卞禹臣 陶晴 孫國龍



摘? ? 要: 《國務院辦公廳中央軍委辦公廳關于深化學生軍事訓練改革的意見》、江蘇省《省教育廳省軍區戰備建設局關于深化學生軍事訓練改革的實施意見》兩份文件,都對學生軍事訓練改革提出了新目標。國家加大了對學生軍事訓練的重視,對學校學生軍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落實承訓師資,保障軍訓工作順利完成,成為一個新課題。本文通過筆者所在單位及所承擔的一系列工作,研究定向培養士官生作為師資隊伍的可行性,以及初期嘗試中發現的問題,并對定向培養士官生作為高校新生軍訓承訓的一支創新力量,給出一些建議。
關鍵詞: 普通高校? ? 軍事技能? ? 師資隊伍? ? 創新研究
軍隊要加強備戰打仗的訓練任務,能夠派出承擔地方普通高校軍訓任務的力量,不可能太多。不管是國家層面還是江蘇省層面,都要求加強組訓力量正規化建設,形成內容與時俱進、教學先進的教育教學體系,專職與兼職結合、部隊與學校共建的師資隊伍體系①,以現役部隊為骨干、民兵預備役部隊為支撐的師資隊伍體系。江蘇省更是提出了“到2020年,切實解決學生軍事訓練中存在的組織管理不完善、政策制度難落實、訓練內容滯后、師資隊伍協調困難等問題”的目標。為了更好地解決問題,研究普通高校軍事技能訓練師資隊伍的創新建設,迫在眉睫。
一、師資隊伍建設的概況與創新基礎
本文中所指的師資隊伍指的是承接學生軍事訓練的教官,也可稱之為承訓師資。我國國防和軍隊改革前,師資隊伍通常來自中國人民解放軍和中國人民武警部隊選派的綜合素質過硬的官兵。結合各地的實際情況,師資隊伍因地制宜,復雜多樣,以現役軍人為主。筆者就軍訓的師資隊伍來源途徑進行了梳理:
(一)現役軍人作為軍訓的師資隊伍
現役軍人師資隊伍指正在中國人民解放軍和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部隊服現役、具有現役軍籍,尚未退伍、轉業、復員的軍人。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兵役法規定,現役軍人由現役士兵(包含義務兵和士官)和現役軍官組成。由現役軍人作為師資隊伍,由于本身作為軍人的特殊性,具有扎實的軍事技能和過硬的軍事素養,因此由現役軍人作為師資隊伍從軍訓這一角度來講無疑是最優選擇。
(二)民兵預備役人員作為軍訓的師資隊伍
1.民兵、預備役(退役軍人)作為軍訓的師資隊伍
民兵、預備役的主要組成來源于退役軍人,指退出現役的軍人(轉業、復員、退伍等)。退伍軍人雖然已經退出現役、不再具有現役軍籍,但由于曾在部隊中服役,在其退役后仍然具有較高的軍事素養,對于大學生軍訓這種軍事訓練還是能很好地完成的。
2.民兵(定向培養士官生)作為軍訓的師資隊伍
《中華人民共和國兵役法》規定:“凡18—35歲符合服兵役條件的男性公民,除應征服現役以外,均應編入民兵組織服預備役。”本文中的民兵主要指的是定向培養士官生,他們是軍隊與地方聯培聯訓,為部隊培養和輸送高素質新型士官人才的一種途徑。南京信息職業技術學院、江蘇海事職業技術學院和江蘇信息職業技術學院為江蘇省從2012年開始陸續嘗試為部隊培養高素質新型士官人才實踐的三所高職院校。
在國防與軍隊改革的大背景下,南京信息職業技術學院利用自有的士官生為承接本校和一些兄弟院校的學生軍訓工作做出了大膽嘗試。士官生經過在校為期兩年半的學習訓練,自身具備了一定的軍事技能和軍事理論知識,此時由他們對大一新生進行軍訓,也是檢驗自身軍事組訓能力水平的一次實訓。
(三)師資隊伍建設創新發展的必要性
1.學生軍事訓練意義重大
1984年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兵役法》明確規定:“高等學校的學生在就學期間,必須接受基本軍事訓練。”自此,學生軍事訓練第一次以法律形式確定下來。經過三十多年的沉淀和積累,目前學生軍事訓練包含學生軍事技能訓練和軍事理論教學兩個方面,并且在高校以一門課程的形式體現,是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開展全民國防教育,強化國防意識,培養高素質國防建設人才的戰略舉措。
2.新版《普通高等學校軍事課教學大綱》的實施
2019年教育部、中央軍委國防動員部聯合修訂的《普通高等學校軍事課教學大綱》,明確了軍事課由“軍事理論”“軍事技能”兩部分組成。“軍事理論”教學時數36學時,記2學分;“軍事技能”訓練時間2周—3周,實際訓練時間不得少于14天112學時,記2學分。課程內容含“必講(必訓)”內容和“選講(選訓)”內容,各學校可根據本校實際情況在確保完成“必講(必訓)”內容的基礎上,靈活選擇“選講(選訓)”內容,但必須完成總學時②。
