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康兵 黃明俊


摘要 為了合理選擇和使用城鄉園林綠化樹種,提高城鄉園林綠地的生物多樣性和景觀多樣性,改善城鄉生態環境,在適應性程度分類的基礎上,以城鄉地域為界限,對城鄉園林綠化范圍內的綠化樹種進行適應性劃分,形成了城鄉園林綠化樹種適應性的類型和相應的樹種類型,能夠明確該范圍內所有園林綠化樹種的適應性和表現性能,從而指導園林綠化設計、施工、養護等,使得園林綠化工作更加科學高效,以期充分發揮園林綠地的功能并使其效益最大化。
關鍵詞 園林綠化;樹種適應性分類;鄉土樹種;外來樹種
中圖分類號 S688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0517-6611(2020)13-0113-03
Abstract In order to select and use the tree species of urban and rural landscape greening, improve the biodiversity and landscape diversity of urban and rural landscape, improve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of urban and rural areas,based on the classification of the degree of adaptability, with the urban and rural areas as the boundary, the greening tree species within the urban and rural landscape greening range were adaptively divided to form the adaptability type and corresponding tree species type.It can clarify the adaptability and performance of all landscaping tree species in this range, thereby guiding the design, construction and maintenance of landscaping, making the landscaping work more scientific and efficient, in order to give full play to the function of the botanical garden green space and to maximize its benefit.
Key words Landscape greening;Adaptive classification of tree species;Native trees species;Exotic trees species
近年來,我國園林綠化行業得到迅速發展,截至2017年,全國城市綠地總面積已達292.13萬hm2,城市建成區綠化覆蓋率達40.9%,人均公園綠地面積達14.01 m2[1]。在園林綠化過程中,大量的鄉土樹種被優先選為主要的綠化樹種,眾所周知運用鄉土樹種具有良好的生態效益,能充分體現綠化的當地特色[2]。許多城市在主體上運用鄉土樹種的同時,經常會適當引入外來樹種豐富綠化范圍內的生物多樣性[3],進一步滿足人們對綠化觀賞審美和使用的需求。由于缺乏對外來物種適應性的識別、疏于檢疫以及防治不當等原因,目前很多城市的園林綠化中外來樹種表現為適應性過強,造成植物入侵的現象,致使當地生態平衡遭受一定程度的破壞,為防止外來物種進一步擴散,耗費了大量人力物力,造成了巨大的經濟損失。另一方面,外來樹種可能表現為適應性弱,在當地非極端氣候條件下病蟲害高發、生長發育不良;或在極端氣候條件下易被灼傷、凍傷,對旱澇干濕的耐受力不足,抗風雪能力差,從而使地域性景觀遭到破壞。因此,園林綠化設計、施工和養護各個樹種前,應充分認識園林各類樹種的差異性,采用合理的園林綠化樹種鑒別方法區分樹種類型和適應性,通過評估各樹種對生態環境的影響,能夠更合理地選用園林綠化樹種,保持園林綠地健康持續的發展。
