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娜 徐明帥
【摘? 要】丹霞山作為一座世界名山,在國內的名氣還沒有很好的傳播開來為了更好的。為了向大家展示丹霞地貌的奇特之處并科普相關知識,我們進行了丹霞地貌科普進校園公益活動。通過這次活動,小學生們更好地了解到丹霞地貌奇美之處,為進一步保護丹霞地貌打好了基礎。丹霞地貌科普進校園,為孩子們營造了良好的地質知識學習氛圍,為丹霞地貌的進一步推廣起到了重大作用,也為地質行業影響力的擴大起到了重要的影響。
【關鍵詞】丹霞山;丹霞地貌;公益活動;科普教育;地質地貌;腳爬客
丹霞山位于廣東韶關,以其典型的丹霞地貌聞名于世,2004年被批準為世界地質公園,2010年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屬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國家地質公園、國家五A級旅游景區。“丹霞地貌”的命名地點就在丹霞山,其境內包括680多座石峰石柱石墻等,現已成為世界丹霞地貌的研究基地以及教學實習基地。
丹霞地貌指有陡崖的內陸盆地沉積陸相紅層地貌。紅層為以碎屑堆積為主的一類紅色沉積巖。陡崖坡是丹霞地貌的基本坡面特征,其中的陡崖坡度一般大于六十度,高度均在十米以上。對于紅層我們有以下界定的依據:一是顏色要偏紅色調,由于沉積環境的差異和后期的地質作用的改造,紅層的顏色可以變化出很多偏紅色調顏色;二是必須為陸相的沉積環境,紅層是一種巖性復雜的陸相沉積,它與相對比較致密的海相沉積有很大的區別;三是必須為碎屑巖沉積,陸源碎屑是指陸源區母巖經過物理風化或機械破壞而形成的碎屑巖物質。紅層? ?的形成也有特定的古地理環境和時代,目前多數學者認為紅層一般堆積在封閉的相對干燥的內流盆地中,類似于現代的半濕潤半干旱氣候,因為在紅層中我們發現了蒸發巖夾層。正因為如此,紅層也有了指示氣候的意義。
丹霞山的紅層之所以表現為紅色是因為高價鐵的富集造成的,其中的二氧化三鐵含量超過了砂巖的克拉克值(克拉克值是各種元素在地殼中的平均含量的百分數)。三價鐵離子的富集需要經過淋溶作用(淋溶作用是指土壤中較細的土粒和化學元素隨著土壤水分向土壤下層的運動)。表現的紅色是顆粒間的膠結物中存在的氧化鐵的顏色,這些氧化鐵又是含鐵礦物長期暴露在大氣中風化積累下來的。鐵在泥巖頁巖中的含量遠超于砂巖,故事顏色更加明顯。
對于丹霞地貌的分類也是眾說紛紜,如劉尚仁(2003)等人及陳安澤(2005)等人對于丹霞地貌的分類標準,在這里我們支持的是潘江教授的分類標準:已被列入世界自然遺產的丹霞山武夷山等為典型的丹霞地貌;其他不同帝制時代、不同沉積相、不同外營力的紅崖地貌統稱為丹崖地貌;而在干旱區形成的坡面平緩的色彩鮮艷的地貌成稱為彩丘地貌。
丹霞地貌的典型特征為身陡、頂平、麓緩,造成這種形態是因為有多種外力條件共同作用的結果,如流水作用、風化作用、重力作用等。其中主要的是流水作用,流水沿著斷層和垂直節理下切侵蝕,形成深狹的切溝。其在丹霞地貌發育和演化中的主導性表現為流水是下切和側蝕的主動力;而同時流水又不斷地侵蝕坡面上的風化物質,使風化繼續進行。此外流水對紅層中的可溶性成分進行溶蝕,可以促進水動力侵蝕的加強和風化作用的進程。而在一些直立坡或者反坡等基本無流水作用的地點,風化作用便表現的十分清楚。因為紅層在垂向上的性質差異使得抗風化能力有很大不同。這種差異令硬巖層相對突出,而泥質或者粉砂質軟巖層相對凹陷形成。重力作用也是了不可或缺的,因為丹霞地貌的陡崖坡都是崩塌面或者是經過后期改造的崩塌面,是丹霞地貌最具有特色的形態要素,所以重力作用在丹霞地貌的發育中顯得尤為重要。
丹霞地貌是一種特殊的紅層地貌,展現了地球上一種與眾不同的自然面貌,它是地球上精彩的自然面貌之一,有著十分珍貴的地球科學價值,它具有著獨特的自然地理結構,突出反映了中國大陸地殼在中生代以來的演化特征,包括正在進行的地質作用和地貌演化、十分重要的地貌形態和自然地理特征。丹霞地貌是世界上特殊的地貌特征,它是地球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丹霞山被選為世界歷史遺產,不僅僅是因為它的科學價值,他的美學價值也是重要的原因之一,丹霞山發育了絕妙的自然景觀,最為突出的便是其千姿百態的山石形態,大氣磅礴的丹霞崖壁以及峽谷群、融山、石林等各種要素完美的融為一體。
絕妙丹霞山的形成要歸功于神奇無比的大自然。地球上的地質地貌多種多樣,丹霞山只是其中一例。每提到地質,人們總是先聯想到深山老林,草帽和地質錘,與“艱辛”“勞累”這些字眼掛鉤。又或者想到令人嘆為觀止的石林,讓人感嘆大自然鬼斧神工的黃果樹大瀑布。總之,這些離普通中小學生過于遙遠。但是,隨著時代的發展,地質行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在外出旅游時,看到丹霞山這些嘆為觀止的地質奇觀,是否會反問為何會形成這樣的鬼斧神工呢?在我們使用石油,天然氣,煤炭等自然資源時,是否會想到這些資源是怎樣形成的呢?在我們一次又一次的地質實地勘探中,是否會想一想如何讓地質科普更加廣泛,讓它更進一步的拉近人與自然的聯系呢?
