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小鵬
【摘要】 目的 分析無創機械通氣治療重癥肺炎呼吸衰竭的可行性。方法 80例重癥肺炎呼吸衰竭患者作為研究對象, 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分為治療組及參照組, 各40例。參照組給予常規治療法治療, 治療組在參照組基礎上給予無創機械通氣治療。對比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 治療前后血氣分析指標[動脈血二氧化碳分壓(PaCO2)、動脈血氧分壓(PaO2)、酸堿度(pH)], 治療前后呼吸頻率和心率, 治療后滿意度。結果 治療組患者的總有效率為95.00%, 高于參照組的75.00%,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P<0.05)。治療前, 兩組患者的PaCO2、PaO2、pH、心率、呼吸頻率對比, 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 兩組患者的PaCO2、PaO2、pH、心率、呼吸頻率均較本組治療前改善, 且治療組改善程度優于參照組, 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 (P<0.05)。治療組患者的滿意度為95.00%, 高于參照組的77.50%,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P<0.05)。結論 重癥肺炎呼吸衰竭患者應用無創機械通氣治療的效果更佳, 能夠有效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且安全性高, 值得廣泛的應用并推廣于現代臨床醫學當中。
【關鍵詞】 無創機械通氣;重癥肺炎;呼吸衰竭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20.17.024
重癥肺炎呼吸衰竭是一種常見多發的呼吸內科疾病, 極易引發較多的并發展, 近年來發病人數呈不斷上升的趨勢[1]。目前, 臨床對于重癥肺炎呼吸衰竭患者的治療方式主要以機械通氣為主, 但該治療過程對操作水平與技術有著嚴格的要求, 如出現操作不當或失誤的情況, 會導致患者出現氣胸、肺部損傷等不良情況, 嚴重影響到患者的病情治療效果[2]。根據相關的研究報道可知, 無創機械通氣治療能夠有效改善患者機體的各項指標, 提高治療效率, 改善預后[3]。本文將探討無創機械通氣治療重癥肺炎呼吸衰竭的可行性。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將本院2017年4月~2019年4月收治的80例重癥肺炎呼吸衰竭患者作為研究對象, 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分為治療組及參照組, 各40例。治療組男26例, 女14例;平均年齡(63.25±2.74)歲。參照組男22例, 女18例;平均年齡(65.22±2.33)歲。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納入及排除標準
1. 2. 1 納入標準 ①均符合重癥肺炎呼吸衰竭的臨床診斷標準;②家屬充分知情。
1. 2. 2 排除標準 ①患有其他肺部疾病;②無法配合完成治療。
1. 3 方法
1. 3. 1 參照組 患者行常規治療手段治療, 包括:止咳祛痰治療、抗感染抗炎治療、氣管痙攣緩解治療、電解質紊亂糾正治療等。
1. 3. 2 治療組 在參照組基礎上行無創機械通氣治療, 具體內容如下: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給予患者合適的面罩, 并根據病情需要調整呼呼吸機的呼吸頻率、吸氣壓力、呼氣壓力、氧濃度。對患者行機械通氣治療3次/d, 通氣時間為3~6 h/次, 同時觀察并記錄患者的血氣分析結果, 將其作為依據對呼吸機的參數設置進行合理的調整, 并使用間斷性鼻導管吸氧。在患者的病情得到穩定后調整呼吸機相關參數并改為1~2次/d機械通氣治療, 通氣時間為4~6 h/次。此外, 在使用無創機械通氣治療的過程中要注意保持患者的呼吸道暢通, 避免因呼吸道痰液阻塞影響通氣治療效果。
1. 4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①對比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判定標準參考文獻[3]分為顯效、有效、無效, 總有效率=(顯效+有效)/總例數×100%。②對比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血氣分析指標。包括PaCO2、PaO2、pH。③對比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呼吸頻率和心率變化。④對比兩組患者治療后的滿意度, 采用本院自制的滿意度評定量表進行評定, 分為非常滿意、基本滿意、不滿意, 滿意度=(非常滿意+基本滿意)/總例數×100%。
