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韜 曹夢真 徐靜怡



摘? ?要:以建設廣西面向東盟金融開放門戶為背景,梳理分析廣西與東盟跨境金融合作演進歷程、發展現狀及存在的突出問題。研究發現,廣西與東盟跨境金融合作面臨金融發展水平差異較大、跨境金融監管合作力度不足、跨境金融信息合作平臺建設尚不完善、政策效果顯現不足等困境。鑒于此,廣西應積極建設金融開放門戶南寧核心區,通過南寧輻射周邊市縣,優化社會融資結構,推動監管部門協調運行,加強跨境金融信息合作交流,以金融科技創新激發政策活力,內聚外合、縱橫聯動,全力推動廣西與東盟跨境金融合作,并以金融開放門戶建設為契機,通過高水平開放帶動廣西經濟高質量發展。
關? 鍵? 詞:金融開放門戶;跨境金融合作;金融監管;金融信息;金融科技
中圖分類號:F832.7; F125.4?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2096-2517(2020)03-0060-10
DOI:10.16620/j.cnki.jrjy.2020.03.007
一、引言
廣西地處中國西南地區, 是西部地區惟一沿海、沿江以及沿邊的多民族省份自治區,也是我國惟一與東盟部分國家陸海相連的省份。毗鄰粵港澳大灣區,為廣西建設面向東盟金融開放門戶提供發展經驗、資金流、金融產業商機等,廣西獨特的地理位置優勢使其經濟價值和戰略意義不斷凸顯。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賦予廣西“三大定位”:構建面向東盟的國際大通道、打造西南中南地區開放發展新的戰略支點、形成“一帶一路”有機銜接的重要門戶。無論是面向東盟開放合作還是推進“一帶一路” 建設都需要金融服務體系的強有力支撐。然而,受歷史遺存問題影響和實體經濟發展水平的限制,廣西金融行業起步較晚、發展緩慢,雖近幾年金融基礎設施建設不斷完善, 綜合實力有所增強,但區內金融結構、 貿易融資供需結構不夠合理,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仍較為突出[1]。銀行貸款仍是社會融資規模的絕對主力,中小企業對廣西與東盟國家的貿易貢獻逐步上升, 融資需求日益增長,但難以達到現有融資業務要求,金融機構偏好于為大型企業和集團提供融資,導致貿易融資結構供需失衡。整體上,廣西地區的金融發展水平難以滿足“一帶一路” 境外項目建設與跨國公司投資經營需要,不能為其提供較匹配的金融服務。因此,廣西亟需改善金融環境,提高金融服務水平。
2018年12月28日,《關于印發〈廣西壯族自治區建設面向東盟的金融開放門戶總體方案〉的通知》(以下簡稱《總體方案》)發布,標志著廣西建設面向東盟的金融開放門戶正式進入實施階段。廣西應牢牢抓住機遇深度融入國家開放戰略,把建設面向東盟的金融開放門戶作為推動廣西自貿區后發趕超跨越發展的關鍵點[2],不斷完善跨境金融合作交流機制,以高水平開放帶動金融實力提升,引領高質量發展。
根據《總體方案》提出的主要目標,本文聚焦于廣西與東盟跨境金融合作交流機制的建設,圍繞跨境金融監管合作、跨境金融信息合作及中國—東盟跨境重大項目信息平臺建設展開細化分析研究。通過總結分析廣西與東盟跨境金融合作現狀及當前面臨的困境,以期更加明確廣西在方案實施過程中的定位,對廣西在未來方案實施過程中的戰略選擇提出針對性的建議。并以此為基礎結合方案中的其他任務進行交互研究,對于推動廣西地區趕超跨越發展,促進中國與東盟國家開展多領域多層次的經貿合作,提升人民幣在東盟國家的使用率具有借鑒意義。
二、跨境金融合作文獻回顧
對于跨境金融合作的研究涵蓋跨境金融監管、跨境融資、跨境結算、跨境資本流動、金融數據跨境流動及跨境金融服務稅收制度等諸多方面。 參照《總體方案》提出的主要目標和主要任務,重點對人民幣跨境結算、跨境金融監管合作、跨境金融信息合作以及廣西與東盟跨境金融合作,主要從兩大方面、四個角度對相關研究進行回顧。
(一)人民幣跨境結算
