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語文學科教學方法分析是新課標教育實踐方式探索的主要表現形式。本文結合小學低學段學科教育目標,通過授課目標定位、授課方法作用等方面,對如何彰顯語文教學魅力,打造經典語文課堂進行分析,以達到把握授課結構,促進小學生能力提升的目的。
【關鍵詞】語文教學;小學教學;授課方式
【中圖分類號】G623?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文章編號】1672-0490(2020)19-0073-02
【本文著錄格式】鄒金英.彰顯語文教學魅力? ?打造經典語文課堂——以小學低段1—3年級為例[J].課外語文,2020,19(19):73-74.
引言
語文學科,是小學階段教學內容中的重要分支,在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自主探究能力以及創新實踐能力等方面均發揮著不可忽視的作用。為了充分將語文學科的價值體現出來,就要做好學科教學課堂實踐要點的科學性把握。
一、小學低學段語文學科教學目標
語文學科是培養學生內在文化素養和認知高度的有效形式,尤其是在學生認知思維初步啟發環節,認知趨向的引導,為小學生能力的持續性開發提供了可靠性保障。結合新課標改革的指導性綱要,可將小學低學段的語文學科教學目標歸納為:
(一)知識與能力
通過學生識音、讀字的學習,增加學生的漢字積累量,培養學生聽、說、讀、寫多方協調的語言認知能力。比如課堂中語文教師進行“拼音趣味課堂互動學習”“生字筆畫講解”等,屬于語言基礎知識學習目標的體現。
(二)過程與方法
小學低學段的學生具有較強的模仿和創新能力,教師在課堂中可通過多樣性互動方式,實現學科教學互動。比如語文教師在課堂中開展小組互助學習課文討論,實行語文課文音頻跟讀等,均是教學方法展示的體現。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教師日常教學工作開展時期,善于結合學生的基本情況,開展情感體驗、情感表達的訓練過程。比如教師進行課文授課期間,組織學生品讀課文重點段落的情感,引導學生進行故事續寫等,均是情感培養的有效形態。
二、彰顯語文教學魅力,打造經典語文課堂的方法——以小學低段1—3年級為例
小學語文學科教學工作得以經典化、魅力化轉變,在于結合學科教學的基本情況,開展有序的系統性授課方式。
(一)課堂教學目標、思路明確
小學階段教師教學工作的全面化推進,首要環節是結合學科教學目標,有序進行教學內容和教學因素的規制性安排。其一,教師想要在課堂中因材施教地進行學習內容搭配調整,就應該在授課前就設定好教學計劃,也就是我們所說的教學目標設定明確;其二,教師需要在全面了解學生學習水平之上,形成循序漸進的教學思路,合理進行教學要素的整體性安排。
比如福建省三明市清流縣嵩口中心小學語文教師開展《小壁虎借尾巴》課文教學時,就主要進行了授課前和授課中兩個環節的準備。授課前,教師在明確學科教學目標之上,將課文故事教學“分解”為“尾巴斷了”“借尾巴”兩個部分,并對應從課文中提取關鍵詞進行板書引導,設定課文教學的互動問題、學生的談論要點等;授課中,教師結合學生對于動畫欣賞趣味性高的優勢,在課堂導入部分運用動畫激發學生的學習趣味性;課堂中教師還組織學生進行角色扮演,讓學生在互動參與中體會故事中情感。
彰顯語文教學魅力,打造經典語文課堂的過程,就是學生學習認知能力不斷提升的過程。教師為了保障學科課堂授課與低年級小學生水平相適應,在授課前、授課中明確了學習的重點目標,并相互承接地進行課堂教學內容因素的規整,這一系列實踐探究過程,是國內教育體系全面革新的主導形態。
(二)課堂教學方法多元、靈活
