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海燕 胡中應



摘 要:基于六安市農村生態環境問題和面源污染問題相對突出的現狀,該研究從微觀視角入手,構建了生豬農戶和養殖場選擇環保型的糞便處理技術意愿的模型框架;利用六安市143戶農戶及養殖場的實地調查數據,基于Logistic二元選擇模型法,分析了農戶和養殖場對于生豬糞便處理技術選擇意愿及其影響因素。結果表明:大部分農戶和養殖場對生豬糞便處理技術的選擇意愿是傾向于選擇環保的處理方式;農戶和養殖場的經營規模、對環境污染的認知、對當前生豬糞便處理技術的滿意度等影響因素,均會對農戶和養殖場選擇生豬糞便處理技術產生顯著影響。
關鍵詞:面源污染;生豬養殖;處理技術;影響因素
中圖分類號 X713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007-7731(2020)12-0123-03
Abstract: Based on the urgent need to improve the rural environmental and ecological problems in our city, the non-point source pollution problem is relatively prominent. This article builds a model framework for pig farmers and farmers′ willingness to choose environmentally friendly manure disposal technology from a micro perspective, and uses field survey data from 143 farmers and farms in Lu′ an City. Based on the Logistic binary selection model method, the willingness of farmers and farms to choose pig manure treatment technology and its influencing factors were analyzed. The results of the study show that most farmers and farms are willing to choose the treatment method for pig manure treatment technology; they tend to choose environmentally friendly treatment methods; the scale of operations of farmers and farmers, the awareness of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caused by pig breeding, farmers and farmers Satisfaction with the current pig manure treatment technology has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farmers and farmers choosing pig manure treatment technology. Finally, relevant policy recommendations based on the research results.
Key words: Non-point source pollution; Pig breeding; Treatment technology; Influencing factors
黨的十九大提出將鄉村振興戰略作為重大決策部署,安徽省作為農業大省,更需積極推動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然而,安徽省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在鄉村尤為突出,其中農村環境和生態問題較為明顯。在農業發展過程中,由于缺乏生態環境保護的意識和技術方法等原因,使得農業發展給環境帶來了許多負面影響,而農業面源污染問題是其中突出的問題[1]。針對當前出現的農業面源污染問題,政府部門制定了相應的治理對策并付諸實施,但能否使政府的政策得到有效實施并實現污染控制的目標,最終取決于農戶對農業面源污染治理相關政策的接受意愿和支持情況[2]。
畜牧業的規模化和逐漸增加的家畜數量,在滿足市場對肉類需求的同時也帶來了嚴重的環境問題。我國農村主要面源污染來源之一是養殖畜禽過程中的排泄物,因此,生豬糞便的處理方式對農村環境治理起著重要作用。從國內外關于生豬糞污處理問題的研究和實踐來看,沼氣、還田、堆肥是根本出路。農戶對生豬糞便污染治理政策的接受程度,是未來政府部門設計相應農業環境政策時必須考慮的核心問題。
目前,我國生豬養殖主體主要是個體農戶和規模大小不一的養殖場。環境屬于公共物品,具有外部性和非排他性,而且農村地區環境管理難度較大,這使得控制畜牧業的面源污染問題變得比較復雜,因此需要通過政府的政策和制度來規范生豬產業主體的行為[3]。本研究基于六安市143戶生豬養殖場的實地調查數據,以計劃行為理論(TPB)為基礎,運用二元Logistic模型分析農戶在進行生豬糞便處理技術選擇時,其影響因素的作用方向和程度,以期為政府相應政策的制定和實施提供決策依據。
1 分析理論
根據行為計劃理論(TPB),行為意向表明一個人執行某種特定行為的動機,行為意向可以由態度、主觀規范和知覺行為控制來預測。因此在研究怎樣控制生豬養殖過程中的面源污染問題時,需要考慮到農戶和養殖場對于生豬養殖污染的認知、經濟行為目標、處理行為的主觀規范以及其他特征。農戶和養殖場在選擇糞便處理技術時還會受到自身的資源稟賦以及政府環保政策等的影響[3]。農戶和養殖場進行生豬糞便處理技術選擇時,由于修建沼氣池需要的初始投資較大,對生豬糞便中的營養物具有更高的去除率,相對來說是更加環保的處理方式。