關于跨境結算,學者們圍繞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業務的發展狀況、影響因素及其套匯套利機制展開了研究。例如,劉洪鐸等(2018)對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跨境人民幣結算業務的發展現狀和制約因素進行剖析,并從推動金融制度改革、完善人民幣的回流渠道等角度提出了相應的建議[3]。李金凱(2019)、劉麗娟等(2020)構建實證分析模型,研究發現多維文化異質性、匯率波動、進出口貿易、自由貿易協定、貨幣政策等因素對我國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具有重要影響[4-5]。王慶龍等(2019) 構建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流量模型考察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中的套匯套利機制及其時變特征,分析發現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的投機屬性導致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收付比長期受套匯行為影響,且套匯行為存在自我收斂機制[6]。
(二)跨境金融監管合作
對于跨境金融監管合作, 諸多學者從證券市場、原油期貨市場、跨境人民幣業務和資本流動等方面展開研究。崔孝和(2019)對中美跨境證券監管協作機制展開比較研究,認為應加大我國證券法域外管轄權立法力度,強化司法治理與創新[7]。龐貞燕等(2018)從跨境人民幣業務監管角度結合業務實際探討了監管模式、監管方法和工具的選擇,指出應完善跨境監管法規,加強執行力度,建立追責機制,為跨境金融監管營造更好的制度環境[8]。廖凡(2018)著重分析了跨境金融監管合作的法制出路,認為監管“硬約束”的缺乏,監管標準和監督機制的嚴重不足以及危機驅動型的監管合作特征,是制約跨境金融監管合作的主要問題所在[9]。
(三)跨境金融信息監管合作
數據跨境流動已成為當前全球經濟和金融體系運作的必要條件,隨著金融數據跨境流動日益頻繁, 學界對跨境金融信息合作的重視程度不斷提高。例如,王遠志(2020)基于對金融數據跨境流動主要模式的比較及我國銀行金融數據跨境流動的規制現狀分析,認為未來對銀行金融數據的跨境流動的規制應在明確金融監管部門特殊規制權限的基礎上,根據數據跨境流動的需求類型建立有區別的規制模式[10]。李偉(2020)提出應盡快出臺金融領域跨境數據流動規則, 以便金融機構調整制度,監管機構切實監測和管控數據跨境風險,更好地保護信息主體和金融消費者合法權益[11]。
(四)廣西與東盟跨境金融合作
在《總體方案》出臺前,學者們主要從國家宏觀層面,分析中國—東盟跨境金融合作現狀和制約因素,如申韜等(2017)提出了中國—東盟金融合作機制與路徑[12]。隨著廣西建設面向東盟的金融開放門戶上升為國家戰略,聚焦于廣西與東盟國家跨境金融合作的文獻迅速涌現。黃志勇等(2019)指出面向東盟的金融開放門戶政策是廣西自貿區的獨特優勢和先行優勢,把建設面向東盟的金融開放門戶與建設廣西自貿區結合起來,將形成全面深化改革和擴大對外開放的疊加效應和擴大效應,建議將建設面向東盟的金融開放門戶作為廣西自貿區實現后發趕超跨越發展的關鍵點[2]。吳望春等(2019)基于SWOT方法分析了廣西建設面向東盟的金融開放門戶的優勢、劣勢、機遇和挑戰,認為應通過建設南寧金融中心,鼓勵金融機構國際化經營及建立金融數據平臺等措施深化金融開放門戶建設[13]。申韜等(2019)采用因子分析方法測度東盟10國金融業發展水平,將東盟10國的金融業發展水平劃分為高、中和低三類,分類剖析了雙邊金融合作的現實需求和潛在需求,為實現國家政府之間的頂層制度設計有機銜接和雙邊金融市場、金融機構之間的基層互動奠定基礎[14]。李炳程(2019)強調開發性金融的重要性,認為應運用開發性金融引領和帶動金融開放門戶需求建設,通過完善制度支撐體系、構建良好的社會信用服務生態體系以及加強金融服務創新等建立基于開發性金融支持的金融開放門戶建設的實施路徑[15]。劉方等(2020)通過構建中國—東盟金融合作指數測度了雙方金融合作水平和成效[16]。
三、 廣西與東盟跨境金融合作發展演進及現狀分析