1. 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0.0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兩組患者治療效果對比 治療組患者的總有效率為95.00%, 高于參照組的75.00%,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P<0.05)。見表1。
2. 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血氣分析指標對比 治療前, 兩組患者的PaCO2、PaO2、pH水平對比, 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 兩組患者的PaCO2、PaO2、pH水平均較本組治療前改善, 且治療組改善程度優于參照組, 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 (P<0.05)。見表2。
2. 3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心率和呼吸頻率對比 治療前, 兩組患者的心率和呼吸頻率對比, 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 治療后, 兩組患者的心率和呼吸頻率均較本組治療前降低, 且治療組降低程度優于參照組, 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 (P<0.05)。見表3。
2. 4 兩組患者治療后滿意度對比 治療組患者的滿意度為95.00%, 高于參照組的77.50%,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P<0.05)。見表4。
3 討論
重癥肺炎具有病情復雜、發病迅速的特點, 會導致患者出現肺部排氣功能減弱、細支氣管炎癥、肺泡間隔斷裂等情況, 進而引發患者出現功能性呼吸衰竭的癥狀, 嚴重威脅到患者的生命安全[4]。重癥肺炎呼吸衰竭患者自主呼吸困難, 無法滿足機體的呼吸需求, 導致酸堿功能代謝紊亂, 阻礙了患者機體的代謝功能, 因此, 需要使用外力輔助治療的方式幫助患者呼吸[5]。目前, 臨床常規治療重癥肺炎呼吸衰竭的手段雖然能夠有效的控制患者病情發展, 但會在一定程度上導致多臟器功能受損, 基于此, 臨床在治療的過程中常采用機械通氣的方式輔助患者呼吸[6]。與有創機械通氣治療相比, 無創機械通氣治療能夠提高患者的肺氧含量, 減少呼吸通道阻力, 不會對患者的口腔、聲帶、鼻腔黏膜造成影響, 減少氣道創傷, 且發生肺部感染與肺部損傷等并發癥的幾率較低, 有利于呼吸機的撤出, 具有較高的臨床使用價值[7, 8]。
通過本文論述可知, 治療組患者的總有效率為95.00%, 高于參照組的75.00%,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P<0.05)。治療前, 兩組患者的PaCO2、PaO2、pH、心率、呼吸頻率對比, 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 兩組患者的PaCO2、PaO2、pH、心率、呼吸頻率均較本組治療前改善, 且治療組改善程度優于參照組, 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 (P<0.05)。治療組患者的滿意度為95.00%, 高于參照組的77.50%,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P<0.05)。
綜上所述, 重癥肺炎呼吸衰竭患者應用無創機械通氣治療的效果優于常規治療法治療, 總有效率高, 能夠有效改善患者的血氣指標、呼吸頻率、心率, 提高患者的滿意度, 預后良好, 患者的治療積極性大幅遞增, 值得臨床推廣和運用。
參考文獻
[1] 孫婷, 鞏天福, 孫乾輝, 等. 重癥呼吸衰竭使用有創-無創序貫與單純有創機械通氣的療效分析. 名醫, 2019(9):17, 19.
[2] 趙欣. 無創機械通氣治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重癥呼吸衰竭患者的臨床效果. 醫療裝備, 2019, 32(16):16-17.
[3] 熊會平. 無創正壓機械通氣輔助治療重癥肺炎并呼吸衰竭的效果觀察. 基層醫學論壇, 2019, 23(26):3740-3741.
[4] 鄒天雷, 馮麗娟. 有創-無創序貫機械通氣對重癥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者血漿ANP與NT-proBNP的影響分析. 當代醫學, 2019, 25(24):175-177.
[5] 楊國江. 探究重癥肺炎呼吸衰竭患者使用無創呼吸機的通氣狀況及其改善效果. 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 2019, 19(53):65-66.
[6] 何龍培, 朱應群, 李喆, 等. 序貫機械通氣治療重癥肺炎呼吸衰竭患者的臨床效果分析. 當代醫學, 2019, 25(16):143-144.
[7] 李繼南. 有創無創序貫機械通氣搶救重癥呼吸衰竭老年患者的有效性與安全性分析. 中國醫療器械信息, 2019, 25(10):48-49, 121.
[8] 崔萍. 無創呼吸機對重癥肺炎所致呼吸衰竭患者通氣狀況的改善效果. 醫療裝備, 2019, 32(8):7-8.
[收稿日期:2020-0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