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2020年我國高校應屆畢業生數量874萬人,再創歷史新高,疊加“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今年高校畢業生就業面臨很大困難。本文旨在分析疫情下高校畢業生就業難的成因,提出高校畢業生就業幫扶相關具體措施建議。
【關鍵詞】“新冠”肺炎疫情;大學生就業;就業策略;就業幫扶
1.2020屆本科畢業生就業背景
相關數據顯示,2020年,我國高校應屆畢業生874萬,同比增加40萬人,再創歷史新高。受疫情影響,往年春季進行的研究生招生錄取工作、公務員考試、企業春招等招聘工作都相應延遲,再加上疫情對經濟社會發展的沖擊,今年高校畢業生就業形勢十分嚴峻。就業問題是民生問題中的重中之重,解決好大學生就業問題對于促進經濟發展、維護社會穩定具有重要意義。
2.疫情下高校畢業生就業難成因分析
2020屆高校畢業生的就業落實情況不容樂觀,就業率與同期相比有較大程度的下降。以某高校為例,2020屆預計畢業生人數為10381人,其中本科生8783人,研究生1598人,截止至2020年5月26日已簽約本科生2851人,占比32.46%,與去年同期相比下降29.82%。已簽約研究生387人,占比24.22%,與去年同期相比下降22.57%。通過梳理當下學生就業情況,疫情下畢業生就業難主要存在以下因素:
2.1部分受疫情影響較大的行業,崗位用人需求驟減
社會上的服務型行業以及一些微小企業受疫情影響較大。有調查顯示,春節后復工第一周招聘職位數較2019年下降70%,部分行業如文旅、藝術表演、教育培訓、機械加工、外貿等崗位用人需求驟減。由于就業供需市場的變化,導致部分畢業生無法在本專業領域內應聘適合的崗位。
2.2各類日程延遲,畢業生就業壓力大
受疫情影響,國家五部委聯合發文,暫停各類高校畢業生就業現場招聘活動。同樣,國家公務員面試、研究生復試以及用人單位的招聘進程推遲,甚至還有一些省市公務員及事業單位的招考至今仍無消息,不少有志于考公、考事和考研的同學仍在觀望等待中。求職時間的延期使得求職和畢業論文的撰寫、答辯的時間重疊,部分學生出現無法按期畢業情況。
2.3求職氛圍不濃,畢業生就業意愿不強
求職氛圍對畢業生就業也有很大影響。以往,高校舉行春季招聘,很多畢業生的就業是在同學好友的帶動下完成的。今年受疫情影響,很多學生無法返校,獨自在家,求職未進入狀態,缺乏主動性;部分經濟條件較好的家庭,家長鼓勵考研失敗的孩子不著急就業,繼續“二戰”甚至“三戰”考研;也有的家庭擔心疫情出行安全問題,給予子女馬上求職的動力不多。這些原因都導致一大部分畢業生萌生“再等等,再看看”的思想,就業缺乏主動性。
2.4求職觀念不合理,部分學生求職期待過高
調查數據顯示,應屆生平均期望薪資5960元,而企業平均招聘薪資為5047元。受疫情沖擊,今年招聘企業薪資待遇普遍下降,但是部分學生對就業崗位的薪金福利等要求不降反升,可見,畢業生的求職期待與企業的條件形成較大反差。同樣,對于就業地點的選擇,部分畢業生非大城市不選,艱苦貧窮地區不去,再加上部分地區疫情風險程度不同,畢業生對地域的要求也勝于以往,這樣的求職觀念一定程度上也影響著畢業生就業。
2.5求職方式改變,學生就業觀念未及時轉變
長久以來,多數畢業生已習慣招聘會投遞簡歷、面對面考試等途徑求職,因此對新的網絡投遞簡歷及“線上面試”的方式未能很好地接受并掌握技巧,個別學生甚至產生排斥心理。疫情期間,“云就業”、“云校招”、“云講堂”等線上招聘和就業幫扶工作相繼開展,但有統計發現部分參加的人數比較有限,學生對于網絡招聘不習慣、不放心是造成這一原因的因素之一。同時,許多企業的HR也因不習慣或不放心新的招聘方式,延長招聘周期而暫不確定崗位人選。特別是受疫情影響,畢業生無法返校,外地實習存在食宿困難,種種因素導致的畢業生無法到企業單位實習也是造成崗位遲遲未能落實的一大原因。
