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燕
摘要:當前,區域經濟的協調發展得到國家的進一步重視。對此,我們也應該加大對區域經濟協調發展的關注力度,促進我國區域經濟發展,確保我國經濟持續健康運行。
關鍵詞:區域經濟;協調發展;經濟理論
經濟活動是人類漫長發展過程中最基本的行為。經濟活動有其獨特的即具有一定地理區域性的特點,所有的經濟活動都依照相應的地理位置進行,一個地區的經濟發展對該地區的人民生活質量有深遠持久的影響。區域經濟的發展得如何,也關乎我們的社會是否能得到更好的發展。所以區域之間經濟的協調可持續發展,對于我國社會經濟發展有重要意義。
促進區域經濟協調發展的重要意義
1.踐行新發展理念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以來,國內經濟也逐漸進入新的發展階段,以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為核心的經濟發展,是我們經濟健康發展的重要標志。在發展新理念中,協調發展能夠更好的強化我們的整體意識,讓我們注重發展的整體性,促進城鄉發展一體化,做到社會協調、信息同步。更好的建立大城市與小鄉村的協調發展新模式,以京津冀協同發展為標桿,以生態保護為導向發展長江經濟帶,支持資源型城市轉型,確保要素自由有序流動,更好地促進我國經濟發展水平的整體性提升。
2.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共同富裕的內在要求
我國人口眾多,幅員遼闊,且國情比較復雜,導致各個地區之間的發展不平衡,尤其是在一些邊疆地區,他們的基礎設施及一些公共服務化產業比較落后。2020年,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決勝階段,要通過區域間的協調發展,更好地落實地區間的幫扶制度,加快偏遠地區的脫貧速度,保證全國人民同時實現小康。
3.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重要舉措之一
作為我國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區域經濟是我們必須重視的經濟基礎。當前,我國的經濟發展已經逐步從高速發展向高質量發展轉化,所以區域經濟的發展也必須跟上時代步伐,優化經濟發展結構,改變發展方式,跟上國家發展大勢,增添新的發展動力。黨的十九大提出了要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戰略目標,積極加強區域之間經濟的協調發展,優化現在的經濟體系空間布局,實施協調發展戰略目標,由此促進現代化經濟體系的形成。
近期我國區域經濟協調發展的主要成就
1.區域經濟發展不斷邁上新臺階
最近幾十年,我國積極發展區域經濟,使得經濟總量逐漸提升,同時總體經濟結構形式也得到不同程度的優化與改革,各區域間的經濟發展差距也在逐漸縮小,取得了不凡的成就。尤其是改革開放之后,全國經濟發展得到了迅猛提升,全面促進了小康社會的建設,有效解決了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
2.區域發展差距呈縮小態勢
在區域經濟持續發展下,中央對中西部的發展給予了充分重視,這極大帶動了內陸地區的快速發展,讓沿海與內陸的經濟差距逐漸縮小?,讓社會主義發展更加全面。
現階段我國區域經濟協調發展存在的主要問題
1.區域人口分布與經濟活動失衡
現階段,我國主要分為三大主要城市群,分別是京津冀、長三角和珠三角城市群。有關統計數據表明,京津冀、長三角和珠三角的生產總值占全國GDP的百分之四十一,而其人口僅占全國總人口的百分之二十二,這種因地域帶來的經濟不平衡已影響到全國經濟的整體發展,所以如何優化產業布局,促進中西部區域經濟發展依然是當前經濟發展的重要任務。
2.區域城鎮化發展差距較大
近年來,我國區域城鎮化發展速度逐步降低,雖然中西部已經加速城鎮化進程,但與東部還是產生了較大差距。2018年東部地區整體的城鎮化率高于全國水平,西部地區的城鎮化率幾乎都沒有達到全國平均水平。
3.區域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差距較大
區域經濟發展的程度,可以通過基礎設施及公共服務水平體現出來。在一些基礎設施方面,我國一線城市都具有一定的投資能力,而且在如教育、醫療等基礎服務的措施上比較完善,資源相對比較豐富。在這些有利大眾的服務上,我國一線城市與中西部還是存在著較大差異。據不完全統計,2015年我國的東部地區在社會投資上,超過了西部以及東北地區九萬億元有余,這也就直接導致了在基礎設施及公共服務上的差距。
促進區域經濟協調發展的策略
1.促進制度創新??發揮市場導向作用
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下,作為促進區域發展的重要步驟之一,生產要素的跨區域流動是亟需解決的重要問題。更好地加快市場經濟體制改革,讓生產要素更好地在區域之間進行流動,突破地區空間限制,打破區域壟斷機制,掃清生產要素在流通上的各種障礙,建立一個開放有序的市場機制,滿足各區域之間的配置要求,進而促進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更好發展。在完成這項工作的同時,要注意提高對我國中西部地區的重視程度,給予他們更多的資源,促進中西部地區經濟的快速發展。所以,需要建設更好的管理機制,如通過簡政放權、健全法律讓投資者與消費者的權益都能得到更好保護,優化區域化從商環境。
2.健全法律制度??發揮政府監督作用
在我國現行社會制度下,更好地實現區域之間的協調發展,不僅需要市場機制發揮作用,還需要在政府與市場之間進行有效結合,這樣才能讓區域發展更加合理。首先,政府應該實施一些促進區域發展的重大戰略,完善區域間協調發展的實施機制,更好地促進區域間的交流與發展,健全法律法規,杜絕破壞區域可持續發展的現象發生。其次,充分完善我國公共服務,促使公共服務均等化。鑒于我國各個地方的財政收入存在差異,這導致了地區之間的公共服務質量不均衡。所以,促進公共服務均等化,是政府部門義不容辭的責任與義務。為此,政府在規劃社會事業的發展過程中,應適當向中西部傾斜,如何進一步提高中西部尤其是欠發達地區的公共服務質量成為政府需要考慮的重要問題之一。鼓勵支持廣大中西部地區切實抓好義務教育和公共醫療工作,支持發達地區將自己的產業鏈和投資放布局到欠發達地區,更好地促進城鎮化建設,促進社會主義事業的蓬勃發展。
3.加強對外開放??注入最新動力
對外開放作為我國的基本國策,也是促進我國經濟協調發展的關鍵因素。加強對“一帶一路”倡議的實施,促進京津冀一體化的經濟區域戰略互通實施,可以形成沿海、沿邊等全面對外開放。同時還應該更加有力地促進有關國家及一些地區之間的合作;加強內地與海外之間的聯系,實行全方位開放,促進新開放格局的形成,以此帶動區域及全國經濟的協調發展。進一步實施對外開放,使部分地區成為開放樞紐,帶動區域的經濟化轉型。除此之外,還要積極推動海上絲綢之路的發展,加強港口、碼頭建設,使其成為與海外聯系的主要路線,以遠洋運輸為手段,內外聯通,實現物流運輸通江達海的目的,更好地促進經濟流通,推動國內與國外的經濟融合、文化融合,共同實現協調發展的目標。
參考文獻:
[1]朱德龍,王琳,楊萬蓉.促進區域經濟協調發展的研究[J].現代工業經濟和信息化,2019-10-09.
[2]楊剛強.新時代區域經濟研究邁向更高水平[J].未來與發展,2019-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