該研究針對園林綠化樹種選擇的問題,從樹種的地域性分布和適應性程度兩個角度出發,對園林綠化樹種進行適應性劃分,為園林綠化設計、施工、養護過程中選用各類樹種提供基本思路,并為今后建立基于環境適應性的園林綠化樹種庫奠定概念基礎。
1 適應性的類型
園林綠化樹種的適應性是相對于特定的地域范圍而言的,適應性的程度是樹種適應性劃分的基礎和前提條件,可以通過在生長性能(生長勢、生活力等)、抗逆性能(抗逆性)和觀賞性能(樹型、開花結果等)等方面的表現來判斷其適應性的程度[4]。根據樹種對入植區域適應性程度的表現可將園林綠化樹種分為以下3種適應性類型:適應性強、適應性弱和適應性過。
1.1 適應性強 一般條件下性狀表現良好,與當地物種能互利共生的稱為“適應性強”。如南京地區種植的樸樹、梧桐、冬青等,其生長發育良好、生活力強,能夠自我繁衍,抗逆性較高。
1.2 適應性弱 一般條件下性狀表現一般,極端條件時性狀表現出異常的稱為“適應性弱”。如南京地區種植的杜英、金合歡等,其生長發育表現一般,抗逆性差,生態效益和觀賞效果差。
1.3 適應性過 一般條件下無天敵、無競爭、無干擾等限制因素,只要有適宜條件便極易四處擴張,威脅地域內其他植物的生長空間,以致于破壞當地生物多樣性的稱為“適應性過”。如南京地區種植的刺槐、空心蓮子草、一年蓬等,其表現為擴張性強,侵占其他樹種的生存空間,給綠化管理帶來了極大的不便。
2 樹種適應性劃分
在分析園林綠化樹種3種適應性類型的基礎上,對園林綠化樹種適應性類型的劃分如圖1所示。鄉土樹種可分為廣義鄉土樹種與狹義鄉土樹種2類,均屬于適應性強的樹種。廣義鄉土樹種是指起源于本地區并天然分布樹種或從外地引入多年且在本土一直生長優良的外來樹種[5],包括本地樹種和馴化外來樹種。狹義鄉土樹種僅特指本地樹種,即本地區土生土長、天然分布的樹種。外來樹種是相對于本地樹種而言的[6],指由于人類活動或與人類有關活動的影響,其分布區域重新分配,出現在歷史上沒有自然存在的地區樹種[7-8],包括馴化外來樹種、歸化樹種和入侵樹種。
2.1 適應性強樹種
2.1.1 本地樹種。
本地樹種,即自然起源于一特定地域或地區,并人工選擇引入的當地固有樹種,即土生土長、天然分布于本地域的樹種。本地樹種能很好地適應當地氣候、土壤等自然條件,經自然分布、演替,已成為當地自然生態系統的重要樹種,生長發育良好[9],能代表當地特色,且具有一定“鄉土文化”內涵的樹種[5],但不包括一部分經長期引種馴化,已經逐步適應了當地生態環境的外來樹種。如南京地區的“南京椴”樹、柞木、楓香樹、栓皮櫟 、榔榆、赤楊、黃檀、寶華玉蘭等,特征表現為長勢良好、較強地適應地方環境、養護管理簡易、生態和景觀效果較佳。這類本地樹種具有以下幾方面特點:①對當地極端溫度、洪澇干旱、病蟲害等極端環境條件具有極強的適應性和抵抗性;②性狀表現優秀,地域特色強,易于養護;③對當地生物多樣性有積極作用;④能夠產生較高的生態、社會和經濟效益。
2.1.2 馴化外來樹種。
馴化外來樹種指地域內原來沒有分布或栽培,在遷移到地域內,經長期人為引種栽培、選擇、繁殖及演替后,已被證明對地域內的自然環境有較強生態適應性、性狀表現良好且不形成入侵的外來樹種。如蘇南地區內引入的雪松、北美鵝掌楸、墨西哥落羽杉、桉樹、金葉女貞、廣玉蘭、三球懸鈴木、白皮松、蘇鐵、棕櫚等外來樹種,移植后特征表現為長勢良好、較為適應當地環境,對極端氣候具有一定的承受能力,景觀和生態俱佳。這類馴化外來樹種具有以下幾方面特點:①經長期生長發育、自然(人工)選擇和演替后對當地極端溫度、洪澇干旱、病蟲害等具有較好的適應性和抵抗性,但存在遭遇突發災害性的極端條件造成嚴重后果的情況;②性狀表現良好,易于養護;③當地生物多樣性影響較小,不形成入侵。
2.2 適應性弱樹種
適應性弱樹種即歸化樹種,指城鄉園林綠化范圍內原來沒有分布或栽培,在遷移到園林綠化范圍內,經自然(人為)選擇及演替后,逐步適應新環境并趨于野生,對區域內有較弱生態適應性且不形成入侵的外來樹種。如江蘇地區引入的杜英、金合歡、樂昌含笑等樹種,移植一段時間后特征表現為長勢一般、對不良氣候條件和病蟲害缺乏足夠抵抗能力、性狀表現較不穩定。這類適應性弱的樹種具有以下特點:①經長期生長發育、自然(人工)選擇和演替后對當地極端溫度、洪澇干旱、病蟲害等具有一定適應性和抵抗性,但適應性和抵抗性較弱,存在同一地區的不同環境下長勢差異大、對極端條件應對能力差等情況;②性狀表現不穩定,養護存在困難;③當地生物多樣性影響較小,不形成入侵。
