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畔畔 董思奇
摘 要:當前,我國正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給解決三農問題提供了新的發展方向和路徑。農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兼具經濟、社會、生態等多重價值,其發展方向至關重要。近些年,隨著經濟形勢的變化,農業已經由傳統農業向綠色農業過渡,現在正在朝著多功能農業的方向發展著。長期以來,農業受客觀因素影響,發展速度緩慢,缺乏綜合競爭力。因此,如何依托現有的農業資源,打好“功能”牌,走好“特色”路,深入推進功能農業發展是當前經濟發展面臨的主要問題,也是為經濟發展注入新動能的主要方式。
關鍵詞:功能農業;經濟增長;功能農產品
中圖分類號:F3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20)05-0083-02
多功能農業是經濟社會發展到一定歷史階段的產物,涉及諸多領域,是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深化、農業產業鏈條延伸、農業補貼等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功能農業能滿足消費者關于健康消費需求,把農業從“吃飯產業”變成了“健康產業”,它具有“農民增收、農業增效、人民增壽”的三增效應。
一、研究背景
關于功能農業的發展,國家先后出臺多項政策。《“十三五”農業科技發展規劃》中指出將“功能化”作為主食質量提升的突破口和首要發展方向。科技部關于《“十三五”食品科技創新專項規劃》中指出要研發出適用于肥胖癥、糖尿病等代謝綜合征類、嬰幼兒和其他特定(特需)人群,以及特殊環境工作人員的營養強化食品和專用型膳食健康食品。國務院辦公廳在《關于加快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大力發展糧食產業經濟的意見》中指出增加功能性淀粉糖、功能性蛋白等食品,加大對營養健康等領域相關基礎研究和關鍵技術研發。2019年8月哈爾濱市委、市政府出臺《關于加快構建現代產業體系的意見》指出要重點培育富硒米、母嬰等特殊消費群體專用米、微量營養強化米等功能米產品。在這樣的背景下,深入推進功能農業發展,制定功能農業標準,打造多種系列功能農產品,可以滿足更多的消費者對健康的需求,對提高農業綜合效益有積極的促進作用。
二、發展功能農業的重大意義
關于功能農業的概念,簡單地說就是立足于“功能農產品”的開發,種植出具有保健功能食品,即種植出含有人體必需的21種礦物質和含有花青素、類胡蘿卜素、維生素、不飽和脂肪酸、多糖等植物化合物的農產品。
(一)發展功能農業有利于提高農業附加值
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綠色食品逐漸被普及,“綠色技術”也變得“平凡”,不能滿足人們對健康食品的追求,在這樣的環境下,需要一個“新的技術”、“新的理念”來打破這一局面,而功能農業的發展可以滿足這一需求。功能農業將個性化設計引入到功能農產品中,使產品具有“功能性”特點,并將這個特點從生產加工過程中轉移到種植過程中,在種植中就將優勢固化,從源頭打造差異性,與同類產品進行錯位競爭,提升競爭力。食用功能農產品能提高消費者的健康水平,消費者也愿意支付更高的價格來購買功能農產品,因此能促進農產品市場重新洗牌,將農業帶出“完全競爭”的尷尬局面,具有巨大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二)發展功能農業有利于解決“隱性饑餓”問題
世界衛生組織和聯合國糧農組織將營養素攝入不足或營養失衡稱之為“隱性饑餓”。國際食品政策研究所發布的全球營養報告中指出世界上每3人就有1人營養不良。例如發育不良、個體消瘦、過度肥胖等健康問題都是由于缺乏重要的維生素或礦物質等導致的,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癌癥、肥胖癥、亞健康等慢性疾病也都與人體營養元素攝取的不均衡有關。“隱性饑餓”已成為一種全球“新常態”,逐漸成為影響人們健康的殺手,而食用功能食品可以定向地補充營養成分,改善人們的健康,解決“隱性饑餓”問題。
(三)發展功能農業有利于農業要素全面融合
功能農業的特點就是多種要素的全面融合,它是農業與其他產業結合的產物,因此很難將功能農業界定為一產、二產還是三產。功能農業可以把生產、生活、生態資源要素統籌起來,進而對農村潛在要素的全面激活。對農業的功能性開發程度越深,融入的產業環節就越多,集聚的產業要素也就越多,農業要素融合的程度也就越深。
三、功能農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功能農業剛剛起步,在功能農業發展的基礎研究方面、功能產品標準制定方面、功能農產品品牌培育方面、功能農產品精深加工和功能農產品研發科技等方面存在不足。
(一)功能農產品“標準”低
功能農業的核心是嚴格執行“標準化體系”來實現農產品的“個性化功能”,從而保障功能食品安全。目前,功能農業“標準”低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是標準化體系不健全,特別是在標準化種植技術、功能農產品標準和產品認證標準等方面做得不足。另一方面是由于農產品的生產者文化科技素質較低,標準化生產意識差,安全生產能力和水平不足等導致標準不統一,標準化程度低。
(二)功能農產品品牌培育不足
目前,對功能農產品品牌培育不足。一是對個性化、功能化、營養配方等功能農產品的品牌培育不足,未形成一個具有特色和“個性化”需求的品牌。二是缺少市場辨識性較強的功能農產品品牌。三是功能農產品品牌價值沒有得到充分挖掘,制約了功能農產品品牌的發展。
(三)功能農產品的精深加工程度低
農產品大多數還是以初級加工為主,缺少精加工和深加工;一是農產品加工業鏈條短,生產經營規模小,精加工、深加工農產品少,大多集中于初級農產品領域。二是深精加工能力不足,新產品研發和技術升級能力弱,輻射帶動作用不強。三是對先進的加工流水線引進不足,龍頭企業數量少、精深加工規模小。
(四)功能農產品的科技隊伍研發實力不強
目前,功能農業科技推廣從業人員數量有限,科研力量比較薄弱、功能農業科技研發能力不強,科技創新與轉化能力滯后于功能農業產業發展需求,科研聯合攻關和創新能力不足。復合型人才短缺,需要盡快發現培養一批領軍人才和示范項目,為多功能農業的健康發展做出好的示范和帶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