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在第三學段閱讀目標第五點中,增加了這樣的表述:“閱讀簡單的非連續性文本,能從圖文等組合材料中找出有價值的信息?!币蚨沁B續性文本已經越來越多地進入到小學課堂,成為課堂教學資源的一部分。當前的非連續性文本教學存在一些誤區:重教學輕生活,重高段輕低中段,重信息輕語用。因此在教學中要引導學生關注生活,培養他們的應用能力;善于滲透,讓學生習得閱讀能力;讀寫結合,發展學生的語言能力。不斷糾偏,走出誤區,端正非連續性文本閱讀教學的價值。
【關鍵詞】關注生活;培養應用能力;善于滲透;習得閱讀能力;讀寫結合;發展語言能力
【中圖分類號】G623?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文章編號】1672-0490(2020)19-0047-02
【本文著錄格式】鄭燕妮.走出教學誤區? ?端正閱讀價值——淺談非連續性文本教學策略[J].課外語文,2020,19(19):47-48.
非連續性文本是由數據表格、圖表和曲線圖、圖解文字、憑證單、使用說明書、廣告、地圖、清單、時刻表、目錄、索引等組成的文本,具有概括性強、直觀醒目等特點。《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在第三學段閱讀目標第五點中,增加了這樣的表述:“閱讀簡單的非連續性文本,能從圖文等組合材料中找出有價值的信息?!币蚨沁B續性文本已經越來越多地進入到小學課堂,成為課堂教學資源的一部分。當前的非連續性文本教學需要糾偏,走出以下誤區,端正非連續性文本閱讀教學的價值。
誤區一:重教學輕生活
有人認為非連續性文本是課堂教學的事,卻忽視了生活中隨處可見的非連續性文本。非連續性文本在語文學科雖是個新鮮的事物,但在生活中卻比比皆是,有單一的圖表,如功課表、座位表、平面示意圖等,有的圖文結合,如電器說明書、藥品說明書、景區游覽圖等,還有多形態的文本群。
由于教學忽視了生活中的非連續性文本,所以出現了一些不良的現象。如一次筆者到科技館參觀,前來參觀的學生還真不少,很多孩子蜂擁而上,不看說明,不按步驟,亂轉、亂敲、亂按、亂拍,還嘟囔著:“不好玩,不好玩,真無聊!”從表面上看,好像是學生沒有規則意識,不遵守紀律,其實是這些學生平常缺乏非連續性文本的學習,如參觀前要做些什么,如何看旁邊的操作說明,并按說明進行操作等。
如果閱讀教學忽視生活,那么學生的能力就難以提高。
策略:關注生活,培養應用能力
教師在教學中要引導學生留心生活中的非連續性文本。讓他們在學校時,關注校園生活,如開學時,讀一讀課程表、值日生安排表、班干部安排表、學校作息時間表、學校及班級活動安排表,讓學生了解新學期的一些安排。發新書時,讓學生看看封面、封底及目錄,了解新學期的學習內容??腿藖碓L時,當當小導游。每學年有臺灣、新疆的同學來我校游學,還有幼兒園的小朋友到我校參觀,可以讓學生當小導游,根據學校的平面示意圖,向客人介紹學校的布局和特色。六一兒童節時,讓學生看看班級的座位安排及節目單。舉行運動會時,讓學生幫忙看看運動員參加的項目和比賽的時間等。除了引導學生關注學校生活,還要引導他們關注家庭生活。如家里有人感冒了,需要吃藥,讓學生幫家人看藥品說明書。家里新添了電器,讓學生幫家人說說如何使用。當然,還要引導學生關注社會生活。如去景區玩,引導學生看游覽圖。乘車時,引導學生學會看乘車路線。到商場購物時,引導學生看不同的指示牌……
教師也要收集生活中的一些非連續性文本進行教學。如廈門地鐵1號線開通后,有位教師以“廈門地鐵1號線”為題,找了有關“廈門地鐵1號線”的材料:開工的時間、全線貫通的時間、試營運的時間、全長、車站數、起點、終點、首班車、末班車、優惠政策、乘車基本安全知識、廈門地鐵吉祥物“愛萌”和“童年號”主題列車,還加上車站的圖表和吉祥物“愛萌”的圖片,設計了獲取信息、解釋整合、評價反思的題目。通過引導,讓學生養成時刻關注生活中非連續性文本的習慣,從而形成閱讀非連續性文本的基本技能,提高應用的能力。