課堂教學方法多元、靈活地運用,也是工作具體落實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一方面,低學段的小學生依舊保留著“玩”的天性,規規矩矩的課堂環境會嚴重抑制學生的創造力,教師為了將學生的潛在能力挖掘出來,就是要扮演課堂氣氛活躍者的形象;另一方面,語文學科本身的知識體系比較龐大,且知識內容抽象性特征明顯。教師在日常教學過程中,應通過多樣性實踐教學方法調節策略,解決課堂學習過程審美疲勞的問題。
比如嵩口中心小學語文教師進行《烏鴉喝水》課文教學時,就主要是通過課堂教學方法多元、靈活的渠道,打造經典課堂。教師以課堂提問為導入方式,以多媒體展示一個裝有半杯水的瓶子,然后向學生提問如何能夠喝到里面的水。學生在課堂中進行了簡單的討論,教師以學生的探討結果為切入點,逐步將課文內容引入到課堂中;在課文分析過程中,教師又采取了角色扮演的教學方式,請學生分段進行扮演、閱讀,教師則作為故事的引導旁白,幫助學生一步一步進行課文內容的解讀;最后將學生在課堂中學習的要點串聯起來,創建一個完整的語文知識學習體系,對學生聽說讀寫等方面進行能力評估。
教師在日常教學過程中,善于從學生的玩趣點入手,合理進行學習內容和學習課堂環境的靈活性安排,其過程不僅豐富了課堂內容的表現形式,還實現了抽象知識到具有形態的轉變,授課方式適應了小學低年級學生的能力提升需要。
(三)突出課堂的民主、自主化優勢
語文學科教學方式與其他學科不同的是,語文屬于母語教學,能夠與學生日常生活的各個方面結合起來。課堂學習過程,不過是將零散的語言學習過程聚集在一處,為此,教師在課堂授課期間,應充分發揮母語教學的優勢,讓學生自主進行交流、分析,以彰顯民主課堂中學生與教師之間的協調性和多元性。
比如嵩口中心小學低學段教師進行《難忘的潑水節》一課教學時,就主要是從民主課堂打造的層面入手,將本次課堂授課實踐的要點整合為教師以“傳統民族節日介紹”為課前互動研究課題,指導學生對自己喜歡的傳統節日進行信息收集,然后指定學生對“傣族潑水節”進行資料整理,做好前期資料準備工作;教師在課堂中先請學生說一說自己收集到的資料信息,然后結合課文內容,再詳細分析“潑水節的難忘之處”;教學過程中,教師還不時地運用“請找出你認為寫的優美的句子,你認為對潑水節內容描詳細的部分閱讀出來”的問題引導法,幫助學生自主地進行課文內容中理解能力和語言感召能力等方面的引導剖析。
小學低學段學生的語言應用能力和思維導向結構還不夠成熟,但他們完全可以憑借教師的引導,將零散的認知內容整合起來,繼而形成完整的語言知識內容結構,教師在日常教學過程中,正是利用了學生的這一特征,實現了教學知識結構的科學性劃分。
(四)做好課后歸納與總結分析
為了打造經典、具有魅力的語文學科授課課堂,實際進行教學工作安排時,教師也應注意在實踐后進行相應的反思與總結,從而不斷提升自己的學習高度,這樣方可實現學科知識學習過程循序漸進地提升。比如教師在《蜜蜂引路》課文教學后,就分別從字詞學習情況,課文情感感知狀態,以及學生的課堂學習反饋參與能力等方面進行反思,發揚學生課堂基礎知識學習效果較好的優勢點,分析課堂中學生的學習主動參與能力不夠的原因,彰顯語文教學魅力,打造經典語文課堂。
三、結語
綜上所述,以小學1—3年級為例,探究彰顯語文教學魅力,打造經典語文課堂方式分析,是國內教育改革工作全面推進的理論歸納。在此基礎上,本文通過課堂教學目標、思路明確,課堂教學方法多元、靈活,突出課堂的民主、自主化優勢,做好課后歸納與總結分析,分析優質課堂開展渠道,為教育實踐提供新思路。
參考文獻
[1]吳學燕.小學低段語文課堂教學策略[J].江西教育,2019(27).
[2]周鳳.中華傳統美德故事融入小學低段課堂教學的途徑與策略——以小學低段道德與法治和語文課堂教學為例[J].小學教學研究,2019(24).
[3]湯春亞.主體參與,合作互動——以小學低段語文學習為例談小班課堂學習[J].語文教學通訊,20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