針對這些問題,“腳爬客”這一組織旗下活動給了我們很好的啟示。腳爬客,Geoparker,其聯合丹霞山、雁蕩山、五皇山、鹿寨香橋等地質公園和全國地學科普愛好者共同搭建的自然體驗及服務社區,社區成立于2015年1月,致力于地質遺跡保護開發,致力于地質公園科普推廣,加強人與地球的聯系,拉近人與自然的距離。社區涵蓋地質、古生物、天文、植物、動物、探險、戶外、旅游、傳媒、金融等領域,并吸引了地學科普、科學旅游的愛好者參與活動。
下面以“奇美天成丹霞山,地貌科普進校園”主題為例,簡單介紹活動開展情況。小組成員于2019年在武漢市蔡甸區姚家林小學開展了科普講座。以“毛毛蟲的蛻變”為引子,引出生物多樣性,進一步過渡到丹霞山生物多樣性,從而引出丹霞地貌的特征。成員通過PPT宣講,現場互動問答,以及講座完結后的問卷調查,充分了解了小學生對此科普活動知識的掌握情況。
這幾次科普活動均取得了不錯的成績。一方面,以“毛毛蟲的蛻變”為主題,很好的吸引了小學生的注意力,這樣層層深入,引出對丹霞地貌的介紹,讓小學生也能領略到大自然的瑰麗與神奇。另一方面,讓地質地貌知識更加普及,用最簡單生動的語言,讓小學生了解到了大學開始正式接觸的知識。此外,這類科普活動,對小學生來說,是次學習知識豐富校園生活的好機會,對于大學生來說,是次挑戰自身表達能力,展示自我的機會。小學生與大學生融為一體,讓我們感受到了地學科普的重大意義。
目前,對于地學知識科普活動進校園的活動,還有以下幾點改進措施:
(1)目前,小組成員僅在校園周邊的姚家林小學開展了活動,活動的范圍較小。為了進一步將地學知識普及化,要將科普范圍進一步擴大。
(2)科普知識的普及對象年齡較小,可接受的知識深度有限,小組成員要發散思維,豐富內容,盡力將有深度的知識簡單化,生活化。
(3)現階段的科普活動仍主要以PPT宣講形式進行,盡管有課堂互動,但形式仍相對單一。后期,會考慮與自然地質博物館聯系,以進博物館或者實地考查探索科學來普及地學知識。
通過與“腳爬客”聯系完成的地學知識科普活動,讓我們明白,其實,地學知識以及地質工作,沒有想象中的那么深奧艱難,也沒有傳統認知上那樣離普通中小學生遙不可及。地理地貌知識就在我們身邊。無論是我們從新聞上了解到的火山地震情況,還是在旅游時領略過的瀑布石林,哪怕是每天太陽的東升西落,海水的潮漲潮落都與我們地理地質有著不可分割的關系。
地球是人類賴以生存家園,是人類的母親。人類在依賴自然,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同時,也對自然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破壞。2020年伊始,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橫行,這些病毒最初就來自于自然界中。現如今地球面臨資源枯竭,環境惡化這些挑戰。全球氣溫變暖,讓冰川逐漸消融,澳洲的山火肆意,許多動物失去家園。地球現如今面臨著嚴峻的挑戰。從中小學開始,普及地學知識,讓地學知識普及化,讓保護自然生活化,從點點滴滴做起,共同維護我們賴以生存的家園,才是重中之重。
學海無涯,公益不止。在公益活動中提升自己,在奉獻中豐富自己,在實踐中積累經驗,在科普活動中踐行保護地球母親的意識,讓我們的家園更加美好。
參考文獻
[1]丹霞山旅游規劃競標文本,彭華主持
[2]我國科普旅游發展現狀及發展對策,東北林業大學報[J],于洪賢等,2004
[3]丹霞地貌旅游區科普旅游開發探討,彭華等,2005
[4]加強地學和科普教育,地質論評,廖容,程科,2017
作者簡介:鄭娜(1999-),山西晉中人,漢族,本科在讀,研究方向為地質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