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為什么活字印刷術引領歐洲走出了黑暗的中世紀,而中國的畢昇卻沒有成為宋代著名出版人?為什么可口可樂的競爭對手不是百事可樂?華為和蘋果如何在日本市場擊敗日本手機?網游、手游高利潤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快消一切”如何成為消費時代的最強音?舊時代的暴利從何而來?如今什么行業最有前途?
這一切,都可以歸納在一個現象之下——跨界競爭。
來自同一維度的競爭,可見、可防、可與之一戰;而那些看不見的對手,卻令人防不勝防??缃绲膶κ?,猶如天花病毒進入南美、野貓進入澳大利亞,生態災難,降維打擊,所見即所滅,秒殺亦絕殺。
小到個人職場的奮斗,大到跨國公司的戰略規劃,在競爭泛化的當下,發現、分析、了解、學習乃至戰勝這樣的對手,是這個時代的需求。
跨界,不僅是個人發展之需,亦關乎生死存亡之急。
前幾年國內很流行一個詞,叫做“斜杠青年”,指同時或連續從事多個職業的青年勞動者。然而在分工細化、競爭激烈的當下,僅是做好本職工作就足以讓人筋疲力盡。所謂的多面手,更有可能是多面平庸。若不想“窮忙”,多個技能之間不應是“并列”關系,而應是“遞進”關系。
2002年,普林斯頓大學心理學教授丹尼爾·卡尼曼獲得了諾貝爾經濟學獎。卡尼曼自稱“從未學過經濟學”。就是這樣一個經濟學的“門外漢”,在瑞典皇家科學院的新聞公報中,被形容為“將心理學的深入分析融入經濟學,從而為一個嶄新的經濟學研究領域奠定了基礎”,成為“行為經濟學”的開山鼻祖。
跨界,是利用不同技能間的信息差獲得額外優勢,從而實施彎道超車、降維打擊。
“跨界青年”不僅活得漂亮,更活得輕松。
一個人的命運,不僅要看個人的奮斗,還要考慮歷史的進程。個人職場的興衰,從小處看,受到經營者決策的影響;從大處看,由大形勢決定,即所謂的“行情”。傳統農業“靠天吃飯”,所謂的天,不是指神仙、上帝,而是指外在的客觀條件?!疤臁睕Q定了傳統農業的基本盤,“行情”決定了個人職業的基本盤。所謂形勢比人強,行情大過天。
早年的行情像一輛公交車,趕上了就是人生贏家,趕不上只能坐地大哭;如今的行情是一輛高鐵,風馳電掣,永遠都追不上,必須提前到站、安檢、檢票,早早地在站臺的風口中等候,瞅準轉瞬即逝的上車時機。
跨界,是給遲到者的一個改簽的機會,是利用本行業的相關積累,去尋找新的站臺提前占位,伺機而動。
在商業生態系統中,行業和職業間的跨界競爭倏忽而至,渺小的個人選擇在大時代中隨風飄搖。在馬車的年代,做得最好的馬車也敵不過汽車。那么當下,下一個風口又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