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伯凌 吳耀賢 熊永江 彭仁政 陳軍 程鵬
河南商城縣人民醫院 商城 465320
對中年以上自發性蛛網膜下腔出血(SAH)的患者,應首先懷疑有顱內動脈瘤,若神經系統檢查發現動眼神經和展神經部分麻痹、視野改變,以及眼底有玻璃體膜下出血的痕跡,則顱內動脈瘤的可能性更大[1]。顱內動脈瘤系腦血管壁異常所致的局部腦血管擴大形成的腦血管瘤樣突起,除可以引起局部壓迫癥狀外,其破裂常導致SAH。雖然部分患者出血停止后,癥狀和體征逐漸減輕和好轉,但由于腦動脈痙攣或再次出血,可嚴重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1-2]。因此,早診斷并及時治療對改善患者的預后至關重要。收集2016-07—2020-01間在我院擬診并經數字減影血管造影技術(DSA)檢查確診為顱內動脈瘤48例患者。以DSA結果為“金標準”[3],評價多層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對顱內動脈瘤的診斷價值。
1.1一般資料本組48例患者的納入標準:(1)均依據臨床表現擬診并經DSA和MSCTA檢查確診為顱內動脈瘤。(2)所有患者的臨床和隨訪資料完整。(3)無重要臟器功能障礙、凝血功能異常,以及精神疾病病史。能正常溝通,依從性好。排除標準:(1)惡性腫瘤患者。(2)妊娠或哺乳期婦女。男26例,女22例;年齡46~77歲,平均59.6 歲。首次SAH 41例,有多次SAH史7例。顱內血腫8例,腦室出血3例。
1.2方法(1)選用美國GE公司的DiscoveryCT 750 HD 寶石能譜CT行 MSCTA檢查:層厚 0.6 mm,管電壓 120 kV,管電流 205 mA,螺距1.2,準直寬度 0.5 mm×128 mm,球管旋轉時間0.5 s /轉。由頭頂至第3頸椎椎體進行掃描。將80 mL碘海醇(350 mg/mL)以4 mL/s的速度注入肘靜脈,生理鹽水35 mL沖管。將圖像傳送至工作站進行處理后,由我科2名高年資醫師對圖像進行分析并做出診斷。(2)選用GE Innova IGS 540 數字減影血管造影機實施DSA檢查: 股動脈穿刺成功后,由高壓注射器將7~12 mL碘帕醇注射液以6 mL/s的流速注入。采用Seldinger穿刺法對椎動脈、頸內動脈進行造影。
1.3觀察指標及圖像質量評價標準以DSA結果為“金標準”評價MSCTA對不同部位腦血管瘤的檢出率。MSCTA圖像質量評價標準[4]如下。Ⅰ級:清晰顯示4 級以上分支及小血管,小動脈瘤的形態、大小清晰可見。Ⅱ級:較清晰顯示4 級以上分支、小血管和動脈瘤。Ⅲ級:血管周圍存在偽影,但仍可對動脈瘤準確診斷。Ⅳ級:血管周圍存在明顯偽影,無法完成診斷。
1.4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 18.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計數資料用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MSCTA對不同部位腦血管瘤的檢出率MSCTA對不同部位腦血管瘤的檢出率與DSA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DSA、MSCTA對不同部位腦血管瘤的檢出率[n(%)]
2.1MSCTA的圖像質量MSCTA不同質量分級的圖像數量與DSA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DSA、MSCTA不同質量分級的圖像數量[n(%)]
顱內動脈瘤是神經外科的常見病,是最常見的SAH的病因。有研究結果顯示,顱內動脈瘤SAH的年發病率達8萬~10萬[5]。SAH后可引起腦水腫、急(慢)性腦積水、肺水腫、肺栓塞、腦血管痙攣、心功能異常、水和電解質代謝紊亂等諸多并發癥,嚴重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6]。因此,在SAH前能夠及時診斷并進行相應的干預,對預防SAH或再次SAH,改善患者的預后至關重要[6]。
DSA是目前臨床診斷顱內動脈瘤的“金標準”,其將注入造影劑前、后所拍攝顱腦圖像,經過計算機減影、增強、再成像而獲得顱腦血管影像,具有檢查時間短、造影劑用量少而濃度低、分辨率高,以及患者受X線輻射量小等優勢,尤其可清晰地顯示顱內動脈瘤的大小、形態、部位、數目、毗鄰解剖結構,以及血管痙攣程度等,是確定治療方案的重要依據[7]。但其屬有創檢查,操作復雜、創傷較大、費用較高且并發癥較多,故有一定局限性。隨著多層螺旋CT 技術的發展,MSCTA能夠清晰準確顯示顱內動脈瘤的部位、性狀、毗鄰關系、周圍血管情況,以及掃描快速、安全性高、分辨率強、操作簡單、無創、可重復檢查等優勢,已成為診斷顱內動脈瘤的又一重要手段[8]。
我們選取近年來在我院依據臨床表現擬診并經DSA和MSCTA檢查確診為顱內動脈瘤的48例患者。以DSA檢查結果為“金標準”,對MSCTA用于顱內動脈瘤的診斷價值進行探討。結果顯示,MSCTA檢查對不同部位腦血管瘤的檢出率和不同質量分級的圖像數量,與DSA檢查無統計學差異。表明MSCTA檢查和DSA檢查對顱內動脈瘤的診斷具有同樣重要的診斷價值,因此更易于在臨床普及開展。
由于MSCTA 的重組圖像易受操作者技能熟練程度與掃描參數等因素的影響,尤其對微小的顱內動脈瘤顯示效果不佳。故對部分造影陰性的SAH患者,以及多發性動脈瘤出血而造影不能判斷出血的動脈瘤患者,仍需聯合MRI檢查,獲得更加動態、清晰的圖像,以提高對顱內動脈瘤診斷的準確率。
綜上所述,對于擬診為顱內動脈瘤的患者,MSCTA和DSA均有良好的顱內動脈瘤檢出率及高質量圖像分級。但MSCTA屬于無創檢查,具有操作簡便、清晰度良好及可以重復檢查等優勢,而且費用較DSA低,對早期診斷顱內動脈瘤有較高的臨床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