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永年
摘要:近些年來,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人們的生活質量已經得到了較為顯著的改善,這在建筑工程質量要求也提出了更為嚴苛的要求,隨著建筑規模的日益增大。建筑行業已經成為我國國民經濟中的一項重要組成內容,建筑行業的發展對整個社會建設的提升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信息化背景下的建筑工程管理工作的開展將會產生非常重要的作用。基于此,本文重點分析工程管理信息化與BIM 技術應用要點。
關鍵詞:BIM 技術;建筑信息化;應用價值
中圖分類號:TU17?文獻標識碼:A
引言
新經濟形態下,建筑工程行業的任務量持續增大,且項目管理日趨復雜,這就使得建設單位的工程管理難度不斷增加。要確保施工周期的合理控制,實現工程建設效益獲得,在工程項目管理過程中,就必須注重各個項目節點的緊密配合,確保建筑工程信息化管理質量的提升。基于此,BIM 技術在建筑工程行業得以推廣與應用。
1 BIM 技術在建筑施工安全管理中的特性
1.1 可視性
在建筑施工管理中,使用BIM 技術能夠使建筑的可視化水平得到非常顯著的改善。在三維建筑信息模型中包括了許多建筑物的物理信息以及相關的功能信息,在建筑的具體施工過程中通過應用BIM 模型,使所需信息進行有效提取,這就使現場能夠進行安全的布置,并且也更加方便各種防護設施的搭建。
1.2 模擬化
BIM 技術能夠對建筑現場的具體地質環境、沉降以及裂縫等狀況進行模擬,從而方便建筑結構進行一些合理并且科學的防護方法,能夠有效提升整個建筑物的穩定性以及安全性。對建筑質量管理工作而言,BIM 技術有充分的指導性作用,在不同類型的建筑系統中發揮著不同的建筑運行功能。在建筑項目進行施工前,BIM 技術還能夠對潛在的危險性工作進行一系列的模擬試驗,比如,腳手架搭設,吊籃施工,懸挑架搭設以及深基坑支護施工等,進而找出最優的施工方案。
1.3 優化性
在整個建筑工程項目中,建設的過程是需要不斷進行完善與優化的。BIM 模型能夠為建筑物提供全部的真實信息,其中包括了物理信息以及集合信息等。與此同時,合理運用BIM 模型,還能夠使建筑物進行可視化的模擬展示、協調以及后期的優化,進而使管理決策更為合理與科學。
2 基于工程管理信息化與BIM 技術應用要點
2.1 工程前期的BIM 信息化應用
全壽命周期管理是BIM 技術應用的主要特征。就建設前期而言,三維場地布置應用和專業模型建設是BIM 技術應用的兩個重要方面。施工過程中,BIM 在三維場地布置軟件的支撐下,對不同階段工程設備、材料堆放、結構尺寸、設備位置和數量進行信息化模擬,并在1:1 比例尺寸的規則下,實現了進場材料所需尺寸、面積、位置及運輸線路等內容的合理確定,確保了管理過程的精準化、動態化和信息化。專業模型是對CAD 圖紙表達內容的三維構建,一般情況下,建設單位會在通過Revit 軟件構建專業BIM 模型。由此確保了專業之間工作集分工模式的實現,同時在明確建模詳細程度的基礎上,實現了施工及運維階段建筑模型的進一步延伸,當前環境下,BIM 技術使得專業模型的詳細程度已達到竣工交付的驗收標準,其有效的推動了工程項目信息化的建設進程。
2.2 裝配式建筑與BIM 技術的融合
隨著我國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建筑工業化已經進入了在互聯網網絡環境下以及云端采用大數據架構來實現智能的決策應用階段,在實際的工作中,建筑施工可以完全實現可視化和模擬化,解決了傳統工業化建造方式下解決不了的問題。BIM 技術與裝配式建筑是我國信息化和工業化高度結合的產物,BIM 技術包括了設計,生產,施工,裝修和管理的全部流程,因為該技術數據化的特性,可以將各種系統要素進行數字化的描述,最終實現工程信息共享以及可視化的裝配,利用信息化集成式可完美地作用于建筑施工的全部過程。另外,該技術在深化設計,構件生產,構件吊裝等階段都可以進行模擬構建,碰撞檢驗與三維施工圖紙的立體繪制。采用模型裝配強化了裝配施工中的過程管理,優化施工步驟并在很大程度上減少了返工與變更的狀況。通過這一技術可以方便設計人員和施工人員的具體工作,大大提升工作效率。
