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飛云
〔關鍵詞〕生涯教育;生涯喚醒;高中生
〔中圖分類號〕G44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2684(2020)17-0050-05
【活動理念】
設立高中生涯教育是適應新課程和新高考改革的現實需要。新高考的本質是著眼于學生未來的發展,讓學生對自己整個高中學業,以及未來的人生做出一個好的規劃。
根據舒伯的“生涯發展理論”,高中生處于生涯探索階段(15-24歲),此階段主要的發展任務是通過生涯探索,增進生涯覺知,逐漸澄清發展方向,以完成生涯計劃和準備。每一階段都是為下一階段做準備,學會合理規劃好高中三年的寶貴時光,能夠幫助學生科學選擇職業發展道路,創造更好的未來。此階段若發展不好,勢必影響學生以后人生階段的發展。
高中階段是選擇未來發展方向的關鍵時期,職業生涯發展問題直接擺在每個學生面前。高一選科之前,需要確定將來報考專業等,但大部分學生非常迷茫,對高考信息不了解,對自己的未來沒有規劃,或不知道如何規劃,目標不清晰,不知道自己想干什么,能干什么,由此造成迷茫、焦慮、學習動力不足、錯誤選擇等問題。
生涯規劃意識的喚醒,很重要的一部分是喚醒目標意識,人有了目標意識,就有了奮進的動力。《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指導綱要(2012修訂)》中明確指出,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應“幫助學生樹立人生理想和信念,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在充分了解自己的興趣、能力、性格、特長和社會需要的基礎上,確立自己的職業志向,培養職業道德意識,進行升學就業的選擇和準備,培養擔當意識和社會責任感”。本課擬選職業生涯規劃系統中非常關鍵的第一步——生涯覺知與承諾,喚醒學生的生涯規劃意識,幫他們學會樹立目標,初步學會生涯規劃。
【活動內容】
1.生涯規劃的概念和意義。
2.了解車日路模型:由著名生涯規劃專家古典提出,指生涯規劃最核心的三個要素:自我—目標—路徑。
3.將車日路模型聯系學生的現實,與新高考改革下的選科選專業等需求緊密聯系展開。
【活動對象】
高一學生
【活動目標】
認知目標:感悟生命的短暫性,了解生涯規劃的概念、內容,聯系新高考改革,感悟生涯規劃的重要性,明晰以后探索的方向。
情感目標:幫助學生關注生涯發展,喚醒生涯規劃的意識,喚醒學生對未來的期待,激發學生生涯規劃的動力。
技能目標:學會運用“車日路模型”這個工具,初步嘗試生涯規劃。
【活動重難點】
讓學生感悟生涯規劃的重要性,學會樹立目標,喚醒生涯規劃意識和動機。學會設定高中三年規劃并落實到行動。
【活動方法】
認知法、操作法、行為改變法
【活動時間】
40分鐘
【活動準備】
課前分發“人生900格”“車日路模型”學習單,彩筆等。
【活動過程】
一、熱身階段(5分鐘)
活動一:人生900格
背景音樂:《時間都去哪兒了》
老師:同學們,歡迎進入生涯規劃課堂。首先,我們玩個熱身游戲。
請同學們拿出手中的“人生900格”。假如按中國人的平均壽命75歲算的話,人這一輩子,大概75×12=900個月。每個格子代表一個月,那么人的一生就是900個格子,你這一生都握在自己手里了。
請問你現在幾歲?請你把之前度過的歲月用彩筆全部劃掉。時間是不會回頭的,請你狠心地劃掉。
時光的車輪滾滾向前,絲毫不等我們考慮全面,就把我們帶到了退休的年齡,你想多大年齡退休呢?60?請把退休后的歲月劃掉。
每天我們通常睡覺6~8小時,占去一天的1/4到1/3,請狠心地劃掉。
我們還要吃飯、社交、玩手機、打游戲、看電視,逛淘寶,長大以后拍拖、生子、帶娃等,又悄悄流失了1/3,請狠心地把它劃掉。
隨著每一段引導語,屏幕呈現相應長度的表格。
已經完成的同學,請把表格舉起來,看看還剩多少?
思考并分享:
1.你還剩多少時間為未來努力奮斗?
2.給你感觸最深的是哪個環節?為什么?
3.你有什么感受和想法?