2.3 適應性過樹種
適應性過樹種即入侵樹種,是指外來樹種在引入城鄉園林綠化范圍后,因缺少天敵、環境適宜等原因建立種群并自然擴展種群規模[10],使當地生態失衡,對本土植物產生威脅[11],表現為“適應性過”的樹種。樹種的入侵性是指樹種經繁殖、擴散后,進入特定生態環境(適宜條件)的生物學特性,入侵樹種對該生境會產生一定的影響[12]。南京地區引入的部分木本和草本植物, 如刺槐、落葵薯、曼陀羅、水茄、五葉地錦、空心蓮子草、一年蓬、鳳眼蓮、大花金雞菊等[10]呈現入侵性,其表現特征為生長發育旺盛、強,大量繁殖擴張、影響當地生物和景觀多樣性、養護管理困難。這類適應性過的樹種具有以下特點:①引入區域無天敵、競爭、干擾等限制因素;②自繁速度打破自身局限,中間競爭過強,致使區域內本地樹種沒有生存空間,且有擴張趨勢,難以管理,造成巨大經濟損失;③威脅地域內動植物生存,使當地生物多樣性和生態系統的穩定性降低。
3 討論
根據以上各類樹種表現出樹種適應性特點,以城鄉范圍內的園林綠地為界限,結合植物性狀表現、養護難度、經濟效益等判斷要素,確定園林綠化篩選適生樹種的基本原則,作為園林綠化中樹種選擇、利用和養護的依據(表1)。
此外,由于引種樹種的適應性程度與物種自我繁育能力具有密切聯系,引入的外來樹種的適應性在一定時期內出現持續演變的過程。隨著時間的推移,在園林綠化范圍內,外來樹種的適應性將呈現一定的有序演變方向,主要有2種馴化演替類型:①外來樹種經自然或人工馴化后適應性減弱發展為歸化樹種,更進一步發展適應性增強成為馴化外來樹種,最終發展為完善自我繁育能力的本地樹種;②外來樹種經自然或人工馴化后適應性極強,對本地生態和樹種形成危害而轉變為入侵樹種。
4 結語
園林樹種的選擇是園林綠化過程中的重要環節,通過對特定地域內的綠化樹種進行適應性辨識,能夠提供一種選擇園林樹種的基本分類方法,為風景園林綠化的樹種選擇明確了界定的依據。該研究針對城鄉園林綠化樹種進行了適應性的定性劃分,在實際應用時需經過長期的實踐驗證,逐步建立和完善適應性植物的基礎數據庫。后續植物適應性庫的建立,便于在選擇具體植物種類時更加科學直接、簡潔明了地作出判斷,極大提高園林綠化設計水平和效率,使得園林綠化設計、施工、養護等能夠得到優化,并充分發揮其在生態、社會和經濟方面的綜合效益,達到預期的綠化效果,創造更加自然舒適美觀的城鄉環境。
參考文獻
[1]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統計局.國家數據[DB/OL].[2019-08-24].
http://data.stats.gov.cn/easyquery.htm?cn=C01&zb=A0B08&sj=2018.
[2] 劉秀梅.鄉土樹種在節約型園林綠化中的應用[J].現代園藝,2016(18):127.
[3] 朱旺生,沈永寶,張曉琴.論城市綠地系統中的外來樹種規劃[J].南京林業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0,34(5):142-148.
[4] 張秀艷.阜新市園林綠化樹種適應性調查與分析[J].遼寧林業科技,2016(6):53-54.
[5] 徐琴.長沙鄉土植物城市園林適宜性指數研究[D].長沙:中南林業科技大學,2013.
[6] 汪慶,任全進,巫世木,等.鄉土植物在南京地區園林綠化中應用的探討[J].江蘇林業科技,2003,30(2):30-33,38.
[7] 梁勇,戴小鵬,劉小紅,等.基于模糊理論外來入侵生物風險評估研究文獻綜述[J].湖南農機,2012,39(5):205-206.
[8] 閆小玲,劉全儒,壽海洋,等.中國外來入侵植物的等級劃分與地理分布格局分析[J].生物多樣性,2014,22(5):667-676.
[9] 孫亞泉.鄉土樹種在城市綠化中的研究與應用[J].園藝與種苗,2014(6):22-23,40.
[10] 吳秀臣,蘆建國.南京城區綠地的外來入侵植物[J].江蘇農業科學,2015,43(9):169-172.
[11] 劉建.中國入侵植物分布格局和特性分析[D].濟南:山東大學,2005.
[12] 周雪花.鄉土樹種在本土園林綠化中的優勢應用分析[J].現代園藝,2019(14):156-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