(一)廣西與東盟跨境金融合作基礎
雙邊經貿合作穩定是推動金融合作的重要基礎。 廣西積極推動與越南等東盟國家的貿易往來,加強雙方的經貿合作,貿易規模不斷擴大,貿易市場逐漸多元化。由圖1可以看出,2011—2018年廣西對外貿易進出口總額呈波動上升趨勢, 除2016年和2017年對外貿易出現貿易逆差, 其余年份廣西對外貿易出口均大于進口, 處于貿易順差狀態,說明廣西的出口能力較強。廣西出現貿易順差能夠刺激區內產品的需求,進而增加產品供給量,推動廣西區內經濟發展,為進行跨境金融合作創造良好的經貿環境。 表1廣西總體經濟指標數據顯示,2018年廣西國民生產總值保持了良好的增長趨勢,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總額的增長說明廣西區內經濟發展不斷采用先進技術, 進一步調整經濟結構,增強了廣西的經濟實力;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增長反映了廣西人民物質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側面反映了居民消費需求有所增長, 刺激區內經濟;地方財政收入的增加為廣西進行跨境金融合作提供了經濟支持。2018年廣西跨境人民幣結算金額回升,自2010年開展跨境人民幣結算試點以來持續在西部12省區市和9個邊境省區中位居首位①,在跨境人民幣結算業務中積累的豐富經驗有助于促進廣西與東盟跨境金融合作開展,推進人民幣國際化進程。
(二)廣西與東盟跨境金融合作演進歷程
2013年11月,中國人民銀行等十一個部委聯合印發《云南省廣西壯族自治區建設沿邊金融綜合改革試驗區總體方案》, 廣西沿邊金融綜合改革試驗區建設大幕開啟。
2014年4月, 廣西在全國邊境省份中率先開展了個人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試點,將個人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試點區域由東興國家開發開放試驗區拓展至整個沿邊金融綜合改革試驗區,將業務種類拓展至跨境電子商務結算業務,并進一步簡化結算手續。
2017年中國與東盟金融合作穩步推進,“疊加效應”明顯,中國銀行廣西分行等7家金融機構成為第一批參與行和報價行,人民幣在東盟國家“話語權”進一步加大。
2017年9月,廣西深化面向東盟的產能合作,統籌全區外經貿發展專項資金和促進“走出去”專項資金,支持產能合作項目200多個。
2018年11月, 中國—東盟金融合作論壇在廣西南寧舉行,論壇就中國東盟金融合作與大數據平臺建設、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與匯率走廊等中國—東盟金融的各個熱點問題展開學術研討。
2018年12月, 中國人民銀行等13部委印發《廣西壯族自治區建設面向東盟的金融開放門戶總體方案》, 標志著廣西建設面向東盟的金融開放門戶正式進入實施階段。
2019年9月,第十一屆中國—東盟金融合作與發展領袖論壇暨建設面向東盟的金融開放門戶峰會在廣西南寧舉辦,中國、東盟等國金融領袖共同謀劃開放門戶建設。
2020年2月, 廣西自貿區試驗區將突出中國—東盟開放合作先試先行、沿邊特色、陸海聯動,建設引領中國—東盟開放合作的高標準高質量自由貿易試驗園區。
(三)廣西與東盟跨境金融合作現狀
1.跨境金融監管合作現狀
廖凡(2018)指出跨境金融監管合作大體可以由雙邊和多邊兩種途徑進行[9]。其中雙邊途徑的典型代表是美國跨境證券監管合作(SEC),簽署諒解備忘錄是該途徑合作的主要形式。諒解備忘錄雖不具備強制執行力,但是對簽署的雙方有一定的監管能力和約束力,因此廣西與東盟的跨境金融監管合作現狀可由雙方簽署的諒解備忘錄來表現。表2為廣西與東盟部分國家簽署的諒解備忘錄。廣西的部分機構雖與東盟國家簽署了相關項目的合作備忘錄,但是數量仍然較少,國家及業務覆蓋范圍不足,因此廣西與東盟在跨境金融監管合作上仍有較長的路要走。