學生:我畫完后只剩下218個格子,18年。給我感觸最深的是玩游戲、帶孩子等的時間,感覺耗了很多,剩下的時間并不多了,好心痛。我們應該珍惜時間,珍惜現在的每一分每一秒,自己的夢想要努力去實現。
教師小結:我們僅剩的,可以為生涯增值、為未來努力奮斗的時間,真的很短。該如何規劃這有限的生命,創造精彩的人生呢?
這節課,就讓我們一起來探討:喚醒生涯,夢想起航。(亮出主題)
設計意圖:通過“人生900格”的游戲,引出主題,讓學生深刻體驗到生命的短暫性、時間的有限性,尤其是為生涯奮斗的時間非常短暫,樹立珍惜時間和生命的理念,激發生涯規劃的意識和動機。
二、生涯規劃正當時(15分鐘)
通過小游戲引出生涯規劃重要工具——車日路模型
介紹:車日路模型是由著名生涯規劃專家古典提出的,是加速成長的工具,車、日和路對應了生涯規劃最核心的三個要素,即自我—目標—路徑。車代表自我,即興趣、性格、能力、價值觀等。日代表目標,包括職業發展目標是什么,5年或10年長期目標是什么,3年中期目標、1年短期目標是什么。路是希望經過的路徑,如何達到最近的目標,通俗地講就是探索我是誰、我要去哪里、我怎么去。
自我—目標—路徑三者統一,才能順利到達自己設定的目標。大部分時候,這三者沒法完美統一,這時有三種策略可以選:做自己、升級車、選好路。做自己:從自身出發,去想去的地方,走最適合自己的路。升級車:主要任務是學習和成長,要從自己身上開發資源,死磕自己,持續增值。選好路:選擇一個讓自己持續增值的路徑。
1.請閉上眼睛想象
假如你是一輛車,在一個周六的早上,你有足夠長的時間,準備開始一段向往的旅程,走在一段公路上——
你是一輛什么車?
你準備開去哪里?
你沿途希望經過什么地方?
2.請學生分享
學生:我是一輛家用轎車,準備去北方的一座天文博物館,去那里觀看星空。我很喜歡天文。個人喜歡熱鬧的地方,但同時也喜歡一份平靜,所以我沿途經過的地方既有繁華的都市,也有讓我停靠休息的驛站。
這個環節注意:要根據學生的回答,引導學生真實地聯系自身的興趣、性格等,探索路徑和目標與自身匹配不匹配,而不是去比較哪種車更好。
3.引出車日路模型
(1)車——自我:我是誰?
車——你是一輛什么車: 性能、底盤、動力
跑車?越野車?家庭轎車?卡車?自行車?
自我——我是誰:興趣、性格、能力、價值觀
興趣:喜歡做什么?性格:適合做什么?
能力:擅長做什么?價值觀:最看重什么?
思考自己是什么車,是為了避免,如明明是一輛跑車,卻莫名其妙駛入了越野路,底盤被刮得吱哇亂響,那樣怎么跑得動?
聯系現實:
一個很粗心的人去做外科醫生,是一種災難。
據調查,57.8%的大學生對所選專業非常不滿意,要求換專業;現在每年有四五十萬大學生因為不喜歡所學專業、厭學,讀不下去而退學。
提問學生從中得到什么啟示。
模型啟示一:選擇與自己興趣、性格、能力和價值觀匹配的專業和職業。
(2)日:目標——我要去哪里?
準備開往的地方:這個階段的目標
你的職業發展目標是什么?5年長期目標是什么?3年中期目標、1年短期目標分別是什么?
有些人看到路口就拐,看到有車就超,最后到了一個誰都不知道的地方,沒油了。這種情況肯定讓人迷茫。還有的沒想好就上路,走一半盤山公路才發現自己馬力不夠,準備不足,退也退不回去了,這種情況就是焦慮。
提問學生從中得到什么啟示。
模型啟示二:目標是導航,學會設置目標:長期、中期、短期。
(3)路:路徑——我怎么去實現?
你明明要去東邊,卻莫名其妙拐上了去西邊的高速公路,下不來了。心中糾結可想而知。
聯系現實:
新高考改革后,考生必須根據專業選考科目要求填報專業和院校。如果你明明想做醫生,但你選的科目是歷史、政治、地理,就不可以報考醫學專業了。
去年浙江有些考生,高考總分還不錯,但因選考科目不符合要求,而與自己心儀的大學和專業失之交臂。很多學校開設了小語種:日語、法語、西班牙語等,深圳一個學生,成績不好,但通過學習意大利語,以小語種升學的方式考上了意大利一所名校。
新高考改革后,升學路徑就有二三十種,不再是千軍萬馬過獨木橋。
呈現幻燈片:選科問題的背后是什么?