2.6自身存在困難,經濟或心理方面壓力大
部分學生由于家庭經濟方面存在困難,疫情期間許多學習和招聘放到了網上,網絡問題成為制約部分偏遠地區貧困學生求職應聘的最大硬件因素,再加上受疫情疊加影響,很多經濟困難學生家庭更是學上加霜,心理壓力也更大。
3.助力疫情下高校畢業生就業的措施建議
面對畢業生就業工作出現的新問題新挑戰,高校應采取積極措施,改變思路,利用好網絡線上平臺,助力大學畢業生順利就業。
3.1加強理想信念教育,推進落實國家政策
近年,針對高校畢業生就業問題,中央出臺了許多政策,如 “西部(山區)計劃”、“三支一扶計劃”、“艱苦邊遠地區專招生”、“選調生”等基層就業項目。對畢業生通過新媒體宣傳,班會、黨課等形式加強理想信念教育,講實、講透國家出臺的各項政策,鼓勵畢業生扎根基層,將青春書寫在祖國大地。2020年國家專門制定政策,優化大學生士兵征集結構,提高應屆畢業生征集比例,大學畢業生參軍入伍,報效祖國也是實現個人人生理想,達成就業目標的方式之一。
3.2全員協作,合力助推畢業生順利就業
疫情下,高校要當好畢業生就業工作聯絡員,服務員的角色,對外要分析用人單位人才需要,了解招聘環節存在的困難,對內要各部處、各學院齊上陣,導師、輔導員、班主任等全員動員,充分發揮校友企業、合作單位、行業協會等社會資源,積極推介畢業生,為企業做好就業招聘提供便利,為畢業生求職就業提供指導服務。除此之外,還要注意家校聯動,加強與家長的溝通,主動了解學生心理動態,真正做到全員協作,幫助畢業生順利就業。
3.3搭建好網絡招聘平臺,保證招聘順利進行
針對今年畢業生人數多、未就業學生基數大等工作難點,高校需持續深化校企合作機制,搭建優質網絡就業平臺,將線下招聘活動不打折扣遷移到網絡上,多途徑開展“雙選”、“組團”式面試平臺,開展好分層次、分類別、分行業領域的線上招聘活動。同時還要引導學生積極關注就業訊息,及時轉變求職方式,適應新形勢下求職方式,保證線上招聘順利進行。
3.4創建實時在線服務平臺,實現就業幫扶“面對面”
針對畢業生延遲返校的現實情況,部分畢業生還存在因缺乏求職技能而導致的就業難的問題,高校應鼓勵畢業生“宅家不停學”,充分利用線上資源學習各類求職技能,提升個人就業競爭力和職業素養。為及時解決畢業生特別是往屆畢業生就業咨詢難的問題,高校應創建實時在線服務平臺,針對學生求職過程中面臨的問題答疑解惑。針對部分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用好國家政策,通過發放就業補貼等形式幫助解決求職過程中面臨的經濟困難;針對學生臨近畢業心理壓力大的問題,動員輔導員、班主任加強人文關懷,施以線上心理輔導,實現線上幫扶“面對面”。
4.結語
新冠肺炎疫情是新中國成立以來,傳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圍最廣、防控難度最大的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企業、高校、畢業生在“求職季”也面臨著前所未有的一次大考,只要不斷適應發展新形勢,改變自身策略,危機往往也是轉機。
參考文獻
[1] 毛丙波.策略性行為視域下我國高校就業指導模式研究[J].現代教育管理 ,2020(03):123-128
[2] 蔣利平,劉宇文.大學生“慢就業”現象本質解析及對策[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 ,2020(04):64-66
[3]劉思廣.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下大學生就業策略分析[J].就業與保障,2020(04):193-194.
作者簡介:陶翔宇(1994-),助教,研究方向為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