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慶偉
【摘? 要】商品混凝土的推廣應用,對提高混凝土質量,節約材料,實行現場文明施工,減少環境污染,具有突出的優點,并使混凝土的應用得到更大的發展,有利于實現建筑工業化,取得明顯的社會經濟效益。本文主要從商品混凝土生產、運輸的角度分析影響混凝土質量的各種因素,并提出了合理可行的建議與預防措施,保證商品混凝土生產的安全耐久、經濟合理。
【關鍵詞】商品混凝土;運輸 ;質量隱患;預防措施
1.商品混凝土因所用原材料存在質量問題而產生質量缺陷
1.1隱患分析
商品混凝土工程質量的好壞直接影響著整個鋼筋混凝土結構的整體質量,而其原材料的好壞和選配是否恰當也直接影響著商品混凝土工程的質量。因此,確保鋼筋混凝土結構質量一個重要的因素是要從其原材料的質量控制做起。原材料選用不當將導致商品混凝土工程產生質量缺陷或裂縫,直接影響著整個工程結構的質量。商品混凝土因材料選用不當產生質量缺陷或裂縫,一般認為是因為商品混凝土材料(包括水泥石和粗細骨料)變形受約束所引起的內應力大于材料抗拉強度的緣故。
材料選配不當的常見因素主要有:(1)水泥過期或品種選用不當;(2)商品混凝土配比不良;(3)水泥、骨料含有過量有害物質;(4)水泥水化熱過高;(5)外加劑使用不當等。其中骨料中含過量雜質最為普遍。骨料(砂、石子)占商品混凝土總體積70%以上,其質量除與水泥品質有關外,也與骨料中雜質含量有密切關系。
1.2預防措施
(1)控制粗細骨料雜質含量。要對粗細骨料在使用前應進行雜質檢驗,從料堆取樣部份應均勻分布,抽大致相等的8-15份組成樣品。檢測方法和依據見混凝土用碎石或卵石、砂的質量檢驗規定。要控制好二次污染問題,應防止雜質混入并按產地、種類和規格分別堆放。
(2)水泥質量符合國家行業規范標準。檢查水泥是否過期。通用硅酸鹽水泥存放3個月以上為過期水泥,強度降低10%——20%,存放期愈長,強度降低愈大。商品混凝土的強度主要由水泥漿的強度、水泥漿與骨料界面的粘結強度、骨料顆粒強度決定。水泥漿將骨料牢固地粘結成整體,而水泥漿的強度取決于水泥的強度等級,還須注意五大類水泥各自的特點,決定了其適用環境。根據混凝土工程所處的環境狀況選擇合理的水泥品種是獲取優質商品混凝土的一個重要前提。
(3)加強商品混凝土和易性的控制。現代商品混凝土的和易性很大程度是在高效外加劑作用下反映出來,實質上是水泥與高效外加劑的相容性問題,兩者相容性好則可獲得低用水量大流動性且經時損失小的效果。因此,當水泥可供選擇時,應選用對減水劑較為適應的水泥,提高減水劑的使用效果。當減水劑可供選擇時,應選擇施工用水泥較為適用的減水劑,使減水劑發揮更好效果。每種外加劑都有適宜的摻量,即使同一種外加劑,不同的用途有不同的適宜的摻量。摻量過大,不僅在經濟上不合理,而且可能造成質量事故。
2.商品混凝土配方設計不當引起的質量問題。
2.1隱患分析
商品混凝土配合比是進行生產的依據,直接關系到其商品混凝土的性能和生產成本,是商品混凝土質量控制的核心部分。商品混凝土的配合比設計,是根據材料的技術性能、工程要求、結構形式和施工條件等來確定混凝土各成分的重量比,是決定混凝土力學性能、施工性能、工程結構的耐久性及工程造價經濟合理的根本因素,是混凝土工程的最基本指標。
2.2預防措施
(1)商品混凝土配合比的設計應按最大級配密實度來進行設計,在滿足施工條件的情況下盡量減少砂漿量,在其粘性不足以影響施工的情況下,盡量減少用水量,用減水劑調節其流動性,這樣既可減少浮漿層,又可減少其塑性收縮,這就需通過大量的試配來驗證。(2)配合比在生產應用中應根據原材料的變化、天氣情況、施工情況等進行適當調整。(3)生產過程中應選用質量合格的原材料。
