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國華
摘要:在特殊教育的美術教學中,要樹立特殊學生的自信心,努力求創新、求實效、求特色,使他們都能找到自己的個性才能,更深入地了解自我與自我存在的價值,把握自己的發展方向,逐步增強他們的獨立思考能力、感觀能力和認知能力等,有效、合理開發他們的智力,培養他們的創造才能和人文素養。
關鍵詞:特殊教育;美術教學;合作性;人文性
在美術教學中,要根據特殊學生的特點和實際情況,運用科學恰當的方式、方法,盡教師所能,充分調動他們的注意力,鍛煉他們各方面的能力,有效提升他們發現美、感受美、創造美的能力,促進他們的大腦發育和全面發展。那么,如何發揮美術教學在特殊教育中的作用,讓特殊學校的美術教育充滿活力?下面筆者簡單談談自己的一些體會。
一、體現合作性,提升認知能力和整體思維能力
由于美術教學題材源于生活,正好適合性格較為孤僻的特殊學生,因為他們不想或不愿意參加集體活動。在美術教學中,通過體現團隊性和合作性,整合學生的各項能力,可以提升他們的認知能力和整體思維能力。因此,特殊教育中的美術教學應該在學生的日常生活范圍內進行,運用切合實際的生活素材,使教學活動更加形象、生動,讓他們更好地對生活進行認知和感受;在學習的過程中相互配合,在觀察的過程中對事物進行思考,比較分析,積累經驗。然后,在頭腦中對獲得的信息和知識進行綜合分析、整體比較。
在引導學生繪畫時,教師要特別強調作品整體的觀賞性和整體性。對作品的理解不能只是局部,而沒有整體,從觀察能力到繪畫方法都要求整體性,不能孤立形和色,要培養學生手、眼、腦相互協調的過程教師可以有效利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克服特殊學生注意力容易分散的心理缺陷,使作品圖文并茂、有形有色,激發學生的創作興趣。同時,創設良好的創造情境,使教學過程更加具有趣味性和靈活性,強化學生的記憶力。久而久之,就會使他們養成從宏觀思考問題的習慣。
在進行素描教學時,教師要教會學生合理運用明暗調子,引導他們科學塑造事物的形象;在進行色彩寫生教學時,要讓他們學會通過恰當的色彩搭配,塑造整體形象的作品;在進行素描和色彩寫生教學時,可以引導他們全方位、多角度地觀察作品中的形形色色、方方面面,以更深層次地理解作品。例如,對于聽力和表達能力較弱的聾啞學生來說,視覺感知非常重要。美術教學正是通過觀察圖片向學生輸送知識,并積極從生活中尋找美、發現美,使他們更好地吸收知識,接受生活中的正能量。通過展示自身能力,找到存在的價值,感受成功的喜悅,接受美的熏陶,養成良好的思維習慣,不僅能提升師生、生生之間的溝通能力,同時還能提升學生的繪畫能力和自理能力。
二、體現人文性,提升想象創造能力和人文素養
美術凝聚著濃郁的人文精神,能夠培養學生的鑒賞能力、觀察能力和審美能力。從不同的美術作品中我們能夠看出:不同歷史、不同民族的作品風格表達都不同,但是都生動、形象地展現出不同國家的各種人文特征,包括信仰與價值、理想與愿望、情感與夢想、倫理與道德、智慧與教養、生活與勞動、氣質與個性等。而特殊學生在學習美術的過程中,要結合他們的特點和實際情況,展現不同的課型,如通過寫實色彩課、裝飾色彩課、結構素描課等,培養學生的不同思維,體現能動性和人文性,激發他們的創作興趣和求知欲望,培養他們的發散性思維和聚合性思維,提升創造能力和人文素養。
在美術教學活動中,教師要充分利用美術教學的獨特優勢,引導學生仔細觀察實際生活中的各種作品,促進學生多種思維能力的發展,讓他們全方位、多角度地感受自然美、生活美、藝術美,改變與拓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和思維方式,并鼓勵他們在作品創作中合理、有效應用知識,培養學生的創造想象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進一步提升其想象能力和創造能力。在色彩寫實的過程中,指導學生根據觀察到的事物進行寫真,這就要求他們具備良好的客觀觀察能力;在色彩裝飾的過程中,引導學生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利用色彩搭配裝飾作品,嘗試用不同的色彩搭配方案裝飾。當學生具備和學會各種觀察方法,理清繪畫思路,就能從生活中找到適合自己的繪畫風格和繪畫手法,具體體現在聚散性思維的應用。通過這種學習,拓寬特殊學生的思維角度,豐富他們的想象能力,提升他們的發散性思維能力。
另外,教師還要在美術教學中增加欣賞課,讓學生充分理解美術作品,學會欣賞,并體會畫家當時的心情、時代背景及想要表達的情感等,同時感受和理解其中的人文精神,接受美的熏陶,養成良好的觀察習慣,樹立正確的審美觀和人生觀,提升他們感受美、表現美、創造美的能力,增強他們對自然和生活的熱愛,激發他們創造美好生活的愿望和能力。
三、結束語
在特殊教育中,教師要發揮美術教學的特有優勢,科學、合理、有效選擇實際生活中的美,讓學生在藝術創作中感受自己的人生價值,激發其努力學習的決心,實現自身價值,培養學生的自主思維能力、觀察能力、創造能力、認知能力和整體思維能力。
參考文獻:
[1]熊蕾.我和星星孩子的故事[J].課程教育研究,2018(41).
[2]白金蘭.自閉癥兒童家長親職壓力研究[J].科教文匯(中旬刊),2018(12).
[3]戴文潔.淺談特殊教育美術的教學方法[J].新課程(上),2018(6).
[4]王冬梅.淺談特殊教育專業《特殊兒童心理治療》課程設置[J].中國校外教育(下旬刊),201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