除簽署相關諒解備忘錄外,2017年11月, 廣西政府建立跨境反假貨幣工作(南寧)中心,在此基礎上,跨境反假貨幣工作防城港分中心和東興工作站成立并正式運行,對廣西與東盟跨境結算進行有效監管, 減緩中越邊境地區的假幣使用現象。2018年6月, 跨境反假貨幣工作百色分中心正式揭牌成立,百色市作為廣西面向東盟開放合作的前沿和窗口,大力支持南寧中心工作。2018年9月,跨境反假貨幣工作防城港分中心積極推動轄內邊境地區商業銀行加強與越南邊境銀行機構的反假貨幣交流合作,主要措施是推動各銀行舉辦培訓會和反假宣傳交流。中國—東盟信用評級動態監測等金融改革創新工作也取得重大突破。2019年2月,國家外匯管理局防城港市中心支局同越南農業及農村發展銀行廣寧東分行、投資與發展銀行芒街分行主要負責人就中越兩國現鈔跨境調運需求、現鈔來源與使用情況以及開展現鈔跨境調運存在的問題與政策障礙等方面進行座談,增進中方監管機構與中越銀行的交流,推動中越跨境金融監管交流合作。
2.跨境金融信息合作現狀
跨境金融信息合作是推進金融開放門戶建設的重要措施。廣西與東盟的跨境金融信息合作也卓有成效。2015年11月26日,南寧跨境金融信息服務基地掛牌成立,該舉措是實施中國—東盟信息港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將有效推動中國—東盟自貿區內金融信息資源的互換與共享。2016年,廣西欽州建立中國—東盟華為云計算及大數據中心,通過政企合作進一步推動中國與東盟跨境信息合作。廣西區內相關金融機構也為推動跨境金融信息合作不斷努力。桂林銀行是廣西首個獲得越南盾現鈔跨境調運資格的城市商業銀行。桂林銀行與中國—東盟信息港股份有限公司簽署“跨境金融信息服務平臺”合作協議,雙方運用金融科技對貿易結算、跨境購付匯、貿易融資三大板塊進行整合,以建立全流程數據化、 可視化智能跨境金融信息服務平臺,提升廣西跨境金融信息處理能力,為沿邊金融生態圈提供金融支持,注入創新活力。桂林銀行引入“互聯網+邊貿”金融服務模式,提升跨境金融信息傳遞效率, 著力解決邊境實體企業的融資問題。2019年6月27日,中國人民銀行防城港市中心支行、東興市支行聯合東興市人民政府在東興市互市貿易區共同舉辦中越銀行業金融機構保護金融消費者權益自律公約簽約儀式,《自律公約》的跨境聯合簽訂,為下一階段推進中越銀行機構之間的信息溝通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3.中國—東盟跨境重大項目信息平臺建設
除區內金融機構積極為跨境金融信息合作注入活力外,廣西政府也在中國與東盟跨境信息平臺建設上謀求創新。2015年中國—東盟信息港正式啟動建設,以深化互聯互通、加強信息合作為基本內容, 致力于提高中國與東盟信息化水平,推動跨境信息交流與合作。2018年, 廣西通過與阿里巴巴、華為、中興和建設銀行等建立戰略合作關系,以此推動中國—東盟信息港建設。在信息共享平臺建設上,中國—東盟信息港正加快推進中國—東盟信息港大數據中心建設、 中國—東盟信息港小鎮建設, 穩步擴展中國—東盟信息港云計算服務能力,大力提升中國—東盟大數據服務能力等,為中國—東盟跨境重大項目信息平臺建設提供了基礎。
(四)廣西與東盟跨境金融合作成效
1. 推動金融改革。 金融是現代經濟的核心,近幾年,廣西加快金融開放步伐,深化和加強與東盟國家的金融合作,沿邊金融改革逐漸從“淺水區”向“深水區”邁進。其中廣西24家銀行的332個分支機構開辦了跨境人民幣業務,3350家企業辦理了人民幣跨境結算,112個國家和地區與廣西發生跨境人民幣收付①。2018年11月, 中國東興—越南芒街人民幣越南盾現鈔雙幣跨境調運業務正式啟動,標志著中國東興、越南芒街兩地銀行開辦毗鄰國家現鈔業務的新時代正式到來,廣西全面建設面向東盟的金融開放門戶翻開了新的篇章。
2. 貿易投資便利化。廣西已成功搭建面向東盟的外幣現鈔跨境調運通道,且沿邊現鈔跨境調運的市場活躍度不斷提升,目前廣西人民幣跨境調運工作已向常態化發展[17]。各大銀行及其他金融機構也紛紛開展外幣現鈔跨境調運業務, 如中國銀行、中國農業銀行、桂林銀行等。其中中國銀行成功辦理廣西首筆人民幣現鈔跨境調運業務。該項業務對中越邊境貨幣兌換方式進行了創新性改革,取消非正規渠道的“地攤銀行”,在廣西與越南之間構建幣種兌換及人民幣現鈔供應的正規渠道,進一步增加人民幣在東盟市場的使用率、 流通性及認可度,提高了人民幣的國際地位。除商業銀行外,2010年國家開發銀行發起設立中國—東盟銀聯體,加強中國與東盟之間的金融合作,促進貿易和投資便利化。
