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雖然有些人喜歡懷念過去,但更多的人還是喜歡著眼未來,因為在后者的眼中,未來會比現在更好,能給他們帶來希望。憧憬未來的人,通常好奇未來和現在會有什么不同,以便及早做好準備。想要了解未來,就需要將許多重大事件置于歷史大環境下進行考量。
在一個平穩發展時期,過去權威的經驗是有用的。但是在新技術革命時期,新思想就比過去權威的思想更重要。在這種前提下,人類唯一能做的就是接受新事物,而不是固守舊經驗。
所謂推力,就是用各種方式向你推銷事物,比如通過廣告推送商品信息。所謂拉力,就是由于自身需求而主動獲取事物, 比如你主動在網上學一門慕課(MOOC)。過去,很多自上而下的推送都在主導我們的行為。
但是,在互聯網時代,分散式、來自底部的主動需求正不斷涌現,被動推下的事物就失去了原先的價值。為什么谷歌的搜索廣告效果好、價值高,而各種平面展示的廣告效果差、價值低?就是因為拉力優于推力。
在能夠預測未來的年代,看到地圖就能找到路,但有一個前提條件,就是從過去到今天,道路的變化不大。如果一個城市的道路每天都在改變,地圖就失去了意義。但是在未來,很難畫出一張準確并具有時效性的地圖,過去的老地圖也失去了價值。在這種情況下,學會使用指南針找準方向,要比按圖索驥更有意義。
很多人都覺得最好能進入一個越老越吃香的行業,等年紀大了,工作才會比較輕松安全。這種想法在未來可能要令那些人失望了,因為過去的權威會失去它的作用。真正安全的,恰恰是擁抱風險。
重大的發明往往不是眼光平庸的人所能看懂的,如果過于服從現有的安排,就不可能出現重大發明。創造力需要擺脫束縛才能發揮作用,而這件事看起來就像是一種叛逆行為。
對大多數人而言,更有意義的是先成為一個專才,之后,如果能發展為通才固然好,如果不能,也要具有調動資源的能力,形成優勢互補。
反過來,如果一個人沒有一定的優勢,就沒有人愿意與其進行能力上的互換。對一個組織而言,這一條原則可以理解為多元文化的重要性。在一個組織中,人才的多樣性比單一化更有優勢。
力量很重要,通常力量越大,事情越容易推進。但是,由于未來的不確定性以及局部失敗的必然性,我們需要一個能抵御災難性故障的系統,以免因為局部的錯誤毀掉大局。在面臨“風暴”時,韌性的作用更易顯現。
真正具有競爭優勢的是一個體系,而非一個特別強大的個體;是一套能夠保證不斷成功的制度,而不是一個天才的個人行為。
在系統論出現之前,人們通常認為整體等于部分之和。但是當人們開始研究個體或社會這一類復雜的系統時,就會發現整體未必等于部分之和,優化每一個個體未必能達到整體最優的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