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玲 羅心瑜 唐華 謝東金
〔摘要〕新冠肺炎疫情打亂了人們的生活節奏,也給學生們帶來了不小的心理沖擊。在疫情防控期間,四川省成都華西中學向全體學生發放了網絡調查問卷,了解學生在疫情期間的生活學習情況、心理健康狀況、社會支持情況、親子關系狀況、居家期間的情緒狀態等。根據問卷調查結果,學校制定疫情防控心理服務工作方案,通過在線網絡心理輔導服務、網絡心理健康教育宣傳、在線心理課、在線心理班會課等途徑積極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引導學生正確看待疫情,預防異常心理和行為的發生,為學生的心理健康保駕護航。
〔關鍵詞〕新冠肺炎疫情;心理健康狀況;教育對策;中學生
〔中圖分類號〕G44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2684(2020)17-0060-03
2020年新春伊始,新冠肺炎疫情來勢洶洶,此次疫情暴發速度快,傳染性強,形勢十分嚴峻。居家隔離、減少外出活動成為重要的疫情安全防控措施。為了更好地阻斷疫情蔓延,教育部要求2020年春季學期延期開學,學校開始了“停課不停學”“網絡保學”的線上教學模式。對中學生而言,疫情的突如其來、長期居家隔離、社交活動減少、線上網課學習、親子相處時間增多等特殊情況,都給他們的心理和生活帶來了不小的挑戰。
中學生正處于人生發展的關鍵時期,他們的世界觀、人生觀還沒有真正地形成,辨別是非能力還需提升。中小學生作為身心發展還不成熟的特殊群體,更是此次公共衛生事件中產生心理應激反應的易感人群。長時間的居家生活,中學生的心理狀態如何?他們能積極應對因為疫情而產生的各種心理問題嗎?他們能適應學習環境及學習方式的變化嗎?學校又該如何開展相應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給予中學生及時、適時的心理支持呢?如何以此次公共衛生事件為契機,開展生命價值觀、生態價值觀等主題教育呢?由此,為了了解中學生疫情防控期間的心理健康狀況,開展有針對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和輔導,四川省成都華西中學開展了心理調查研究,并就調查結果開展了一系列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一、調查對象與方法
本次調查主要采用自編問卷調查,所使用的“疫情防控期間學生心理健康調查問卷”共有18道題目,包括人口學基本資料(年級和性別)、對疫情的認知、居家期間的情緒狀態、親子關系、社會支持等維度。此次問卷調查通過網絡方式進行,參與的人數總計2160人,其中男生1156人、女生1004人;各年級人數分別為初一335人、初二347人、初三354人,高一381人、高二365人、高三378人。
二、調查結果與分析
(一)中學生對疫情的認知情況
調查顯示,有73.73%的學生通過網絡、官方媒體、電視等渠道了解疫情的相關信息。有52.47%的學生表示對疫情比較了解,有41.72%的學生表示非常了解。59.37%的學生認為疫情對自己的生活影響一般,26.43%的學生認為疫情對自己的生活影響非常大。整體來看,中學生對疫情的認知情況良好,適度關注疫情相關的正確信息,可以幫助學生安定情緒,避免出現焦慮不安等不良情緒。同時,也要注意引導學生正確對待信息,避免災難化思維,積極面對自身的情緒變化,遇到問題及時尋求家長、老師幫助。
(二)中學生居家期間的心理健康狀況
調查結果顯示,大部分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良好,53.76%的學生表示有些困擾,但是自己能處理好;37.2%的學生表示心理健康狀況非常好,沒有困擾;6.76%的學生表示不太好,困擾較多,感覺很棘手;2.28%的學生感覺不好。43.48%的學生表示不需要心理輔導,27.31%的學生表示無所謂,29.86%的學生表示有些需要,4.95%的學生表示非常需要心理輔導。從調查結果看,需要心理輔導的學生接近35%,學生們非常需要家長和老師及時給予關懷和專業的心理支持。
(三)中學生居家期間的親子關系狀況
調查結果表明,20.55%的學生表示親子關系非常親密,44.05%的學生表示跟父母比較親密,32.18%的學生表示親子關系一般。學生居家期間的親子關系良好,大部分學生能與父母很好地溝通。
(四)中學生居家期間的情緒狀態
調查結果表明,面對此次疫情,學生情緒總體上穩定,71.19%的學生情緒較為冷靜,也有很多學生感到擔心、迷茫、焦慮。學生情緒之所以較為冷靜,主要原因是成都疫情相對穩定,有家人陪伴,居家生活狀態平穩。還有部分學生有擔心、迷茫、焦慮的情緒,主要是因為延期開學、線上學習,學生擔心自己在家自控力不足,學習專注度不夠,網課的學習效率較差。對于疫情會不會影響中考和高考,初三和高三的學生普遍感到焦慮。
(五)社會支持系統情況