2.3 基于BIM5D 的數據采集移動終端設計
隨著BIM5D 技術在建筑行業的應用,建筑行業逐漸向信息化、可視化管理方向發展,通過BIM 模型集成進度、預算、資源、施工組織等關鍵信息,對施工過程進行模擬,及時為施工過程中的技術、生產、商務等環節提供準確的形象進度、物資消耗、過程計量、成本核算等核心數據,提升溝通和決策效率,從而達到節約時間和成本,提升項目管理效率的目的。在項目實施過程中如何實現信息隨時隨地采集,隱蔽工程的資料收集,成本、進度動態控制。后臺數據如何與施工現場同步。
基于BIM5D 信息化施工的安全帽:1)通過分析當前通用建筑施工安全帽,開發安全帽脫離報警裝置。2)通過安置微攝像頭,實現危險源識別、隱蔽工程數據資料采集。3)結合微攝像頭配置SD 記憶卡,實現數據、圖片存儲和動態監測。4)與BIM5D 技術有效銜接,實現數據的無線傳輸,有效做好建筑工程成本和進度動態控制。技術方案:新型施工安全帽包括:施工安全帽帽殼、安全帽帽檐小孔、安全帽帽檐、微攝像裝置、充電接口、USB 數據接口、SD 記憶卡、開關按鈕、壓力傳感器、報警器、數據無線傳輸裝置。
2.4 BIM 模型的實時維護
(1)碰撞檢查
以往作業管理中,運用二維平面圖紙,各種系統的管件碰撞問題很難暴露出來,容易出現差錯導致返工,造成資源浪費,延長施工工期,并且提高工程造價。借助BIM 模型能便捷地分析三維空間環境下的碰撞狀況,在這個工程中,顯示人防地下車庫機電安裝項目中進水管和風管之間出現了明顯的碰撞現象。消防系統和風系統出現碰撞等現象,應借助條件及標準的變更,及時完成BIM 的維護工作,防止出現嚴重的返工現象,進而降低產生浪費的概率。
(2)精裝修配合
綜合精裝機構天花以及其排磚圖,完善機電尾部點位以及裝置管線追位,使用模型模擬確立規劃的過程中,找到使用性能與美觀相結合的關鍵點。
(3)管線綜合改善
建設工程BIM 團隊在“建模- 碰撞- 調整”的本質運用形式上向作業場地的關鍵需求靠攏,緊密契合圖紙審核、模型構建、立項申報、調節會議、優化施工圖以及轉變洽商等對應的過程,讓管線整體模型取自現場再回歸現場。依照高效的分包控制體系,讓總包與各個分包機構都積極參與到建設機構管理下的機電管協調常規項目中。在管線綜合改善中,依照嚴格的技術服務,將推進的環節開展到位,規范控制手段,為作業項目提供切實的經濟效益以及保障。
2.5 竣工驗收階段
計算工程的實際造價是工程項目進入竣工階段后的主要工作。傳統竣工驗收工作的開展是以竣工圖為基礎,重復地進行工程量計算,對工程施工過程中出現的工程變更進行詳細的審核,過程復雜而且計算量非常龐大。隨著BIM 技術的推廣和應用,工程竣工驗收人員只需要通過對建筑的三維立體進行深化,就可以計算出準確的工程量,不僅能促進工程竣工結算效率的提升,同時,也能避免工程量分歧現象的發生。
結束語
總之,BIM 技術與信息化作為現代建筑領域一種新型輔助功能,用于建筑工程項目管理中,重點在于依托BIM 技術吧建筑工程生命周期展現出來,從而加強工程項目管理。
參考文獻:
[1]?高飛,鐘雷. 試論信息化背景下的建筑工程管理[J]. 城市建設理論研究(電子版),2018(06):29.
[2]?何彬.BIM 技術在建筑業信息化中的應用[J]. 建材發展導向,2017,15(8):70-72.
[3]?杜昱霏.BIM 的綠色建筑工程信息集成機理研究[J]. 北方建筑,2017(4):69-72.
[4]?于淑萍. 以BIM 為導向的裝配式建筑信息化管理研究[J]. 價值工程,2018,37(36):225-227.
(作者身份證號碼:44080419800705021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