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敏
摘要:數學學科教學工作的合理開展,有利于實現學生數學思維的培養與優化,從而推動學生學習興趣的合理引導,以便為教學質量的提高奠定基礎。對于教師而言,為了進一步推動數學教學效果的優化,應該積極做好先進教學技術的引入,推動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的創新與發展。文章針對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應用信息技術開展教學的優勢進行了深入分析。
關鍵詞:小學數學;信息技術;應用優勢
隨著科技信息化的發展,信息技術的應用有效推動了小學教學工作的合理開展,有利于幫助學生實現良好基礎知識體系的養成,從而有利于后續學習的開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作為重要的基礎學科之一,數學學科具有較強的實踐性和邏輯性,從而增加了學生學習的難度,不利于學生學習效果的提升。鑒于這種情況,如果不能及時加以優化處理,則有可能造成學生學習興趣的弱化,不利于后續數學教學工作的開展。為了有效提高數學教學水平,教師可以通過信息技術的合理應用,推動教學模式的創新,從而更好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從而為教學質量的提高提供保障。
一、小學數學教學現狀
小學數學教學質量對于學生基礎數學思維的樹立與養成具有重要的意義和價值。為了有效滿足新課標對于學生數學培養工作的相關要求,教師應該積極做好新型教學技術的引入,以確保收到良好的課堂教學效果。就目前的教學現狀而言,我國多數小學在開展數學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用的教學模式相對較為傳統,多以“填鴨式”教學模式為主,學生在課堂教學環節的參與度相對較低,而且缺乏對數學知識的學習興趣,不利于教學效果的優化。針對這一問題,可以通過信息技術的應用,有效推動小學數學課堂的多元化發展。
二、小學數學教學中應用信息技術的優勢
1.有效豐富教學內容,激發學生探索興趣
通過信息技術的合理引入,可以幫助教師豐富教學內容,從而有效提升教學內容的直觀性。總體來看,在教學環節中,教師可以借助信息技術合理應用文字、音頻、圖片和視頻等多種類型的教學資源,以便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例如,在教學青島版《義務教育教科書·數學》(以下統稱“教材”)三年級上冊“動物趣聞——克、千克、噸的認識”等重量單位時,通過信息技術的應用,教師可以對螞蟻、老鼠、牛和鯨魚等多種物體的重量進行有效展示,以幫助學生更好地了解各個重量單位所代表的含義。
2.加強教學互動效果,營造良好課堂氛圍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應用信息技術對生活中的真實場景進行模擬與重現,幫助學生將數學知識與生活實際相聯系,進而引導其更好地參與到教學互動過程中,以推動良好課堂氛圍的營造,對于學生學習效果的優化具有重要意義。同時,憑借信息技術的形象和直觀,教師可以針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存在的共性問題進行練習,以有效攻克教學難點。
例如,在教學教材五年級上冊“生活中的多邊形——多邊形的面積”的相關內容時,教師可以通過信息技術輔助學生預習和教師教學,有效引導學生理解多邊形的概念。
3.開展學生思維引導,提高教學工作效率
信息技術的應用可以有效實現教師與學生地位的轉變,從而打破傳統教學模式中“教師獨大”的教學現狀,提升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地位,推動學生數學思維的培養。同時,信息技術可以實現傳統教學無法展現的內容,如視頻、動畫等,更有利于幫助學生理解知識,有利于提高教學效率。
例如,在教學教材五年級下冊“隨處可見的形體——長方體和正方體”時,通過信息技術的應用,教師可以動態展示圖形,并引導學生討論與分析相關概念,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在此過程中,教師通過對學生觀點的傾聽與點評,有利于幫助學生更好地實現數學觀念的良好認識。
三、結束語
為了做好教育觀念的轉變與教學模式的創新,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通過新型教育技術的引入,實現良好課堂教學環境的創設,從而有效實現學生學習積極性的引導與培養,提高教學質量和教學效果。作為一種新興的教育技術,信息技術有效繼承了互聯網的固有優勢,教師可以有效創設教學情境,幫助學生更為直觀地理解知識點,同時有效強化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參與度,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另外,信息技術的形象和直觀有利于幫助學生突破教學難點,以便實現記憶的合理深化,提高教學效率。
參考文獻:
[1]岳鋒,李爽.信息技術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分析[J].課程教育研究,2018(30).
[2]李新軍.信息技術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應用的價值分析[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8(7).
[3]李志剛.信息技術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分析[J].科技經濟導刊,2017(7).
[4]高秀玲.信息技術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分析[J].內蒙古教育,201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