3. 加強了跨境金融合作的金融基礎設施建設。隨著沿邊金融綜合改革試驗區的推出,廣西積極加強相關金融基礎設施的建設,如搭建區域性跨境人民幣業務平臺(南寧),編制發布中國—東盟(南寧)貨幣指數,并且以廣西為樞紐,輻射港澳地區、東盟及南亞國家的廣西—東盟跨境人民幣資金匯劃高速路基本建成。 國家開發銀行聯合區政府連續主辦兩屆中國—東盟基礎設施互聯互通金融論壇,其中廣西分行實現向柬埔寨國內高速公路建設共授信15.6億美元,牽頭組建銀團進行支持。
四、廣西與東盟跨境金融合作困境
(一)廣西與東盟國家金融發展水平差異較大
廣西與東盟國家及東盟國家間在經濟金融發展水平與金融制度上存在較大差異,近幾年廣西經濟發展取得了長足的進步, 但由于經濟基礎薄弱,農村貧困人口較多, 且受實體經濟發展水平的限制,廣西地區金融結構不合理,銀行貸款仍是社會融資規模的絕對主力,社會資本使用有限,民間資本流動性較差, 區內金融機構境外輻射范圍較小。新加坡作為東盟國家中惟一的發達國家和世界第四大國際金融中心,金融體制健全,金融資源豐富;老撾、柬埔寨和緬甸經濟發展較為落后,金融結構不合理,金融資源匱乏。根據最優貨幣區理論,區域內經濟制度、經濟發展水平越相近越利于開展貨幣金融合作, 東盟國家經濟金融發展水平差異較大,不同成員國實施相同的金融政策會產生巨大的成本差異,增加統籌規劃跨境金融合作的難度[18]。此外,金融政策差異,如新加坡和馬來西亞對本幣跨境融資的限制,也將直接影響廣西面向東盟的金融開放門戶建設,阻礙跨境金融合作的展開。
(二)跨境金融監管合作力度不足
東盟金融合作具有危機驅動型特點,缺乏持久性和穩定性。1997年東南亞金融危機的爆發使東盟國家意識到釘住美元的匯率制度的危險性,激發了其金融監管合作動力, 于1998年簽訂《理解條約》建立東盟監督機制,但放棄盯住美元的局面未能長期持續。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爆發后,為化解危機、防范系統性金融風險,東盟十國及中日韓財長于當年5月發表聯合聲明同意落實“清邁倡議”多邊機制,加強東亞金融合作,但從2012年開始沒能取得多少實質性進展[19]。維護金融穩定和控制金融風險是跨境金融合作的前提,跨境金融監管和金融風險防控機制尚未建立,聯合監管不足將限制跨境金融合作的規模和范圍。
(三)跨境金融信息合作平臺建設有待完善
跨境金融信息不對稱, 阻礙銀企對接活動開展。廣西邊境口岸城市在金融創新改革上“先試先行”,面向邊境貿易開展跨境金融業務創新,但邊境產業園區的中小企業由于信息滯后和傳遞不及時,難以及時適應跨境金融創新業務。并且,大部分中小企業依托進口原材料進行落地加工,廠房由政府提供,除廠房外無其他抵押物,雖然政府為部分企業擔保,以廠房等資產盤活作為抵押,但由于推動信息傳遞的跨境征信平臺尚未建立、征信體系不完善,企業法人的信用審核、資質鑒別等無法有效進行,因此商業銀行與其合作意愿不強,不利于邊境地區金融機構及相關產業發展。
廣西—東盟數據信息交流共享、 大數據產業基礎設施建設方面有待進一步完善。廣西區內雖然陸續建設相關跨境金融信息交流平臺,但作用范圍僅限于邊境結算,資金規模小,僅處于信息對接的初級階段,大數據產業整體發展水平不足,沒有一個完整的數據信息交流平臺,仍限制著跨境金融業務的開展。
(四)跨境金融合作的政策效果顯現不足
東盟各國政治體制差異較大, 政治關系復雜、局勢多變,政策連續性不足將影響鐵路、港口等周期較長的基礎設施項目合作。 一是政治關系復雜,多重區域合作機制相互糾纏。僅中國與東盟共同參與的合作機制包括“10+1”“10+3”、瀾湄合作、RCEP、東亞峰會等,協議規則相互重疊,缺乏統一標準,存在多輪驅動、難以協調的問題[20]。廣西與東盟國家的跨境金融合作在眾多合作機制下展開,其難度與復雜度顯而易見。 二是政策連續性不強。例如, 中泰高鐵項目因泰國政局變動一度被擱置,2014年重啟后仍一波三折,20多輪談判后決定一期工程由泰方獨立融資, 于2017年12月正式開工。 東盟國家錯綜復雜的政治關系將增大經營風險,挫傷廣西金融機構開展跨境業務的積極性。
