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雪春
(浙江省諸暨市店口湄池初中 浙江 諸暨 311800)
學生的基本任務是掌握基礎知識,進而發展學習能力。但很多學生往往找不到思路,認為數學課堂很枯燥。怎樣培養學生的數學認知能力?現就此談談我觀察課堂之后的看法和措施。
青少年學生對所學學科的興趣極大程度取決于與任課教師的關系。要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教師就要多關心學生,對學生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并且讓學生感受到教師的這份情感。對于雙差生,要主動幫助他們,消除他們的自卑心理和與對教師的防備心理,感覺老師是可以親近的,自己是可以學好數學的。對于優等生??芍鲃右龑?,讓他們感受到數學學習的魅力。這樣,使全體學生領略到大集體的溫暖,覺得教師可親可敬,學生才會喜歡數學,從“想學”變為“愛學”,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形成良性循環,教師才能完成教書育人的雙重任務。實踐證明,教師熱愛學生,對學生抱有良好的期望值,可以產生積極的效應。
所謂問題,指學生迫切希望獲得解答的關于教學內容的疑問。問題提出后,要給學生足夠的時間去思考,不要著急“揭示謎底”,以免讓學生失去獨立思考的權利。而且要善于將那些無味的抽象的內容設計成富有吸引力、且學生易于接受的問題,引起學生的思考動機。例如,在學習反比例函數定義這一新課時,在引導學生列完四個解析式之后,我設計了這樣一個表格:
通過類比的數學思想,簡明扼要地展示正比例函數和反比例函數的區別,引導學生從縱向“深度”向橫向“廣度”去發現,這樣,一下子激起了學生思維的浪花和創造的欲望,同學們認真觀察,思考,從而大膽地猜想和不斷創新。

中學生正處于智力開發的黃金時期,他們愛動腦動手,愛鉆研,勤思考,愛問為什么,具有標新立異的想法,因而數學學科中充分結合實際生活讓學生親自動腦,動手,動口,親自操作,獨立思考,解決生活中實際問題,引導他們把課堂所學的知識和方法運用到實際生活中,鼓勵他們把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帶到課堂上嘗試著用數學方法解決。在對反比例函數的定義有了深刻的了解后,我鼓勵同學四人為一小組討論生活中還有哪些能成反比例的量,學生學以致用,反應熱烈,興趣盎然,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很多學生想到了科學中的一些量,如在電壓一定的情況下,電流和電阻的關系;質量一定的情況下,密度和體積之間的關系。這樣的小組討論既培養了他們的創新能力,又激發了學生的學習數學的興趣。
總之,教學目的不僅是傳授必要的知識和技能,更重要的是通過教學去促進學生認知能力的發展,能力是在掌握知識,技能過程中形成和發展起來的,是進一步掌握知識,技能的必要條件。在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認知能力是勢在必行的,如果我們堅持不懈,一定會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