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清泉

雖然我國自2010年起就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保險法》,社會保險在法律框架體系上逐步走向成熟和規范,但是,社會保險具有非常強的政策性和實操性,由于我國各地發展情況不一,地方經辦實操差異很大。本文將詳細解析全國社??圪M賬單差異原理以及單位HR應對策略。
社保設計原理與個稅設計原理有一定差別,目前還不能簡單套用,這體現在如下幾方面:
1.按日計算與按月計算:用工與計薪是按日計算的,但社保繳納是按月計算的;且個稅計算是所得額按減除費用之后來超額累進計算,但是社保費有繳費基數最低下限和最高上限,遇到不足月的情況就容易出現復雜問題,最典型的是首月入職和末月離職的兩種不足月情況。
2.繳費義務與待遇權利:個稅的單方義務屬性會更強,但社保制度設計的權利義務對等性十分明顯,所以社保一方面要強化征繳義務,另一方面也要防范逆向選擇投機騙保等;目前社保是自行申報,確實存在信息不對稱,所以應該即時申報,不能像個稅一樣后置到次月再申報。社保實操經辦中各地一般把經辦申報與繳款入庫分開,申報要求實時操作,繳款按照月報匯總繳納。
3.當期消費型與長期積累型險種:險種也分不同類型,對于養老保險這種長期積累型險種來說,主要是累積繳費年限問題,由于年限長、代價大,投機會出現在臨近退休或者買車買房等公共政策掛鉤年限時;但對于醫療保險、生育保險、工傷保險等可能存在當期消費型的險種來說,會存在即時待遇申領沖動,必須要考慮防范騙保風險。
因此,單位HR在處理社保經辦實務時,既要關注扣款問題,又要理解社保公共機構的基金平衡、權利義務對等、逆向選擇防范、打擊騙保等原理,避免簡單套用。
這是單位HR在理解全國社保業務扣費邏輯時的疑難點。目前,在入職增員實操方面,主要存在兩種情況:
1.當月申報當月增員:以月底截止日前在庫人員為基礎計算生成當月月報,期間人員異動以最終為準。那么,當月入職人員如果當月申報了增員,就會產生當月費用。
2.當月申報次月增員:以月初在庫人員為基礎計算生成當月月報。那么,只要當月月初未在庫,無論當月是否后續再有新增入職,都只能從次月起產生費用。
目前,在離職減員實操方面,也存在兩種情況:
1.當月申報當月減員:以月底截止日前在庫人員為基礎計算生成當月月報,期間人員異動以最終為準。那么,當月離職人員如果當月申報了減員,就不會產生當月費用。
2.當月申報次月減員:以月初在庫人員為基礎計算生成當月月報。那么,只要當月月初在庫,無論當月是否后續離職,都會產生當月費用。離職人員申報減員后次月才能不產生費用。

在單位HR和第三方服務商實操中,一般把第一種申報和繳費同月的俗稱為“順賬”,第二種申報和繳費錯月的俗稱為“扭賬”(這兩種說法并非法律術語或社保經辦正式術語,只是為方便區分的口頭說法)。
從社?;鸢踩暯莵砜矗芭べ~”規則是利用時間延遲(申報和繳費錯月)來規避投機或逆向選擇,是最有利最嚴格地保護社?;鸢踩?。例如,如果允許增員的申報和繳費同期,就有可能出現帶病投保或者先受傷再參保的逆向選擇騙保可能性;如果允許減員的申報和繳費同期,就有可能出現月初領取待遇月末減員,當月完全不用繳費的可能性。但“扭賬”規則也有缺點,其邏輯的理解難度要高于“順賬”,而且入離職當期申領待遇還是小概率事件,因為小概率事件而對所有參保人全量限制,方法上仍可以優化改進。目前大部分城市還是采用“順賬”的正常邏輯規則。
增減的組合情形下,會出現俗稱“正常”“半扭”“全扭”三種情形。從基金安全角度,“扭賬”的做法降低了社?;痫L險,但是從參保單位來看,會極大增加單位HR的理解難度和解釋成本,尤其是月初離職的情況下單位可能還面臨向員工追款的難題。
單位HR在發薪扣社保時,要注意幾個關鍵細節:
1.以社?!吧陥蟆睘榭劭睿且陨绫!皩嵗U”為扣款。個稅向稅局申報和繳款入庫時間差很短,與之不同,社保申報經辦和繳款入庫時間差往往要更長;而更重要的是,社保在申報經辦時,已經確定了參保身份、繳費基數、增員時間等,月報匯總后即已經形成了“債務”,次月不按月報繳納會形成單位欠費。所以,社??劭顟爸没?,以避免企業風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