中國與東盟國家間存在的政治與安全互信赤字將增大協調難度,制約廣西與東盟跨境金融合作的開展。 中國與東盟國家政府政策溝通較為順暢,但社會互信不足,東盟國家民眾易受域外大國和非政府組織煽動, 爆發民族主義情緒影響合作進程,如2014年被擱置的中緬“皎漂-昆明鐵路”項目。主權違約風險的存在、社會互信不足將增加重大項目的談判和運營的不確定性。此外,廣西地區城商行經營靈活性較強,但規模較小、實力弱,而大型金融機構涉外業務上報總行審批時間長、 流程復雜,邊境地區銀行所提供的金融產品和服務由上級行制定,地方金融機構自主性缺乏、靈活性不足,影響政策實施效果顯現。
五、 金融開放門戶建設背景下廣西與東盟跨境金融合作戰略選擇
(一)優化社會融資結構,面向東盟金融市場因地制宜
積極爭取國家開發銀行、亞洲開發銀行等開發性金融機構的長期資金,開發性金融基于市場運作模式有利于提高政策支持力度和支持效率。盡快落實由國開金融公司、廣西投資集團、新加坡大華創投與法國凱輝基金四方共同籌備設立的廣西—東盟“一帶一路”產業投資基金。與已成立的絲路基金、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合作,支持廣西—東盟基建、能源等重點項目建設。增加直接融資比重,抓緊完善2020年4月份揭牌的深圳證券交易所廣西服務基地服務建設,聯合培育上市資源,發揮廣西應收賬款融資服務平臺作用,多渠道協作為企業跨境業務提供便利化、多元化融資服務支持。
金融門戶建設背景下,正不斷強化面向東盟國家的人民幣跨境結算、 貨幣交易和跨境投融資服務,因此金融機構應加快熟悉境內外發債、境內外結構化融資、 境內外資本市場投資等運作方式,因地制宜,針對東盟不同國家的金融發展狀況實施相應的措施。 對于新加坡等金融市場成熟的國家,廣西區內應積極創新跨境金融業務,以適應高層次的市場需求;對于老撾等金融市場落后的國家,可開展最基本的金融業務合作。為適應不同國家的金融需求,區內金融機構應加強對現有金融從業人員的培訓,特別是邊境地區或境外分支機構等直接從事東盟業務的工作人員, 采取多樣化的激勵手段,如建設金融人才公寓、一次性落戶等獎勵政策,吸引深港澳等地優質金融人才, 提高其專業素養、跨境業務服務能力與服務意愿。
(二)推動各監管部門協調合作,加強跨境金融監管力度
1. 充分發揮廣西南寧召開的中國—東盟金融合作與發展領袖論壇平臺作用, 加強監管對話,促進中央銀行與東盟國家金融監管當局就敏感和非公開信息的交換程序及條件簽署諒解備忘錄, 為廣西與東盟跨境金融監管合作奠定制度基礎。
2. 建議由中國銀保監會廣西監管局牽頭召開區內跨境金融機構監管聯席會議,強化對區內金融機構跨境業務監管的同時,積極與東盟國家金融監管部門就雙邊互設金融機構(或主要跨境金融集團)的資本財務狀況、外部風險環境等加強監管信息交流與監管行動協調,避免監管重復和空白。 深化防范金融風險雙向交流,探索建立廣西與東盟跨境風險評估、 防控和化解體系,定期聯合開展流動性壓力測試,深化對傳統金融業務、互聯網金融產品創新、金融科技的跨境金融監管合作, 加大跨境金融違法犯罪活動打擊力度,構筑抵御金融風險的“防波堤”,維護跨境金融穩定。
3.加強“政企銀”合作。由于企業跨境貿易、投資業務風險復雜,真實性甄別難度較高,銀行展業面臨一定的隱性風險。 區內金融機構可聯合海關、外匯管理等政府部門以及貿易、物流等企業建立數據交換共享渠道,與跨境電商全領域全物流數據和結售匯信息傳輸實時共享, 通過強化多方聯防聯控,提升金融監管與海關監管效率,完善反洗錢、反恐怖融資、反逃稅跨境監管,同時為供應鏈金融服務提供信息支持。
(三)密切跨境金融信息合作交流,加強中國—東盟跨境重大項目信息平臺建設
1. 進一步加強廣西與東盟多層次金融信息合作交流。一是利用廣西南寧東盟博覽會永久舉辦地優勢,加強政府間政策協商溝通機制,推動中國與東盟國家將雙邊本幣結算范圍擴展至全境;二是加強廣西與東盟國家金融系統在社會組織間開展深入交流合作,增強社會互信;三是推動廣西與東盟國家間普惠金融發展合作交流,依托廣西在普惠金融方面的成功推廣經驗,如移動支付便民示范工程建設、 金融服務進村模式探索、“扶貧供應貸”金融精準扶貧信貸產品研發等開展金融減貧合作,增強雙方金融“下沉”農村、服務“三農”和小微企業的能力。
