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濤
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讓已經分散的受眾注意力重新向傳統主流媒體回歸和聚攏。廣播作為傳統主流媒體之一,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全國廣播媒體積極承擔社會責任,充分發揮融媒體傳播矩陣深度滲透和廣泛觸達的優勢,融合傳播借力短視頻平臺、創新短視頻內容生產,打通線上與線下的生產與傳播資源,采用多維度、多視角、多形態、多渠道進行在疫情報道、信息公開、逆行事跡、分享感動、辟謠止謠、防疫科普、心理撫慰等方面進行疫情防控信息的傳播,在疫情防控阻擊戰中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但今年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對整體文化產業產生了較大影響,廣告運營等各類經營活動,特別是線下產業受損更為嚴重,傳統廣電產業經營面臨不小的壓力,廣播電視保持正常運營面對著更加艱難地挑戰,面對新的形勢廣播媒體正經歷新的挑戰與發展。
1.直播帶貨助力廣播營銷轉型
“直播帶貨”是時下最火爆的關鍵詞。疫情影響之下,實體經濟市場受到巨大沖擊,倒逼特殊時期更多人去直播帶貨。廣播一直以來的直播節目讓電臺主播轉型線上直播帶貨潛力明顯。
廣播充分運用主流媒體的影響力,主動與新媒體平臺聯手,整合多方資源,開啟“帶貨直播”,帶動網上網下為農民拼單,幫助農產品打開銷路,受到網友熱烈追捧。中國之聲聯合央視新聞發起“我給家鄉帶個貨”的公益直播,3月30-31日通過中國之聲廣播直播、央視新聞視頻直播,向聽眾、網友們推薦由于疫情導致的滯銷的湖北特產潛江小龍蝦、英山云霧茶、秭歸臍橙以及湖北蓮藕等農夫產品。首屆龍廣網絡直播購車節兩小時直播3月27日大眾64單;3月28日60單寶駿;3月29日19:00比亞迪直播夜,主播肖鵬4場直播、2.2萬人在線搶車325臺,4400萬元+銷售額,為汽車市場注入新能量。廣播電視全媒體“帶貨直播”,作為媒體公益服務的新出口,其背后既有觀眾、網友對主流媒體的信任,也有媒體為人民群眾服務的價值體現。廣播堅持創新引領,加強全媒化傳播,進一步擴大主流輿論的覆蓋面和影響力,將媒體融合發展成果直接服務于經濟社會發展,助力疫情之后的經濟發展。
從總臺到地方臺的扶貧助農公益直播可以看出,廣播積極擁抱新業態、開拓新平臺,充分發揮主流媒體權威性強、影響力大的顯著優勢,實現廣播新媒體與電商、社交平臺的優勢互補、強強聯合。廣播全媒體帶貨直播是一次內容生產的創新與嘗試。傳統廣播借助自身內容資源豐富、專業生產能力強等優勢重構網絡直播,用年輕人喜聞樂見的消費形態、語言風格、互動形式,進一步擴大傳播力影響力,同時也是廣播在疫情之后增收的新手段。
廣播全媒體直播帶貨,自有其主流媒體的光環和內容輸出平臺的優勢;但在人設打造、粉絲運營、專業團隊運營等方面尚需打磨。通過廣電主播的流量價值與變現能力的科學、客觀、全面數據分析和支持,專業機構的孵化、包裝、運營將是完善提升主播價值、強化內容營銷、優化經營模式,增強變現能力的有效路徑。從內容角度看,傳統廣播媒體試水的直播帶貨,只能算是一種內容補充,但從商業化的角度看,廣播能解決客戶的變現的問題卻是廣播轉型營銷的重大意義。
2.廣播入局MCN是盤活資源是新趨勢