教師引導:選什么科—報什么專業—從事什么職業—我想成為什么樣的人, 這是一個逆推的過程。
提問學生。
學生回答:選科問題的背后其實是你究竟想成為一個什么樣的人,然后你要以此為目標,堅定地朝著這個方向去努力。比如我要成為一個被別人所需要的人,能對社會有所貢獻的人,我就想從事教師這個職業,然后我可能會選擇師范專業,為了報師范專業,我可能會朝文科方面去發展。歸根結底,選科問題的背后告訴我們,從現在開始,就要為以后做準備了。
模型啟示三:選科的背后是生涯規劃,選擇適合自己的路徑。
可見,生涯規劃是每一個高中生的迫切需求。
4.什么是生涯規劃?
幻燈展示:
生涯規劃,是指一個人根據自己的愿景,對生涯進行積極的探索、準備和計劃的行為。通俗講,就是幫你搞明白:你是誰,你想去哪里,怎么去。
5.觀看視頻《十年后的你》
邊看邊思考:當年起點一致,為何多年之后差距這么大?
學生回答。
師總結:
可見,今天的生活,其實是由昨天你做出的選擇和規劃所決定的;而十年后甚至未來的境遇,則由今天的選擇和方向而決定。生涯規劃越早,目標越清晰,越容易成就未來。
生涯大師金樹人名言:生涯規劃就是將一個人托付于某個目標的一種安身立命。人為自己設下目標,帶出希望。所有行為將會指向這個希望,活出意義來。
過渡:提出問題—— 你的夢想是什么?
高中三年如何規劃生涯,以實現自己的夢想呢?
下面,我將帶領大家進行一次冥想旅行,一起聽聽你內心真實的聲音。
設計意圖:通過“車日路模型”幫助學生了解生涯規劃的概念和內涵,并結合新高考改革熱點,聯系選科、選專業和職業等,讓學生體會切身需求,感悟生涯規劃的重要性,喚醒學生的生涯規劃意識和動機;生涯規劃意識的喚醒,很重要的一部分是喚醒目標意識,人有了目標意識,就有了奮進的動力,通過車日路模型的講解,結合視頻和名言,啟示學生認識樹立清晰目標的重要性,激發確立目標的意識和動力,并為下一環節的探索做鋪墊。
三、生涯規劃三部曲:尋夢—筑夢—追夢(18分鐘)
(一)尋夢:尋找夢想
活動二:冥想旅行——傾聽內心的聲音
播放放松的背景音樂。
指導語:
現在請大家把身上的手表、眼鏡、多余的東西摘下,選一個你覺得最舒服的姿勢坐好,你也可以趴著、輕輕地閉上眼睛,全身心放松。
請你想象一段樓梯,你一步一步往下走,每走一步,呼吸就更加平緩、深沉,每走一步就進入更深更深的心靈深處……
每個人小時候都有很多夢想、很多愿望、很多想做的事……現在請你回憶并發現自己久已遺忘的夢想、想做的事、想見的人、想實現的愿望,在頭腦中一一閃現……
想象眼前有一張白紙,請你在紙上寫下那些想法。對任何出現的想法都不要評判和抗拒,你只要安靜地等待沉積已久的心愿自然呈現,等待潛意識告訴你未來的方向……
好,現在,我開始倒數,5、4、3、2、1,請睜開眼睛,讓眼睛適應一下光線,伸一個舒服的懶腰。從這個懶腰開始,你的生活將開始變化,你的潛意識會指引著你更有力量,更有信心,更喜歡自己。
全班分享:
1.你看到的目標或夢想是什么?
2.你的感受如何?
學生:在冥想中,我想起以前自己溜旱冰,摔斷手,去廣州做了一場大手術。我覺得那個醫生很偉大,很厲害,因為這邊的醫生做不了這種手術,我覺得廣州的醫生真的很厲害,所以我就想當一個跟他一樣厲害的骨科醫生。
老師:哇,看來這個受傷還是很有價值的,給你樹立了夢想。那你的感受是怎樣的呢?
