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集中分析了收益法在無形資產評估中應用的意義及存在的問題,在此基礎上提出相對應的解決措施。如正確預測無形資產超額收益、確定無形資產評估范圍、增強評估人員風險意識,以期為收益法應用在無形資產評估中提供理論性參考。
關鍵詞:收益法;無形資產評估;折現率
在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下,無形資產不管在內容上還是形式上都發生了巨大變化,導致企業不能對自身資產進行準確、有效的價值評估。目前,需要采取有效的方法進行無形資產評估,而收益法的出現正是帶動了無形資產評估的發展,同時收益法也是無形資產評估的基礎保障[1]。因此,合理運用收益法,不僅可以有效促進新時代、新經濟條件下無形資產評估水平的提升,同時也可以使企業在市場經濟體中占領一席之地。
收益法概述
1.收益法內涵
收益法是指通過將評估對象的預期收益資本化或折現,確定其價值的各種評估方法的總稱。具體來講,收益法就是每年用適當的評估方法對超過剩余投資期限的預期投資收益平均值進行計算和折現,并在最終確定收益法評估目標對象的投資收益基礎上對其進行收益累加,以無形資產獲取收益為基準日未來現值,進而對資產未來價值進行準確評估。收益法還可以叫做收益現值法,是以資產的未來收益為目標,并將未來收益轉換為資產現值,最終將現值作為評估資產的重估價值。收益法的實質不僅體現的是無形資產未來收益和價值得到資本化的過程,而且也體現了無形資產向其他有形資產不斷變化的一個過程,這與無形資產的價值變化特點也是一致的。
收益法包括多種具體方法。例如,無形資產評估中的增量收益法、超額收益法、節省許可費法、收益分成法等。
2.收益法的計算方式
由于在轉讓計價方面,無形資產有著不一樣的計價方式,所以在應用上可以將收益法表示為:
公式1:無形資產評估值=![]()
公式:2:無形資產評估值=![]()
公式中,公式1為收益模式,公式2為成本收益模式。而K為無形資產分成率;
為第t年超額收益;t為收益期限;r為折現率;Y為最低收費額。公式1和公式2本質上是一致的,唯一的不同處在于公式2中多了一項最低收費額。
3.收益法在無形資產評估中的應用意義
無形資產在一個企業正常生產和經營中一直起到重要作用,影響著整個企業的正常經營發展。因此,企業的正常生產經營不能與其他無形資產的經營分開。一方面,在我國各型企業的發展中,需要進行市場調查分析,通過分析來評估服務機構,進而有效選擇合理的方法對無形資產進行評估,有利于真實地反映企業情況,并及時準確地為企業折現和轉化相應的無形資產,有利于準確地掌握每個企業和投資者的收益比例[2]。另一方面,根據投資者數據的實際使用情況,還為其他投資機構提供參考評價數據。因此,有必要進一步加強與無形資產收益評估有關的法律法規的研究和建設,進一步規范無形資產評估行為,有效降低資產評估過程中因錯誤導致的資產評估風險。所以,嚴格規范無形資產評估的法律法規,不僅有利于資產評估更加透明,同時還可以有效地避免一些非法經營活動,進而抑制資產評估過程中的糾紛和爭議,有利于企業的可持續發展。
收益法在無形資產評估中存在的問題
1.超額收益測算存在難度
在企業發展過程中,無形資產是企業未來發展的重要保障,同時也影響著企業的超額收益,但是企業缺乏計算無形資產的合理有效方法。用收益法估計無形資產的價值是將無形資產轉換為企業的未來經濟利益。所以在此過程中,需要借助有形資產對無形資產的超額收入進行衡量。但是,無形資產的超額收益應與其他資產分開,如何通過分離資產及分離標準來確定無形資產的超額收益,缺乏科學有效的會計計量方法,導致許多收益不屬于超額收益類別。將無形資產計入無形資產價值計量時,評估結果與實際差異較大。所以導致超額收益在無形資產的計量中存在不確定性,影響了無形資產的評估。
2.評估范圍難界定
