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良鴻
“賦能”是近年來管理領域的一個熱門詞語,按照《賦能》一書的描述:“賦能”的本質是組織權力的下放,將過去集中在少數人手中的權力合理賦予基層個體,讓他們在明確組織目標和堅持一些基本原則的基礎上“自行其是”,以提高組織應對不確定性風險時的靈活性。
一個公司的組織運營,概括來說有人、財、物三大要素,這些要素具體體現在落實企業戰略、衡量企業經營業績、確定企業利潤目標、管理日常運營等方面。做同樣的業務,不同的組織在這些問題上對人、財、物會采取不同的方式,其結果也就各有不同。組織運營是企業經營活動的主要行為。組織運營是組織管理的主要方式,它通過完善企業運營機制和人的管理來實現企業效率的提升,包含企業戰略、組織經營、領導力三要素。其中,企業戰略是組織運營的依據和方向;組織運營是企業戰略落地實施的載體;領導力在組織運營中發揮重要的激勵作用(見圖1)。

為什么說企業戰略是組織經營的第一要素?這是因為,一方面,企業戰略決定了組織經營的方向。企業戰略是指對一個企業或組織在一定時期的全局的、長遠的發展方向、目標、任務和政策,以及資源調配做出的決策。企業戰略如果沒有路徑分析,沒有科學、清晰和準確的目標,組織經營就將失去方向。
另一方面,企業戰略決定了組織的結構。美國著名管理專家小艾爾弗雷德·杜邦·錢德勒對通用汽車公司、杜邦公司等70家大型公司的發展歷史進行了研究,發現各個公司在處理經營戰略與組織結構的關系上有一個共同特點,即在企業選擇一種新的戰略后,由于管理人員在現行組織結構中擁有既得利益,或不了解經營管理以外的情況,或對改變組織結構的必要性缺乏認識,使得現行組織結構未能立即適應新的戰略而發生變化。直到管理出了問題,企業效益下降,管理者才將調整組織結構列入議事日程。組織結構改變以后,保證了經營戰略的實施,企業的盈利能力才會大幅度提高。因此,錢德勒得出一個著名的結論:組織結構服從于企業戰略。具體體現在四個方面(如表1所示)。
如果說企業戰略指明了企業要做的正確的事,那么組織運營則通過正確地做事來實現企業戰略。組織運營是指合理地組織生產力,使供、產、銷各個環節相互銜接,密切配合,人、財、物各種要素合理結合,充分利用,以盡量少的勞動消耗和物質消耗,生產出更多的符合社會需要的產品。組織運營是企業戰略落地實施的載體與重要保障。
要想保證企業戰略的落地實施,首先必須認識到組織運營管理目前面臨的問題。一是信息不對稱、不及時。比如,成本、銷售、財務的“指標”對不上,從而可能影響決策;套路不統一,各自為戰;項目隱藏問題,不直接暴露問題。二是預見力不強,總會有一些“意想不到”的工作出現。比如,開發計劃調整,方案顛覆,有缺漏項等。三是各專業行動不協調,分工協作關系不清。比如,這件事到底該誰干?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給自己留足時間,不管別人能不能干。四是決策反復,效率不高。比如,公司決策成了制約項目開發計劃的關鍵路徑;會前討論不充分,決策會反復決策;凡事“三拍”(拍腦袋、拍胸脯、拍大腿)。這些問題的核心癥結是決策效率、質量不高;執行力不強、決策事項實施效果不佳;對項目開發全流程的關注不夠、風險預控能力不強;各專業人員對于全局經營問題并不關心,只關心個人的任務。

在具體的運營管理實踐中,要重點協調好部門之間的關系,以使其發揮最大效能。比如應對部門之間相互推諉、相互扯皮的狀況,在必要的管理動作無效的情況下,還有很多辦法可以解決問題,其中最直接有效的做法就是部門重組。哪兩個部門扯皮最嚴重,就直接合并到一起。有些人認為一些“關鍵”部門永遠不會動,其實根本沒有那回事!部門與崗位職責定得再清,也不可能萬無一失。何況實際工作中市場千變萬化,企業業務也將隨之變化。因此,對待運營管理,并非死抱“條條框框”,死磕“職責”,而更多的要靠員工對企業文化的認同,在共同價值觀的指導下,發揮主觀能動性,積極、靈活地履行職責。只有這樣,才能確保企業戰略的落地實施。
領導力的含義體現在“激勵追隨者達成更高目標的能力”上,其本質是影響力。影響力源于個人魅力。對領導者而言,我們可以獲得組織賦予的現實的權力,但如果沒有人格魅力,我們就難以擁有忠實的追隨者。在組織運營中,一方面要充分發揮領導者對組織的影響作用,另一方面要充分發揮領導力的激勵功能。這是企業戰略落地實施的必要條件。
在組織運營實踐中,領導者要充分發揮領導力的激勵功能,調動員工的主動性、積極性、創造性。為此,需要創造個體目標與組織目標,包括企業戰略所制定的目標,一致的管理環境;激發員工的工作熱情,提高工作效率;滿足員工的歸屬感、尊重和榮譽的需要;為員工創造和提供進一步發展的機會。真正做到賦能組織,激勵組織成員實現組織目標,鍛造一支高績效的團隊。
作者 中國管理科學研究院新興經濟產業研究所客座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