2.推動跨境征信合作。發揮中國一東盟征信研究中心智庫作用,探索跨境信用標準對接、征信合作路徑與模式創新,全面整合廣西中小企業和農村信用體系、廣西信用信息共享平臺、廣西邊境口岸互市貿易結算互聯互通信息平臺,循序漸進建設基于大數據和區塊鏈技術的中國—東盟跨境征信平臺, 同時從技術和制度兩方面防范征信泄露風險。建設初期可通過政策吸引執業能力強、具備公信力的第三方征信機構與信用評級機構在廣西設立分支機構,對雙方合作項目、投融資和貿易往來企業提供信用評級、信用咨詢等服務。
3. 在跨境合作路徑的選擇上需要謹慎且主動。如在跨境監管較為嚴格的國家,可借鑒老中銀行成功經驗,通過投資持股“外資銀行”或共同出資設立境外金融機構方式,突破境外外匯監管限制,與當地金融機構開展直接合作,以母子聯動方式提供跨境金融服務,降低展業難度。在與金融開放度高、境內外機構合作意向明顯的國家開展業務時,可借鑒哈爾濱銀行等組建中俄金融聯盟等經驗,通過廣西區內與東盟國家金融機構牽頭發起中國—東盟金融機構合作交流平臺, 組建中國—東盟金融聯盟,推進廣西與東盟跨境金融、投融資項目、人才培養交流等方面的合作進展。
此外,依托中國—東盟信息港,整合現有廣西信用信息共享平臺、八桂金融合作平臺、北部灣跨區域信用體系與廣西邊境口岸互市貿易結算互聯互通信息平臺等,建設以廣西為支點面向東盟的跨境金融信息服務中心,為中國—東盟跨境重大項目信息平臺建設提供基礎。
(四)重點加強新金融跨境合作,以金融科技創新激發政策活力
廣西與東盟應重點加強新金融跨境合作。以區塊鏈金融為例,區塊鏈具備的去中心化、不可篡改、全程留痕、可以追溯、集體維護等特點,可以創造新的信用系統,不受任何法規政策的影響,并且改變傳統金融制度資源分配失衡的弊端[21], 能在很大程度上克服阻礙雙邊合作政策效應的問題,如部分東盟國家政策連續性不強、政治和安全互信赤字、 廣西地方性銀行靈活性高但規模不足等。“區塊鏈+金融” 在跨境金融領域實施應用已有先例,2020年5月12日, 首單利用區塊鏈技術實現的人民幣跨境結算順利完成, 具備可操作性,金融科技在跨境金融合作中的使用是大勢所趨。 加之,2019年10月12日廣西正式獲批跨境金融區塊鏈服務平臺試點,已具備平臺基礎和政策基礎。因此,需要重點加強新金融跨境合作,區內金融機構,尤其是以城商行為代表的地方金融機構應積極參與跨境金融區塊鏈服務平臺試點,通過“企業跨境信用信息授權查證”和“出口應收賬款融資(發貨后)”業務場景,降低跨境合作成本,提高跨境合作效率,拓寬企業信用信息來源渠道, 以金融科技創新激發政策活力,釋放政策效應。
(五)打造以南寧為核心的金融集聚區,促進境內外金融機構開展多層次金融合作
金融開放門戶建設的重要舉措在于廣西應協調資源配置,集中力量和資源在南寧五象新區打造中國—東盟金融城, 通過打造高質量的金融集聚區, 推動廣西與東盟跨境金融合作的創新發展,實現先導性、示范性效果。在建設過程中以高端服務業為龍頭,不僅要吸引銀行、保險、證券等傳統金融行業加入,鼓勵其設立面向東盟的區域性總部和職能總部,還應積極引進如阿里巴巴、騰訊等具有互聯網金融經營資質的企業,與東盟國家合作建立跨境電商支付平臺和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合作機制,為南寧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建設輻射東盟的跨境電商集聚區提供金融支持。
同時,廣西應加快構建“南向、北聯、東融、西合”全方位開放發展新格局,積極落實90多項示范效應強的配套金融改革事項和配套政策,以政策紅利激發市場活力, 進一步加強門戶基礎設施建設,優化營商環境,主動承接產業轉移,激發區內有效金融需求。借鑒香港在國際金融中心建設等方面的成功經驗, 與多種類型國際知名金融機構合作,吸引其在廣西設立分支機構或入股廣西地區城市商業銀行,發揮其在境外渠道網絡、客戶基礎資源、創新開發能力上的優勢,在南寧五象新區打造金融要素洼地,組建面向東盟的跨境產品研發、人民幣跨境結算和離岸業務、小語種呼叫等中后臺服務運營基地,為廣西與東盟企業跨境經營、投融資活動提供“一站式”的金融咨詢和全方位的優質服務。
參考文獻:
[1]崔瑜.2018年廣西金融業發展回顧及2019年展望[J].區域金融研究,2019(3):5-10.
