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立行
摘要:十九大以來,國家加快推進事業單位分類改制改革,稅務風險作為事業單位改制中的重要風險之一,對其改制成本及改制后的經營管理都將產生重大影響。本文通過分析事業單位改制中的稅務風險成因,提出合理化建議,以期幫助事業單位完善稅務風險管理,降低改制帶來的稅務成本,合理防范稅務風險,提升改制后的經營發展質量。
關鍵詞:事業單位改制;稅務風險;防范
事業單位改制稅務風險概述
事業單位改制中的稅務風險指事業單位改制過程中及改制為企業后,因對國家相關稅收法規、政策了解不足,沒有充分利用稅收優惠政策導致多繳稅款而增加改制成本,或因違反相關稅收法律法規導致未繳、少繳稅款而面臨稅收處罰及聲譽損失等風險。
十九大以來,國家加快推進事業單位分類改制改革,稅務風險作為事業單位改制中的重要風險之一,對其改制成本及改制后的經營管理都將產生重大影響。
事業單位改制中的稅務風險成因分析
長期以來,我國事業單位主要依靠財政撥款支持,參與市場化經營程度普遍不深,經營性收入在事業單位收入中的占比普遍不高,這也使得事業單位大多對稅務風險關注度不高。
1.稅務管理內控制度欠缺
由于事業單位的公益性質,較少參與市場化經營,使得其管理層更多將工作重心放到履行相應的公益職責、執行國家頒布的各種法律法規以及審計等工作上,而對稅務風險管理不夠重視。部分事業單位負責人甚至認為只要照章納稅就不存在稅務風險,稅務風險不會對單位改制帶來多大影響,因此管理層對改制中的稅務風險不夠重視。由于稅務風險意識的淡薄,使得部分事業單位未能建立健全稅務管理內控制度,未對日常經營管理和改制中的潛在稅務風險進行定行、定量分析,不能及時有效地提出應對措施,導致稅務風險難以得到有效管控。
2.稅務會計基礎工作薄弱
由于事業單位主要依靠財政撥款,經營性收入較少,使得稅務會計基礎工作比較薄弱,主要表現為會計賬簿設置不規范、成本費用科目設置不完整、成本費用核算記錄不準確、取得或開具的發票等原始憑證不規范等,這也造成事業單位日常經營管理和改制中的相關稅費核算不準確,多繳或少繳納相關稅費,形成稅務風險。同時,稅務會計與財務會計的目標及遵循的基本原則有所不同,如在固定資產折舊的方法與年限、售后回購、非貨幣性資產交換等業務的稅法規定和會計準則之間就存在差異,部分事業單位的財務人員不能準確區分稅法規定和會計準則差異,經常混用會計準則和稅法規定,造成日常經營管理和改制中的相關稅費申報出現差錯,從而形成稅務風險。
3.財會人員專業能力不足
由于缺乏稅務風險意識,加之有些事業單位規模偏小,使得稅務會計人員配置不足,尤其缺乏具有較高學歷、專業特長和豐富經驗的稅務會計。部分事業單位財會人員專業能力不夠,對相關稅務專業知識的理解不透徹,加之常常身兼數職,工作任務繁重,缺乏足夠的時間、精力、財力和動力自主參加稅務專業知識培訓和交流,也較少主動關注稅法新變化、學習相關稅務處理方法。加之部分事業單位管理層對稅務風險管理的重視程度不夠,在年度財會人員繼續教育時也很少會安排稅務專業知識培訓,致使單位財會人員的稅務知識普遍不足。
4.對稅收政策缺乏深入研究