疫情之后MCN正在備受關注,而傳統廣播是否要入局MCN這一問題也受到廣泛熱議,傳統廣播隨著疫情的變化入局MCN這一趨勢變得大勢所趨。隨著MCN風口到來,傳統廣播入局MCN這一方式不僅必要,更是發展的實際需求。它一方面可以做到對人員、資源的充分再利用,盤活閑置資源;另一方面可以在新媒體沖擊下,增加平臺創收方式。傳統廣播有大量的、適合出鏡的主持人資源可以充當主播的角色,且更為專業,容易取得用戶的信服。同時對于廣播借助新媒體而言,無論是短視頻平臺還是微博、直播等平臺,傳統廣播的內容制作優勢完全可以利用起來,最重要的優勢則在于其營銷資源的再利用。現如今傳統廣播做MCN可以成立融媒體公司或工作室培養成某個領域的KOL,適應新的發展需要。但在未來融合轉型過程中,針對主播IP和內容IP的打造,尚有漫長的路要走,在內容創意、套路、個性、節奏、表現、代入感和情懷等方面還需探索和研究。
3.新技術助推廣播融媒深度發展
在剛結束的全國兩會,遠隔千里的全國兩會代表、委員和主持人跨屏同框,云訪談、云采編等實現跨地域實時溝通,新聞報道充分利用5G、全息、AI、區塊鏈、5G+AR眼鏡等技術手段,讓今年疫情之后的全國兩會科技范兒十足。
在今年的兩會報道中,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利用5G網絡進行直播連線,全方位多角度報道兩會新聞。今年兩會報道,黑龍江廣播電視臺和新華社放出“大招”,首次應用5G全息異地同屏技術,實現跨越一千多公里的距離,三維立體的人大代表、政協委員投影在演播室,主持人與千里之外的代表委員隔空對話,真實世界和虛擬世界“無縫銜接”,這也是黑龍江廣播電視臺首次應用5G虛擬全息投影技術。通過5G網絡的千兆級超高帶寬和毫秒級的低延時,打破傳輸距離的限制,采用干涉和衍射原理的全息投影技術,記錄并再現物體真實影像,5G全息異地同屏技術能夠讓真人等比大小的“全息主持人”和“全息代表委員”同屏交流,呈現出“隔空千里,促膝而談”的視覺效果。
5G技術的應用極大的助推廣播向視頻縱深領域發展。5G、全息、AI、區塊鏈、大數據、物聯網徹底改變了廣播的場景消費模式,萬物互聯下的智慧城市、智慧交通、智慧家居,使得萬物皆有可能成為廣播的收聽端口,從而用戶的收聽場景更為分散、渠道也將無限細分。移動互聯網樣態下廣播聽眾的碎片化收聽場景將有可能成為5G環境多元化細分的廣播智慧傳播渠道,其中廣播超視頻化也會成為重要的傳播渠道,5G來臨之后,視頻的價值,怎么高估都不過分,5G將會讓視頻成為媒介之王。習慣了視頻消費,再想吸收文本信息總會讓人感到疲勞。視頻無關學歷、年齡、語種、城鄉,進入門檻很低。在2020年5G大規模商用后,視頻將是媒介之王,廣播也必然會進行視頻化的深度融合。這種視頻化其實是超視頻化過程,因為在4G時代,已經有很多場景和傳播都是視頻化的。5G時代的視頻和4G時代的視頻其核心區別在于,隨著VR、AR技術的發展、AI模擬主播的進一步完善,視頻中會增加更多的虛擬化內容,這種讓廣播“只聞其聲”變成過去,視頻直播的場景化變得更為生動,更能吸引更多的受眾。通過5G網絡提供音視頻廣播直播、音視頻節目點播、自制音視頻內容、游戲及增強現實等內容,實現“無處不在的”音視頻內容消費。
5G網絡帶來了新的連接動力,這種動力對于媒體而言是一種巨大的機遇和挑戰。廣播媒體如果不能及時擁抱變化,死守傳統,將必然在5G時代落后于快速適應者。
未來的廣播將是與互聯網深度結合,以音頻為核心兼具圖片、文字、視頻、VR等多種媒介呈現形態,并通過多種平臺傳播的立體傳播體系。“5G+人工智能”模式將極大優化內容生產和傳播方式;VR 、AR、技術與廣播的深度融合將為受眾提供全新的沉浸式體驗,讓宣傳報道更生動;大數據分析和智能算法將大大滿足個性化服務的需求并助力廣播精準化營銷。同時將內容進行全媒體傳播,多媒體推進,為網絡傳播時代的新型主流媒體尋找新動能。疫情之后的廣播迎來了更大的發展空間,既是機遇又是挑戰。新形勢下的廣播,更加多樣化的全方位的與新媒體進行大融合,充分利用政策優勢、內容優勢,平臺優勢、利用新技術,實現更好的傳播效能,由此實現內容引導消費、內容創造價值、內容驅動傳播的智慧廣播新模式,創造更佳的社會影響力和價值回歸,從而讓廣播擁有更美好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