誤區二:重高段輕低中段
有人認為《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在第三學段新增了閱讀非連續性文本的目標。應該到高年級才讓學生學習非連續性文本。在學生上高年級前,也不讓學生接觸非連續性文本,認為那是高年級的事,等學生上了高年級再說。所有非連續性文本的研究也從高年級開始。
策略:善于滲透,習得閱讀能力
非連續性文本在低中年級學生的學習和生活中還是隨處可見的。如低年級課本中有不少插圖,圖文并茂,二年級上冊語文園地四的第一題是“識字加油站”,上面有一張火車票,教學時要讓學生了解火車票上的主要信息。學生在了解火車票上的信息的基礎上認識了“昌、鋪、調、硬、臥、限、乘、售”這些生字。從“識字加油站”中學生明白了要在生活中主動識字。三年級上冊課后的資料袋、閱讀鏈接等是非連續性文本,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關注這些文本,教給他們學習的方法。低年級和中年級學生生活中的非連續性文本也不少,如玩玩具時要看使用說明書、看電影時要看電影票、買食品要看食品包裝袋的說明、乘車要看車站的站臺牌等。平時,教師可以滲透閱讀這些非連續性文本的方法,引導學生留心生活,試著讀讀這些非連續性文本,習得非連續性文本的方法,在閱讀的過程中,又不知不覺識了不少字,一舉兩得。
誤區三:重信息輕語用
有些非連續性文本的題目只關注讓學生提取信息,而且這些信息是關于數學、科學或道德與法治等其他學科的,忽視學生語言表達方面的運用,結果變成種了別人的田,荒了自己的地。
策略:讀寫結合,發展語言能力
吳忠豪認為,“學習語言文字運用”是語文課的重點任務,也是其區別于其他課程的本體教學內容。劉仁增也指出,“語用”是語文教學的根本任務和根本出路。因此,要樹立“語用”意識,打造“語用型”的語文課堂,讓文本言語得以“增值”,讓言語技能得到得升。非連續性文本的教學作為語文教學的一部分,也要注意語用作用,發展學生的語言能力。
如有位教師在上《鯨》這一課時,除了課文還增加了一些內容,有方框、圖表等非連續性文本。關于鯨的進化,補充了幾個重要的進化過程中的節點。又增加了兩張須鯨和齒鯨的結構圖,特別強調須鯨有兩個噴水孔,齒鯨只有一個噴水孔。所增加的內容是教師有意識的選擇,即圍繞鯨的體形、進化、生活習性等。有了補充的這些非連續性文本,學生對“須鯨的水柱是垂直的,又細又高,齒鯨的水柱是傾斜的,又粗又矮”的理解更容易了。同時也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課文和補充的非連續性文本時,教師讓學生以第一人稱向大家介紹鯨的進化史,還讓學生結合文章內容,至少用兩條理由來說明鯨是哺乳動物。又如張祖慶在教學《致地球新生兒》時,設計了一組非連續性文本,有德國科普書系《什么是什么》之《我們的地球》中的插圖,有美國首席環境科學家對2013年中國環境的檢測數據統計,有法國紀錄片《家園》3分鐘片段,還有科幻作家阿西莫夫《致地球新生兒》。張老師不僅讓學生讀這些非連續性文本群,還讓學生以寫信給地球新生兒的方式,呼吁人類保護地球家園。學生在讀寫中,語言能力得到了發展。
非連續性文本閱讀教學,是近幾年的熱門話題,它也像連續性文本閱讀教學一樣,在不斷的探討和摸索中逐漸走向理性和成熟。非連續性文本的閱讀價值是多元的,作為一名語文老師要有大語文觀,充分發揮非連續性文本的價值,不斷研究,不斷反思,走出非連續性文本教學的誤區,端正非連續性文本閱讀教學的價值,彰顯非連續性文本的魅力,讓學生體驗到閱讀非連續性文本的樂趣,學會閱讀非連續性文本的方法,從而促進應用能力和語言能力的提高。
參考文獻
[1]張祖慶,戴一苗.非連續性文本教學與測評[M].杭州:浙江少年兒童出版社,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