在企業發展過程中,需要合理利用收益法進行無形資產評估,但是由于無形資產在評估過程中的不確定性,導致很難確定評估范圍。評估從業人員對無形資產的重要性認識不深入,無法清楚地掌握這些無形資產的性質和內容,給無形資產的評估帶來很大困難。同時,專利權、專有技術、商標專用權、著作權、期權、客戶關系、銷售網絡、合同權益、特許經營權、域名和商譽等無形資產的出現,也給無形資產的評估帶來巨大的挑戰和影響[3]。此外,許多無形資產評估機構和評估人員對無形資產的了解不到位,導致評估人員只是將注意力放到外部形勢上,進而忽略了無形資產的內部價值,造成評估結果失真。
3.收益期限存在不確定性
在企業經營過程中,無形資產只有與其他有形資產配合,才能為企業帶來超額利潤,這導致無形資產在發展過程中難以與有形資產區分開來。所以在評估無形資產價值時,準確地對無形資產及有形資產進行定義,才能準確地進行評估。但是,由于在評估過程中,沒有合理的區分無形資產和其他有形資產的方法,導致評估對象的界定不準確。影響無形資產超額收益的因素很多,包括無形資產的種類、收益期限、市場份額和其他內部因素。同時,一些外部因素也同樣導致了無形資產收益期存在的不確定性,如國家政策、市場經濟的周期性波動等。
收益法在無形資產評估中的解決方法
1.正確預測無形資產超額收益
在無形資產的運營過程中,國家政策以及市場供需波動等因素影響了超額收益。為確保無形資產超額收益預測的準確性,有必要確定這些因素對超額收益產生影響的大小和范圍。對無形資產的范圍和內容要進行科學、準確地核實和界定,并通過有效的會計核算將無形資產的超額收益與總收益進行區別。參照已經產生經濟利益的無形資產的計量成本,作為評估無形資產超額收益的評估基礎。
2.明確無形資產評估范圍
在無形資產評估過程中,準確確定無形資產的評估范圍與內容,需要合理有效的方法,而收益法正是其中的一種,所以為了保證評估時的合理性與科學性,可以結合資產評估的目的,將所有相關的無形資產包含在評估范圍和對象中,進而將無形資產的內容和范圍進行有效擴展[4]。因此,對無形資產的評估不應局限于傳統項目,而應結合企業的實際發展情況,有效評估自身創造的商譽和購買的商譽等新的無形資產,以免因評估結果狹窄而產生錯誤的評估結果。
3.加強評估人員風險意識
為預防和控制資產評估人員自身的風險因素,有必要提高資產評估人員的風險評估意識,弄清可能導致評估風險的各種因素和防治措施,以便有效、科學、合理地進行資產評估。減少各種風險因素造成的損失,提高資產評估的準確性和可靠性。改變資產評估人員的傳統工作觀念,加強風險評估教育和風險評估專業培訓,結合自身評估工作的實際情況,采取積極有效的管控措施,降低資產評估的風險;明確資產評估人員的考核錄取機制,防止綜合素質不達標的評估師參加資產評估活動,以實現資產評估人員知識體系的更新和資產評估的現代化。
結語:收益法在意義上不僅僅是一種評估方法,更是一種投資思路與途徑,所以近年來在國際無形資產評估行業,越來越多地將這種收益法改稱為無形資產收益法途徑。隨著中國資產評估市場機制的不斷完善,市場經濟的不斷成熟,社會消費觀念的進一步變化,評估行業市場秩序的不斷優化,以及無形資產從業人員素質的不斷提高,評估行業收益法將被廣泛應用,從而促使我國無形資產評估行業能夠更好地與國際評估行業接軌,為我國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進步做出更大貢獻。同時,提供高質量的評估專業服務,也是加快發展資產評估行業,促進我國經濟結構調整,轉變發展方式的客觀需要。
參考文獻:
[1]何珊珊.收益法在無形資產評估中的應用[J].現代商業,2017(29):129-130.
[2]孔維,高兵.收益法在無形資產評估中的應用[J].合作經濟與科技,2016(05):96-97.
[3]盧潔瓊.收益法在無形資產評估中應用問題淺析[J].中國鄉鎮企業會計,2018(10):36-37.
[4]吳軍,張斌.收益法在無形資產評估中的應用[J].財會通訊,2019(11):78-79.
作者簡介:
元伏新(1978年—)男,漢族,河南林州人,本科,副總經理,河南譽金房地產土地資產評估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研究方向:企業價值評估、無形資產評估、房地產估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