3.商品混凝土生產中計量誤差所引起的質量問題
3.1隱患分析
生產計量的誤差可分為系統誤差(顯性誤差)和非系統誤差(隱性誤差)。
(1)系統誤差是由生產控制軟件和傳感器的精密度和靈敏度造成。
(2)非系統誤差造成的問題。非系統誤差是在原材料稱量過程中,傳感器外界影響而反饋信息存在一定的偏差,其體現為,在稱量過程中由于機械的振動傳輸,使得稱量器產生抖動,影響傳感器的信息正確反饋。
(3)氣壓在粉料稱量和攪拌是造成的問題。同時在粉料稱量時,一般存在一定的氣壓(如用以破拱或風槽輸送等),當氣體在稱料過程中積聚在稱內,無形中對傳感器產生一種壓力,當傳感器反饋信息給控制器后,氣體散去,氣壓減少,實際稱料則偏少。當原材料投入攪拌機時,也會出現同樣情況,氣壓通過下料管對稱量器產生一種上頂的壓力,使接著稱量的物料出現比電腦讀取值偏大。這些因素在生產過程中往往不容易被發現,隱性較大。
3.2預防措施
(1)必須對生產稱量系統保持時刻關注,牢固各種物料稱的支架,減少與振動設備對其產生的影響。(2)保證粉料稱和攪拌機配置合適的氣體回流管暢通。(3)系統誤差可通過配制合適的傳感器并調節控制軟件的參數使誤差小于規范規定的范圍。
4.商品混凝土運輸過程中產生的質量問題。
4.1隱患分析
(1)商品混凝土的運輸,特別是對預拌商品混凝土的運輸,因為商品混凝土從預拌完成后到澆筑現場有一定的距離,而這段運輸時間往往是控制其塌落度和易性的關健。
(2)高溫天氣混凝土攪拌車尾部的混凝土水份蒸發較快。容易給人造成錯覺混凝土塌落度損失大。
(3)雨水天氣,混凝土攪拌車尾部的混凝土水份較大,容易產生離析。
(4)攪拌車車鼓轉動的快慢,也對商品混凝土有影響。車鼓轉得快,混凝土在運輸過程中被攪拌加劇,分子因磨擦產生的熱運動亦加劇,水分子碰撞水泥顆粒機會增大,水化程度加大,其塌落度損失增大,和易性變差快;車鼓轉得慢,甚至停轉,商品混凝土容易受行車的顛簸,而產生漿石分離,沉降等不良現象。
4.2預防措施
(1)攪拌運輸車通行的條件:運輸商品混凝土首先應了解運輸路線的交通狀況;現場進出口及停車、卸料地點的情況是否符合混凝土攪拌運輸車的同性要求。
(2)運輸原則:混凝土是由水泥、骨料、水及外加劑所組成。它們有分別為大小及密度不同的顆粒的混合物,所以往往是拌和完之后立即就開始離析,因此如果處理不當,其質量就會失掉均勻性。故商品混凝土運輸的原則是以不使混凝土離析并保持質量為前提。
(3)運輸要求:①攪拌運輸車不吸水、不漏漿、不粘結、防曬防雨、冬季保溫。②運輸道路應基本平坦,避免使混凝土振動、離析、分層。③運至現場發現離析,應在澆筑前進行二次攪拌。④混凝土從攪拌機卸出至澆筑完畢延續時間:混凝土強度≤c30,氣溫<25℃時為120min;氣溫>25℃時為90min;當混凝土強度>c30、氣溫<25℃時為90min;氣溫>25℃時為60min。
(4)運輸方式:商品混凝土一般采用混凝土攪拌運輸車運送。商品混凝土適宜的運輸距離<15km。商品混凝土的攪拌運輸時再攪拌運輸車內裝進已攪拌的混凝土,在路上行走時低速攪動。對拌合物的攪拌運輸分為兩種情況,干料投入,在運輸途中注水,按攪拌速度攪拌;濕料投入,在運輸途中按攪拌速度攪拌。
參考文獻
[1]中國商品混凝土發展現狀及預測[J]. 杜康武.? 科技創新導報. 201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