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文賢
(張家港市中醫醫院,江蘇 蘇州 215600)
剖宮產存在很多的不足,術后產婦需要長時間臥床休息,切口痛感明顯,造成產婦術后產生焦慮、煩躁等情緒。舒適護理是剖宮產手術后護理的一種優化方式,能提高剖宮產產婦術后的舒適度,減輕剖宮產產婦術后的疼痛感,現將研究報告陳述如下。
選取2018年2月~2018年8月在我院進行剖宮產手術的92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依據產婦不同的情況,將產婦隨機分為對照組(46例)和觀察組(46例)。其中對照組患者年齡25~38歲,平均(27.3±1.46)歲。觀察組患者年齡24~38歲,平均(27.1±2.37)歲。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對照組產婦采用常規護理方式 耐心解答患者針對手術所提出的問題,減輕患者內心的恐懼感,告知患者進行剖宮產手術的原因與必要性;同時要對患者進行包括血尿常規、肝功能、心電圖等全面檢查,以保證手術的順利進行;術中觀察產婦的生命體征,配合醫生完成手術;術后密切觀察患者狀態,每半小時進行血壓等測量工作,堅持輸液,防止產婦由于生產中能量的消耗,造成血液粘稠,防止脫水現象發生。
觀察組產婦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采用舒適護理方式 具體護理措施如下:(1)心理輔導:產婦進行剖宮產手術都會有一定的焦慮和恐懼,由于不了解手術的安全性和術后容易發生的問題和注意事項,都會使產婦產生緊張情緒。及時與產婦進行溝通,詢問產婦狀態,細心講解手術的操作過程與完成情況,耐心解答產婦的問題,消除產婦的緊張情緒。產婦術后切口疼痛是避免不了的,根據產婦的性格,選擇產婦喜歡的方式,如放輕松的音樂,看有關孩子的視頻等轉移產婦對疼痛的注意力,從而減輕產婦的疼痛。(2)術后恢復:密切觀察產婦術后傷口的恢復情況,做好及時換藥的工作,保證產婦傷口的快速愈合,從而減輕產婦由傷口帶來疼痛;做完手術后的產婦會慢慢的從麻醉狀態中恢復知覺,此時護理人員要協助產婦進行簡單的運動,防止靜脈炎的產生,首先要協助產婦進行簡單的肢體運動,進行小幅度的曲臂,抬腿運動,等到導尿管摘除后,協助產婦進行翻身、坐立運動,等產婦適應后,攙扶產婦進行走步練習,簡單的運動練習有助于改善產婦術后虛弱的體質,減少術后疾病的發生[1]。(3)飲食指導:產婦由于麻醉的影響,術后6小時內進食容易引起惡心,嘔吐等現象發生,所以術后6小時不要進食,在此過程中可以給產婦少量的飲水,避免由于口渴給產婦帶來的不適。6小時后,產婦的進食應主要以流食為主,但是一次不能吃太多,護理人員應按照產婦的恢復情況,視情況定量,避免嘔吐現象發生[2]。
(1)在疼痛分級方面采用視覺模擬(VNS)分析,疼痛評分0分為無痛;1~3分為輕度疼痛;4~6分為中度疼痛;7~10分為重度疼痛,總疼痛人數=中度及重度疼痛人數之和。
(2)在舒適度方面采用自制的舒適度調查表調查,在患者出院前填寫,并進行統計分析。
采用SPSS 13.0軟件對本文中數據進行統計學分析,計數資料(%)用x2檢驗,計量資料()用t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產婦中度疼痛(3例)及重度疼痛(1例)顯著低于對照組的11例和7例,P=0.032,詳細數據如下表1。

表1 兩組患者疼痛程度比較(n,%)
觀察組產婦中只有一例不舒適,顯著低于對照組的8例,同時,觀察組產婦感覺非常舒適40例,顯著高于對照組的27例,P=0.028,詳細數據見下表2。

表2 兩組患者舒適度比較(n,%)
剖宮產手術創口大,后期恢復時間長等問題還困擾著產婦,這就需要護理人員更細致的做好產婦術后的護理工作,讓產婦在整個生產過程中都有著平穩的心情,降低對生孩子的恐慌和焦慮[3]。因此舒適護理就變得格外重要,科學的舒適護理不僅能降低產婦術后的疼痛,更能提高產婦術后恢復期的舒服度,加快產婦產后恢復,縮短恢復時間。分析結果可知,觀察組僅有8.7%的產婦術后疼痛明顯,98%的產婦覺得舒適護理能提升舒適度,結果明顯優于對照組,由此可見,舒適護理能有效的減輕產婦剖宮產術后疼痛并且能增加產婦術后恢復期間的舒適度可以考慮臨床推廣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