1.1 模型選擇 本研究在文獻查詢、專家咨詢和預調查的基礎上,最終選擇是否選擇環保的生豬糞便處理方式為解釋變量,即采用環保的生豬糞便處理方式取值為1,反之取值為0。文章選用Logistic二元選擇模型分析影響生豬養殖農戶和養殖場在選擇糞便處理方式時的因素。
1.2 變量選取 生豬養殖農戶和養殖場在進行糞便處理方式選擇時屬于技術選擇行為,他們會綜合考慮目前可用的技術、技術的投資成本、政府相關政策的要求等因素,最后做出符合其利益最大化要求的決策。國內外學者在對微觀主體技術選擇行為的影響因素的研究較為全面,借鑒前人的研究成果,本文將影響因素分為以下4類:(1)個體特征:年齡、性別、受教育水平;(2)總體特征:經營規模、養殖場自有耕地面積;(3)農戶及養殖場認知:是否聽說過低碳農業、養殖過程中糞便處理是否重要、生豬養殖對周邊農村生態環境的污染程度;(4)現狀及外部影響:對現有糞便處理技術的滿意度、周圍的鄰居是否對您的豬場(或養豬)造成的環境有過抱怨或意見、補貼對您養殖污染防控是否重要。
2 影響生豬糞便處理技術選擇的因素
2.1 調查點的選取和數據獲得 本研究選擇六安市作為研究區域,數據來自筆者2018年對六安市區縣的實地調查。調查形式是面對面的現場訪談,共發出問卷150份,回收有效問卷143份,有效率達95.3%。根據數據結果對生豬糞便處理技術選擇進行統計描述,其結果詳見表1。
總的來看,生豬養殖企業和養殖場在處理生豬糞便時,一般包括以下幾種方式:沼氣(將糞便用于沼氣生產,通過管道排入沼氣池、化糞池、沉淀池等)、堆肥、直接還田(將生豬糞便作為有機肥)、棄置(不經過處理堆積在廢棄地)、其他方式,本文將出沼氣之外的處理方式都歸類為非沼氣方式。統計結果表明,農戶及養殖場對于選擇更為環保的方式進行生豬糞便處理的意愿還是比較強的。
2.2 模型擬合結果與分析
2.2.1 計量結果 本文用SPSS計量軟件對生豬糞便處理方式的影響因素進行了Logit回歸分析,結果如表2和表3所示。
2.2.2 結果分析 從數據結果來看,農戶和養殖場的經營規模與選擇環保的生豬糞便處理技術呈顯著正相關關系,可能是因為規模相對較大的養殖場,投入資金相對更多,更有能力負擔起建設和使用沼氣池的成本,養殖規模較大的養殖場可能更加看重自身的聲望,想要塑造良好的社會形象;關于生豬養殖對環境污染的認知方面,越能意識到生豬養殖對環境污染的嚴重性,則越可能選擇環保的生豬糞便處理方式,這個結果符合認知行為理論的觀點,即認知是情感和行為反應的中介,引起人們情緒和行為問題的原因不是事件本身,而是人們對事件看法,能夠正確認識到生豬養殖對環境污染的影響,會促使人們選擇更加環保的處理方式;農戶和養殖場對當前生豬糞便處理技術越滿意,則越不會采取環保的處理方式,當前對于修建沼氣政府會給予一定的補貼,這說明能夠獲得政府資金支持的農戶和養殖場,希望更多的利用政府提供的資金。
樣本中的農戶及養殖場的個體特征對技術選擇的影響太不顯著。根據模型評估的數據結果顯示,個體特征(性別、年齡、受教育年限)對農戶和養殖選擇生豬糞便處理技術時,都沒有顯著影響。可能是因為農戶和養殖場更容易受到所在農村或社區中其他類似農戶和養殖場技術選擇的影響。環境作為公共產品,具有外部性和非排他性,在沒有強制的情況下,農戶和養殖場都不愿意投入比他人更多的成本,并將自身利益最大化作為目標。受教育年限也沒有顯著性影響,可能是學歷相對更高的農民和養殖場已經沒有將農村作為自己生活的重心,而是在農村意外的地方找尋自己價值。
4 結論與建議
本研究以六安市為例,利用143戶實地調研數據,實證分析了生豬糞便處理技術選擇的影響因素。結果表明,大多數的農戶及養殖場是傾向于選擇更為環保的方式(即采用沼氣方式)進行生豬糞便處理的。農戶和養殖場的經營規模、對生豬養殖污染的認知以及對當前的糞便處理方式滿意度對技術的選擇都有著顯著影響。有效治理農業面源污染,還需要充分發揮宣傳和資金支持政策的作用。根據研究結果,提出以下對策建議:
政府在進行生豬養殖企業中推廣沼氣池技術時,可適當選擇規模相對較大的養殖場作為前期重點推廣對象。因為沼氣池的初始投資成本較高,對一般農戶來說,成本負擔較重,當糞便數量達到一定規模時,才能使采用沼氣技術的平均成本下降,這時才能達到較高的成本收益率;對于沼氣池成本較高這一問題,相關部門應對生豬養殖企業實施較低的貸款門檻和貸款利息等措施。宣傳培訓等非行政干預手段對環境污染知識的普及和沼氣技術的推廣效果可能會有一定效果,適當加以行政干預手段對來推廣沼氣技術也有積極影響。采用補貼與行政干預相結合的方法,擴大沼氣池的修建數量和使用規模。
參考文獻
[1]陳錫文.環境問題與中國農村發展[J].管理世界,2001(1):5-8.
[2]韓洪云,楊增旭.農戶農業面源污染治理政策接受意愿的實證分析——以陜西眉縣為例[J].中國農村經濟,2010(1):45-52.
[3]Burlando,R.M.and Guala,F.Heterogeneous Agents in Public Goods Experiments[J]. Experimental Economics,2005,8(1):35-54.
[4]Chen,Y.and Li,S.X.Group Identity and Social Preferences,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2009,99(1):431-457.
[3]張暉,虞祎,胡浩.基于農戶視角的畜牧業污染處理意愿研究——基于長三角生豬養殖戶的調查[J].農村經濟,2011(10):92-94.
[6]李紅梅,傅新紅,吳秀敏.農戶安全施用農藥的意愿及其影響因素研究——對四川省廣漢市214戶農戶的調查與分析[J].農業技術經濟,2007(5):99-104.
[7]馬驥,蔡曉羽.農戶降低氮肥施用量的意愿及其影響因素分析——以華北平原為例[J].中國農村經濟,2007(9):9-16.
[8]胡浩.農區畜牧業發展的環境制約及評價——基于江蘇省的實證分析[J].農業技術經濟,2011(6):36-42.
[9]宋軍等.農民的農業技術選擇行為分析[J].農業技術經濟,1998(6):36-44.
[10]胡中應,俞康.畜牧業循環經濟的文獻綜述[J].安徽農學通報,2016(6):3-5.
(責編:張宏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