學生的社會支持系統是保證其身心健康的重要條件,在“假期里,最愿意和誰說說心里話”這個問題里,大部分學生選擇好朋友、同學和父母作為自己的主要傾訴對象。
(六)中學生心理健康輔導需求
學生對于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需求,排在前四位的分別是學習心理輔導、情緒管理輔導、生涯規劃輔導、同伴關系輔導,與平時學生的心理需求情況較符合。疫情后心理重建占比30.35%,說明疫情對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態產生了較大的影響,學生需要相應的心理輔導和支持。
三、疫情防控期間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對策
新冠肺炎疫情是重大公共衛生事件,全民都加入戰“疫”當中,學校更應該積極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為學生提供心理支持。根據本次心理問卷調查結果,成都華西中學積極調配本校心理健康服務資源,向師生、家長提供專業且多樣化的心理健康教育服務及必要的危機干預,以減輕疫情所致的心理傷害。
(一)成立疫情防控心理維護小組
疫情暴發以來,學校及時制定《疫情防控心理服務工作方案》,成立了以校長為組長,德育主任為副組長,班主任、心理專職教師為成員的疫情防控心理維護小組,建立“學校—班級—學生”三級疫情心理維護干預工作網絡機制,及時做好疫情防控期間的宣傳教育、情緒引導以及心理疏導等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二)組織教師線上培訓,提高心理維護專業技能
為了更好地為學生提供專業的心理服務,提高教師開展疫情心理防護和危機干預的專業技能,學校通過全校教職工網絡會議,組織老師認真學習國家衛健委發布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緊急心理危機干預指導原則》文件,指導教師為學生提供科學、專業的心理援助。同時,通過班主任網絡會議開展“疫情防控期間學生心理健康維護”專題培訓,向班主任老師提供專業的心理輔導技術和方法,使班主任老師不僅學會自我心態的調適,還能充分利用微信群、班級群、電話開展學生的心理輔導工作。
(三)加強家校聯系,實時掌握學生心理健康狀況
根據學校疫情防控心理服務方案,各班主任通過班級微信群、QQ群、電話對各班學生心理情況進行統計和排查,并實行“每日報告、異常情況一事一報”的模式,實時掌握學生的心理動態信息。如果班主任察覺學生心理出現高危癥狀,及時聯系心理老師,主動進行心理干預,以確保學生心理健康。同時,班主任通過電話、QQ等形式聯系學生和家長,引導家長合理安排學生生活起居,教育學生在疫情防控期間合理自學,適當開展室內體育鍛煉,放松自我,還要做好眼保健操,注意視力保護。
(四)開通網絡心理輔導服務
學校制定“疫情防控期間網絡心理咨詢服務實施方案”,開通“防疫心理支持QQ群”、心理老師QQ網絡在線服務系統。從開通之日起,有兩位專職心理老師全天輪流值班,為需要心理輔導的師生和家長提供情緒疏導與心理支持,同時,向學生提供必要的危機干預及其他社會心理健康服務資源轉介。
(五)運用新媒體,做好宣傳教育工作
學校通過智慧云人人通、學校官網、學校微信公眾號、學生QQ群、微信群等新媒體平臺,及時發布疫情防護知識和心理科普文章。學校心理中心制作心理微課、微講座,向學生介紹情緒疏導和心理防護的方法,引導學生理性看待疫情,接納自己在疫情中的心理狀態,學習如何在疫情中提高心理免疫力,增加心理韌性,進行自我心理保健。
(六)開設線上心理課、心理主題班會課
因為延期開學、“停課不停學”,學校開設線上心理課、心理主題班會課。設計“宅家學習、同心戰疫”專題心理課程,包括“正確認識,調整心態篇”“自我覺察,情緒管理篇”“網絡學習,學法指導篇”“親子溝通,共伴成長篇”四大主題課程。同時,學校抓住防控疫情、全國一心攻堅克難的時機,開展“正確認識,科學預防”“最美逆行者”等心理主題班會課,對學生進行責任意識教育、立志成才教育,引導學生樹立積極的生命價值觀、人生價值觀。
參考文獻
[1]黃耿東,陳照星. 危機管理:學校教育教學戰“疫”之有效舉措——以“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突發事件為例[J].遼寧教育,2020(4):15.
[2]劉澤華.新冠肺炎疫情期間中小學生心理防護教育[J].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2020(8):75-78.
[3]李劍平.疫情期間,勿忘守護學生心理健康[N].佛山日報,2020年3月3日第A02版.
(作者單位:四川省成都華西中學,成都,610051)
編輯/衛 虹 終校/張國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