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文欣
作文是個體獨特感受以及創意表達的載體,良好的作文能力培養將為全面提升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提供強力支撐。新課標及核心素養理念引領下的初中作文教學,教師需轉變教學觀念,創運用多種教學策略構建高效作文課堂,切實改變學生作文寫作無話可說,寫作信心不足,甚至對作文厭學的窘境。在此種情況下,對初中作文課堂教學有效性提升策略展開探究,具有一定現實意義。
1.科學引導,激發學生寫作興趣
對于大部分初中生來說,談作文色變等同于談虎色變,出現這樣的情形與學生寫作興趣不足存在一定關系。針對此種情況,在寫作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科學引導學生,引導他們正確認識寫作,激發其寫作興趣,促使其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參與到寫作過程中。從本質上來說,寫作的過程就是通過文字闡述內心想法的過程,在寫作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對學生做出科學引導,通過優秀作文展示的方式,引導學生感知寫作魅力,激發學生寫作欲望。課堂教學中,教師可營造生動活潑的課堂氛圍,組織學生討論,鼓勵學生通過語言來表達自己的想法,為寫作的順利進行打下良好的基礎。例如,在開展《錢塘湖春行》教學過程中,教師可引導學生反復朗讀,深入體會文中所描寫的游玩錢塘湖的喜悅之情,加深對文章內容的理解。鼓勵學生在寫作之前互相分享自己的閱歷與感受,教師把握好時機科學指導,促使學生準確運用語言文字來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通過先說后寫的方式,強化學生的表達能力;確保學生寫作條理清晰,中心明確,讓學生感受到寫作的樂趣,進一步激發學生參與寫作的積極性,有助于學生內心情感的抒發和情操的陶冶,為寫作高效教學的順利實現打下良好的基礎。
2.落實積累,培養寫作思維能力
在初中階段,學生的生活經歷有限,對于生活中的美觀察不到位,寫作素材積累不足,導致在寫作過程中經常會出現無話可說的情況。為促進寫作教學的高質高效開展,教師要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引導學生在日常生活中重視寫作素材積累,訓練寫作思維,養成良好的寫作習慣,感知到寫作與生活之間的密切聯系,這對于學生寫作水平的提升是非常重要的。作文教學中,教師要密切關注學生的表現,并科學引導,通過量的積累促進質的變化。要引導學生觀察生活,通過文字記錄生活,一點一滴積累寫作經驗,逐步提高寫作水平。同時,側重引導學生閱讀盡可能多的課外讀物,豐富學生的寫作素材,拓展寫作視野,培養寫作思維。在積累寫作素材的過程中,要合理選擇閱讀素材,激發學生情感共鳴,潛移默化中激發學生寫作積極性。培養學生的寫作思維能力,教師可選擇貼近學生生活的文章引導學生閱讀,激發學生寫作欲望,增強學生寫作信心,促使學生勇于將內心的想法結合閱讀材料融入作文中。例如,在描寫“雨”的過程中,教師可將自然界中的雨所具有的多個層面作用引入課堂,引導學生從雨的產生、作用、贊美雨等角度出發寫作。同時,培養學生的寫作思維能力,還要從不同角度入手,引導學生突破思維定勢,對同一題材,可鼓勵學生通過敘事文、議論文、散文等方式來展開寫作,這就能夠在潛移默化中鍛煉學生寫作能力,寫作教學成效也能夠得到明顯顯示。
3.重視批改,提高作文指導效率
對于初中學生來說,其寫出來的文章大多不能一次成型。因此,教師要重視批改,科學引導學生修改完善作文,這有助于學生寫作能力的強化。教師要采取正確的作文批改方式,優化寫作教學方式,以改善寫作教學效果。在這一過程中,教師要全面把握學生的寫作情況,鞏固學生的寫作基礎,將學生劃分為幾個小組,讓學生之間互相閱讀作文原稿,互相學習,了解文中所要表達的內容。在此基礎上,要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就作文積極開展溝通,互相點評作文,明確其他同學作文中的優點與不足,并嘗試著給出修改意見,這就有助于強化學生邏輯思維,掌握作文修改的方法。在同學之間互相給出作文修改意見之后,鼓勵學生嘗試著修改完善自己的作文,以促進學生寫作質量的不斷提升,提高學生鑒賞與分析能力,促進學生寫作水平的不斷提升,保證作文批改的有效性,初中作文指導效率也能夠得到明顯提高。
總之,在初中作文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重學生主體地位,從學生寫作基礎情況出發科學引導,讓學生感受到寫作的樂趣,并在積累寫作素材和經驗的過程中強化學生寫作思維,促進學生寫作能力的不斷提高。同時,通過有效的批改促進學生作文寫作質量的提升,為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良好發展打下堅實基礎。
【課題項目:本文系2019年度三明市基礎教育科學研究課題“巧借微作文助力初中作文教學研究”(編號:JYKT—19074)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