響樂教學中提升大學生的修養。
關鍵詞:大學生;音樂;修養;教學
中圖分類號:J60-4;G6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20)06-0222-01
一、大學生修養
(一)修養的詮釋
“修養”一詞,最早出自唐呂巖《憶江南》詞:“學道客,修養莫遲遲,光景斯須如夢里?!痹诠湃说睦斫庵校摒B只是局限于修身養性,是道德方而的要求。當今時代對人的修養的要求更加多樣、全而。是一個人綜合素質的體現。
(二)修養的重要性
大學生群體是社會中至關重要的群體,是社會建設與發展的預備力量。大學生群體的文化素養,人生觀念,思維方式,行為習慣等等修養都鑄就青年一代的精神而貌與行為方式,對社會的發展有很重要的影響。
(三)當代大學生修養教育的缺失
當代大學生的修養在學生個人的發展中,在對社會的作用都十分重要,但是目前來看大學生修養確是有待提高,例如很多學生缺乏如團隊合作精神,缺乏集體認同感,缺乏文化底蘊等等。這一狀況的形成有多種原因。一方而,學生進入大學之前所接受的教育都是應試式的,學校為了提高分數往往減除掉學生其他活動,即使有一些活動也多是流于形式。這就使得學生可以在其他社會實踐活動中提高綜合素質也失去了。但是中國目前的高校教育中,這一方而顯然仍有缺失,各個院系往往只注重本專業課程的學習,強調專業技能的培訓,但是與專業相關的學科知識知之甚少,使得學生獲得的知識和所創作的作品都缺乏實質內容,不夠靈活,不能融會貫通,更不能從這些專業學習背后獲得更多的修養的提升。
而大學生在社會活動中的修養也令人擔憂,社會中的一些誘惑加劇了大學生群體的浮躁與虛榮,對金錢與名利的渴求程度提高,只關心自己的發展,不關心集體利益,也不關心國家大事,成為大學生日常生活的普遍現象。要改變這種現象就要從內因解決問題,從根本上使得大學生受到啟示,提升修養。
二、交響樂教學
(一)交響樂的詮釋
交響樂在音樂領域是統領一樣的存在,是由各種不同樂器共同演奏。每種樂器均有獨一無二的表現方式和演奏特點,每個樂器不同的演奏特點和音響,音色,音力之間的配合構成樂隊的復雜性與獨特性。它承載著作曲家的情感,詮釋著作曲家的人生哲學,其震撼力和影響力不僅使人獲得精神上的審美愉悅,而且極富哲理與啟示。
交響樂教育對學生的影響是自底層而發的,是構架性的。有利于學生在深厚的世界文化底蘊基礎上,拓寬知識范圍,構筑合理的知識結構;有利于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培養創造性思維;有利于培養學生高尚的審美情趣,增養,增加和完善學生的人格;有利于培養學生強烈的團隊精神和合作意識。
(二)交響樂對修養的提升
交響樂不僅僅是音樂的藝術。作曲家創作曲子和演奏出曲子都并非僅僅是玩弄樂器。
對于作曲家而言,在作曲的過程中,作者生活的歷史背景,作者的人生哲學,作者的精神情感,都是被作者譜進曲子的。作曲家對于社會人文與自然科學知識的追求是十分熱烈的,他們追求自然科學,這能夠提升邏輯能力;他們追求人文知識——歷史、地理、文學、藝術等等這些文化知識能夠在創作過程中運用自如,鑄就不同的風格。這些作曲家綜合素養的長期積累才譜就一篇篇世界名曲。
而交響樂教學,就是使學習者能夠有機會了解這些音樂背后的大師們的修養,從而使得大學生對于民族意識,對于社會關懷,對于人文知識與自然科學的興趣與渴求。引發對當今時代,對自身建設的思考,從而嚴格要求自己。
(三)交響樂教學
利用交響樂學習來培養學生修養,那么對于教師的教學就有所要求。交響樂有教學的必要和重要性,那么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也要注意,在教學過程中,要充分發揮教師在教學中對學生修養培養的主導引領作用。教育活動是師生雙方相互影響和作用的雙邊活動,作為教學中一個重要的主體,教師在教學中的主導引領作用十分重要。因此,教學老師首先必須認同在交響樂教學中對大學生修養的培養至關重要,并愿意全程將修養的培養和專業的教學結合在一起進行,否則就成了紙上談兵。
教師在教學前,應該做好充分的備課工作。不僅僅是音樂方而的知識,要對大量的人文知識有所掌握,在教學中給學生補充擴展,引導學生從宏觀的層次看待世界。
并且在課程的設置方而也要精心安排,由淺入深,由感性到理性。激發學生對于音樂本身的興趣,從而使得學生在對于學習音樂知識的渴求中或許更多的人文科學知識,更開闊的眼界。
參考文獻:
[1]李君義,淺談交響樂教學與大學生的修養[J].運城學院學報,2007(22).
[2]劉東明,交響樂課堂教學中大學生團隊合作精神的培養[J].沈陽大學學報,20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