[2]黃志勇,蒙飄飄,申韜.面向東盟金融開放門戶:廣西自貿區實現后發趕超跨越發展的關鍵點研究[J].南寧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9,40(6):9-18.
[3]劉洪鐸,陳曉珊.“一帶一路”背景下中國跨境人民幣結算業務的發展現狀、存在問題及應對策略[J].新疆社會科學,2018(2):54-59.
[4]李金凱.多維文化異質性如何影響了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基于雙邊貿易流和專業化分工雙重視角[J].國際貿易問題,2019(12):155-168.
[5]劉麗娟,趙恒,王麗佳.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影響因素的實證分析[J].稅務與經濟,2020(2):15-20.
[6]王慶龍,劉力臻.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中的套匯套利機制及其時變特征——基于中國香港離岸市場的研究[J].國際金融研究,2019(1):76-85.
[7]崔孝和.跨境證券監管協作機制的中美比較[J].上海金融,2019(1):69-77.
[8]龐貞燕,張軍.對金融監管問題的幾點思考——以跨境人民幣業務監管為例[J].金融發展研究,2018(2):29-34.
[9]廖凡.跨境金融監管合作:現狀、問題和法制出路[J].政治與法律,2018(12):2-11.
[10]王遠志.我國銀行金融數據跨境流動的法律規制[J].金融監管研究,2020(1):51-65.
[11]李偉.我國金融數據跨境流動規則建設的思考與建議[J].中國銀行業,2020(1):41-44.
[12]申韜,蔡琦,徐敏喆,等.需求雙重匹配視角下中國-東盟金融合作路徑研究[J].區域金融研究,2017(4):49-54,63.
[13]吳望春,李春華.中國廣西建設面向東盟的金融開放門戶的SWOT分析[J].東南亞縱橫,2019(6):60-66.
[14]申韜,鐘碧蘭.基于國別差異視角的東盟國家金融合作需求[J].社會科學家,2019(8):59-66.
[15]李炳程.開發性金融支持廣西建設面向東盟的金融開放門戶研究[J].開發性金融研究,2019(6):79-87.
[16]劉方,丁文麗.中國-東盟金融合作指數的構建及其演變特征[J].國際商務(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學報),2020(1):71-83.
[17]譚卓雯,楊秋.強金融 促開放 建門戶——廣西面向東盟深化金融改革綜述[EB/OL].(2019-07-12).http://www.gxzf.gov.cn/gxyw/20190712-756856.shtml.
[18]云倩.“一帶一路”倡議下中國—東盟金融合作的路徑探析[J].亞太經濟,2019(5):32-40,150.
[19]王宏禹.新地區主義視野下的東亞金融合作:根本問題及中國方案[J].深圳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8,35(3):71-81.
[20]金丹.“一帶一路”倡議下推進中國-東盟合作的政治外交策略研究[J].和平與發展,2019(2):84-100,136.
[21]劉雙良,秦玉瑩.區塊鏈金融的發展演進、突出難題與提升路徑[J].金融理論探索,2020(2):3-10.
Abstract: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building the Guangxi Zhuang Autonomous Region into a financial opening-up gateway to ASEAN, the paper analyzes the evolution process, development status, and outstanding problems. The study finds that the cross-border financial cooperation is faced with some outstanding problems, such as the difference in financial development level, the insufficient cooperation of cross-border financial supervision, the incomplete construction of cross-border financial information platforms, the deficiencies of policy effect, etc.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cross-border financial cooperation between Guangxi and ASEAN, Guangxi should actively build the core area of Nanning and use this to radiate the surrounding cities and counties, optimize the social financing structure, promote the coordinated operation of regulatory authorities, strengthen cross-border financial information cooperation and exchange, and stimulate policy vitality with financial technology innovation. Taking the opportunity of the financial opening-up gateway construction to drive high-quality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Guangxi through high-level opening.
Key words: financial opening-up gateway; cross-border financial cooperation; financial supervision; financial information; financial technology
(責任編輯:盧艷茹;校對:李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