3.師資隊伍的轉變是國防與軍隊改革的必然結果
中央軍委于2016年1月1日印發并實施的《中央軍委關于深化國防和軍隊改革的意見》中,為貫徹落實黨中央、習近平總書記的戰略部署和決策指示、扎實推進深化國防和軍隊改革提出了一系列工作措施,將著力解決體制性障礙、結構性矛盾、政策性問題。與高校學生軍訓有關聯的在優化規模結構、完善政策制度等方面改革。為了努力構建能夠打贏信息化戰爭、有效履行使命任務的中國特色現代軍事力量體系,那么軍隊的備戰打仗任務會加重,勢必影響各單位派駐高校幫訓的人數和輪次。
4.師資隊伍的轉變是新時代的要求
黨的十九大工作報告提出了中國發展新的歷史方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進入“新時代”,是從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全局視野、從改革開放40多年來歷程和十八大以來取得的歷史性成就和歷史性變革的方位上,所作出的科學判斷。這個新時代是承前啟后、繼往開來,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繼續奪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的時代。既要保證軍隊打得贏,又要保證后備軍不變味、跟得上,所以師資隊伍的轉變順應了新時代的要求。
二、定向培養士官生作為軍訓師資隊伍初探
國內學者對高校學生軍訓師資隊伍曾多次從不同角度進行研究,提出學生軍訓承訓難題和幾點思考,筆者利用南京信息職業技術學院士官學院的士官生作為師資隊伍的機會,以問卷調查的方式采集樣本對之前學者的成果進行驗證分析,以期對定向培養士官生作為軍事訓練創新師資隊伍進行實證研究。以下為針對士官生承訓的2所公辦本科,4所公辦專科院校進行調查研究的結果,隨機發放調查問卷738份,回收有效問卷539份,具體分布情況見圖1。
(一)受訓方對承訓士官生的認知態度
由表1可見,問卷中“曾經軍訓與大學軍訓存在著什么區別”有26人回答“教官身份”,占總人數的40%,有25人回答“訓練內容”,占總人數的38.46%。由此可見我校讓士官生作為軍訓的師資隊伍在較大的一個范圍區域內都是比較少見的。士官生由于只比新生大幾歲,往往價值觀比較相似,更能知道對方的想法,彼此之間不只是教官與學生的關系,更多的還有朋友、同學的關系。同時將規定的訓練內容用同齡人更能接受的方法教學,更能達到預期的效果。
由圖2可見,問卷中“我們主動配合教官的管理,不打折扣”這一問題,有365人回答完全符合,占總人數的67.71%,還有160人回答比較符合,占總人數的29.68%。由此可見士官生承訓是具有一定作用的,受訓人員基本滿意教官的訓練。依然有少部分受訓人員不滿于士官生的訓練,將對將來我校士官生的發展起到一定的積極作用。
(二)士官生教官思想政治工作能力
學生軍事訓練不僅是軍事技能的訓練,還是對學生的吃苦耐勞、頑強奮斗的精神的一次強化。這就對士官生教官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提高軍事素質的同時,如何端正受訓人員的思想是一個全新的挑戰。為了了解學生想要的國家安全教育開展形式,我們對問卷作了分析。通過問卷調查了解到,教官在主動關心受訓人員的思想情況上做得還不是盡善盡美。
由表2可見,在539人填寫的關于“教官會主動關心我的思想情況”問題中,有196人表示完全不符合,占總人數的36.36%。表示完全符合的人數只有218人,占總人數的40.44%。以上數據表明教官在主動關心受訓人員的思想情況這一問題上還有待改善。由于每個人的思維方式、行為意識不盡相同,在對待某一項訓練任務時表現出的態度各不相同,對于那些態度沒有及時正確端正的受訓人員需要教官及時引導。出現這種現象的原因可能與教官精力不夠有關,每天訓練結束后無論是對教官還是對受訓人員而言都是一次巨大的消耗,對于學員的思想動態,教官不愿意關心了解,選擇只要不出問題就不管。
在歷年調查問卷對比中,發現這個問題曾多次暴露出來,受訓人員的思想情況發生變化,可能是多方面的原因,但最終結果都是影響學生的軍訓成果。教官作為軍訓期間和受訓人員接觸最多的人,在這段時間的訓練中往往充當“輔導員”的角色,教官在這一方面仍然有很多問題有待解決。
(三)士官生承訓存在的問題