為加快推進事業單位分類改制,近年來國家出臺了一系列財稅支持政策。例如,《關于分類推進事業單位改革中財政有關政策的意見》提出全面落實稅收優惠政策,支持事業單位改革和發展,明確了對承擔行政職能的事業單位轉為行政機構的稅收優惠政策和對從事公益服務事業單位的稅收優惠政策;《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關于促進企業重組有關企業所得稅處理的通知》對股權無償劃轉業務進行特殊性稅務處理,對事業單位改制中的股權無償劃轉稅務處理具有較強的指導意義;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發布的《關于進一步支持企業事業單位改制重組有關契稅政策的通知》對企業改制重組中符合規定條件的情形免征契稅。部分事業單位由于成本負擔能力所限或單位保密需要,寧愿自己埋頭“瞎干”,也很少會主動向稅務師事務所等專業中介結構或稅務部門進行稅務業務咨詢和稅務風險管理咨詢,導致稅務風險在埋頭“瞎干”中持續放大。
事業單位改制中的稅務風險應對建議
1.建立健全稅務管理內控制度
內部控制環境的健全是稅務風險防控的基礎,事業單位要通過建立健全稅務風險內控制度,合理設置稅務管理崗位,明確崗位職責;對本單位日常經營管理和改制中的稅務風險進行分析、評估,建立本單位稅務風險清單;對日常經營管理和改制中可能涉及的重要稅務風險及應對處理辦法等進行明確,為單位稅務風險管理提供可靠的依據。同時,事業單位管理層及負責相關稅務工作的財務人員,要提高對稅務風險的重視程度,充分認識到稅務風險給單位帶來的影響。不少企業正是由于稅務風險爆發,不僅面臨巨額稅務罰款和嚴厲行政處罰,而且導致企業形象受損。
2.強化稅務會計基礎管理工作
事業單位要通過加強稅務會計基礎管理工作,打牢改制中的稅務風險管控基礎。通過編制《稅務會計基礎工作手冊》,對本單位財會和稅務相關基礎工作進行規范,對單位業務中與稅務相關的基礎工作的具體內容、規范標準和處理方法進行明確,確保每個財會人員在面對同一業務時能按照相同的會計處理方法進行處理,避免因財會人員專業能力不同而對統一業務采用不同的會計處理方法,甚至出現因混淆稅法規定與會計準則差異而形成稅務風險的問題。
3.加強稅務知識教育培訓
針對稅法變化頻率快、出臺政策多的特點,改制中的事業單位相關財務人員,需要及時跟蹤學習最新稅法內容,通過國家稅務部門的官方網站或微信公眾平臺等,接收最新的稅法信息,第一時間分析涉稅優惠政策,根據稅法最新要求制定本單位納稅籌劃方案,提高稅務繳納的科學性,合理降低單位的經營成本。事業單位管理層也要鼓勵支持財會人員積極參加稅務知識教育培訓,不斷提升財會人員稅務專業能力;同時通過提高財會人員待遇,留住并吸引具有較高學歷、豐富經驗和專業特長的稅務會計來充實本單位稅務風險管理崗位。
4.合理利用外腦補給專業力量
事業單位對于改制中的重大稅務問題,要組織成立稅收政策研究小組深入開展專題研究,掌握稅法具體內容,讀懂、吃透并合理運用相關政策,降低單位改制成本。事業單位還可以聘請專門的稅務咨詢機構對單位改制中的涉稅問題進行咨詢,借助外部專業人員的專業技能來降低單位改制中的稅務風險,提高單位的稅務風險防控能力。
結束語
事業單位改制是深層次的制度改革和創新,是企業制度安排對事業單位制度安排的根本替代,是為了更合理地定位事業單位職能,進一步激發事業單位參與市場化經營的能力。深入分析事業單位改制中的稅務風險成因,并采取針對性措施,才能合理運用國家財稅支持政策促進事業單位分類改制工作,從而促進企業改制后的高質量發展。
參考文獻
[1]趙偉杰.事業單位稅務風險管理與控制[J].科技經濟導刊,2019,27(27):201+200.
[2]鄧博.事業單位稅務管理思考[J].納稅,2019,13(02):50.
[3]馮冬梅.淺析事業單位稅務風險管理及防范的問題[J].現代經濟信息,2016(05):267+2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