學生:感受就是摔得很疼,躺了一個星期,打了兩個月的石膏,很辛苦。然后,有這個目標后,高中三年就要朝著這個目標前進。要選生物,學好生物和理科方面的知識。
老師:看來這位同學摔得非常有價值啊,雖然很痛,卻為自己確定了人生的目標和方向。這背后的故事還是蠻感人的。
小結:通過冥想旅行,我們大概找回了初心,看到了夢想,下面讓我們通過“車日路模型”把它規劃出來吧!
設計意圖:通過冥想旅行的方式,能夠很好地幫助學生深入內心,喚醒學生初心,喚醒夢想,喚醒對人生價值和幸福的追求,同時也為下一環節的活動打好基礎。
(二)筑夢:定制夢想
活動三:設計車日路模型
背景音樂:《快樂起航》
請大家拿出學習單:的車日路模型(詳見附件)
以終為始,逆推分解,在模型圖中相應位置寫出步驟:
(1)日——目標——做自己。
先確定3年或5年目標,進而逆推分解高三目標、高二目標、高一目標。
(2)車——自我——升級車
升級車:為了實現目標,高中三年要提升什么能力?你的動力來自哪里?動力不足的時候,怎么加油?
(3)路——路徑——選好路
如何達到最近的目標?你的路徑清晰嗎?可以拆分成哪幾步?
(三)追夢:夢想起航
選出第一個需要立即實施的行動,并確定具體實施時間:
年 月 日 時
班級:? ? ? ? ? ? ? ? ? ? 簽名:
完成后小組分享,并派代表全班分享。
學生1:我的3年目標是南開大學的化學系或土木工程系;我的高三目標是在高考時考620分左右,因為這兩個系的錄取分數都是比較高的,大概在610多左右;高二目標是化物地三科要學好,尤其是地理,因為地理成績現在非常垃圾;高一目標是盡量快快樂樂地往前沖,沖啊,最后能夠跟好兄弟一起考取心儀的學校。
高中三年要提升的能力,第一個是自主學習能力,因為一般都是老師催著我學習我才想學,第二個是復習能力……
學生2:……
小結:我建議大家把它貼在顯眼的位置,時時看,不斷修改和豐富。我相信,它會指引你們高中三年過得更高效,更有意義!
即使你當下還沒有確立一個清晰且長遠的目標,但你只要立足眼前的學習機會,并認真做好當前的事情,照樣可以大有作為。
設計意圖:利用“車日路模型”這個生涯規劃工具,幫助學生進一步喚醒初心,喚醒夢想,明晰以后的探索方向和方法,學會以終為始,細化模型,將長期目標逆推分解,和高中三年的規劃結合起來,將夢想跟現實緊密結合,落實在高中三年的行動中,初步學會生涯規劃。
四、收獲園(2分鐘)
分享:請同學們用一句話分享本節課收獲。
學生1:人生有夢,各自精彩,宿命是自己寫的劇本,與上帝無關。自己掌握自己所選擇的人生。
學生2:要通過自己的努力,大步向前迎風走,去完成自己的理想,成為自己想成為的一種人。
結束語:同學們,通過這節課的探索,我們知道,生涯規劃是每個高中生的切身需要,生涯規劃做得越早,目標越清晰,越容易成就美好的未來。不過,生命的質量是靠眼前一步步踏實的努力走出來的,希望大家利用有限的生命,在行動中創造自己無限精彩的人生!
設計意圖:通過分享收獲的方式,對本節課所思、所學進一步梳理,鞏固和升華主題,激勵學生進一步落實行動。
【活動反思】
亮點:主題選取近幾年比較熱的生涯規劃,并選擇其中非常關鍵的第一步:生涯喚醒。課程內容運用“車日路模型”一以貫之,并做了細化。內容比較新,緊密圍繞新高考改革熱點展開,貼合學生現實切身需求,并結合高中三年的具體規劃,落實行動,兼具科學性、實用性、活動性、針對性和導行性等。
感動:學生的分享有很多的驚喜,高一學生的思想深度和境界超乎老師的想象。部分學生反饋,找到了或者更加清楚了自己的目標和理想。
注意:時間的把握。最后一個設計車日路模型,未完成的部分可以作為課后作業繼續完善。如果課時安排充裕,可安排兩個課時來上,這樣學生的討論和探索可以更充分。
(作者單位:廣東省惠州市惠陽中山中學,惠州,516211)
編輯/衛 虹 終校/張國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