士官生在承訓過程中擁有其他現役軍人和退役軍人無法相比的優勢,即年齡優勢。相同的年齡段往往有著相同的價值觀和價值取向,更能接受彼此表達的意思。大部分新生都是可以好好配合教官訓練的。但往往由于差別不大,部分新生認為士官生比較隨和,缺少軍人的嚴肅,放松對自己的要求,結果適得其反,導致軍訓變得不像軍訓,反而更像朋友之間的一場游戲。
根據表3的數據顯示,有398人表示“教官在休息時能給我們講解有關軍隊常識”比較符合,占總人數的73.84%,這在各項回答中數量占有絕對優勢。定向培養直招士官是軍隊與地方聯培聯訓,為部隊培養的高素質新型士官人才,因此這些教官們基本沒有進過部隊,外出承訓只是作為他們進入部隊前的最后一次實訓課。不講或講得比較少本質上是由于不熟,避免出現錯誤。導致的一個直接現象是士官生身上缺少部隊里的軍人身上那種強烈的兵味。為學校培養士官生工作的改進提出了方向。
三、創新師資隊伍建設的幾點建議
提高士官生的組訓能力不是紙上談兵就能實現的,更不是一項突擊性活動,而是一種長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加軍事技能實踐的活動,要在整合各方面的資源下,多渠道地在士官生們在校學習兩年的時間里多管齊下、齊心協力,才能提高士官生的組訓能力,為其順利完成承訓任務打下堅固扎實的基礎。
(一)進一步提高士官生思想政治教育能力
無論是承訓教官還是受訓學生都是祖國未來的建設者和接班人,都在自己的崗位上發揮著作用。軍訓使他們做出了鍛煉,磨礪了本領,增強了實干。教官在這場鍛煉中起著主導作用。教官本身與受訓學生的年齡相差不是很大,便有了更多的相同之處,彼此更能接受,但存在不服氣的問題。如何揚長避短,是士官生思想政治教育能力提高的一個方向。軍訓本身就是很好的愛國主義教育,教官在訓練之余應主動關心受訓學生的思想情況,將不好的想法及時抹除掉,同時有意識地增強受訓學生的吃苦耐勞精神,堅定意志立場。
(二)加強平時組訓管理能力訓練
士官生這一群體是準軍人,經過兩年在校的軍事化管理和學習,自身已經具備了一些軍事素質,但練得再多不等同于實戰,尚在校園的他們身上依然有著學生的稚氣,唯有真正去過部隊,感受現役軍人的兵味,才能使士官生們鍛造出兵味,在承訓的時候能更加嚴格地以軍人的作風和要求訓練受訓人員。因此,士官生們在校學習期間,不僅要加強軍訓管理能力的訓練,在有條件的前提下,還建議前往部隊進行實地體驗學習,到部隊里看看那些老兵的作風。入伍前了解部隊的樣子,在后面的承訓中和受訓學生接觸時更有內容向他們介紹,調動受訓學生的訓練積極性,增加受訓學生對部隊的向往,喚起他們的參軍熱情。
(三)提高軍訓成效固化的能力
受訓學生軍訓時大多才剛成年,此時思想意識等還不成熟,需要有人正確地引導,士官生作為準軍人,本身就是極具正能量的實體。士官生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都是值得受訓學生學習的。在軍訓中,有問題及時向教官提出,可以避免很多不必要的問題。教官的個人優秀品質會傳遞給眾多受訓學生,在未來學習生活中始終以高標準要求自己。
四、結語
本文以江蘇省定向培養士官生作為師資隊伍的嘗試為出發點,闡述士官生作為承訓教官的先進性和可行性,在綜合之前學者提出的關于師資隊伍建設和改進的建議后,通過問卷調查的形式對受訓學生開展調查,對提出的對策進行檢查驗證。了解受訓單位的學生對士官生教官的態度,對士官生教官作為承訓創新力量的建設提出對策。但由于研究團隊理論水平和綜合能力的局限性,以及調研的施訓學校存在偶然性的原因,本文還存在諸多不足之處,有待今后進一步了解并完善。
注釋:
①省教育廳省軍區戰備建設局關于深化學生軍事訓練改革的實施意見[Z].蘇教體藝〔2018〕5號.
②教育部中央軍委國防動員部關于印發《普通高等學校軍事課教學大綱》的通知(教體藝〔2019〕1號).
參考文獻:
[1]金璐璐.大學生軍訓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哈爾濱:哈爾濱工程大學,2012.
[2]劉勇.對當前學校軍訓的理性反思與改革建議[J].教學與管理,2016(10):16.
[3]王紅星.軍民融合戰略下高職院學生軍訓教官自主培養研究[J].江蘇經貿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7(3):54.
[4]盛勇.高校學生軍訓模式探索[D].長沙:中南大學,2010.
[5]方夢佳.江蘇省大學生軍訓效果調查研究——基于南京市四所高校軍訓效果的調研[D].南京:東南大學,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