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云鵬
河南杞縣人民醫院 杞縣 475200
骨質疏松癥是因多種因素引起骨密度和骨質量下降、骨微結構破壞的一種疾病,老年人群發病率較高。由于患者骨質量下降、骨微細結構被破壞,以骨強度降低和脆性增加等為主要表現,骨折發生風險高[1]。椎體壓縮性骨折骨質疏松癥是常見的一種骨折類型。隨著我國老齡化社會日趨明顯,老年骨質疏松性椎體壓縮性骨折患者的發病率亦逐年升高,對其生活質量和生命安全造成嚴重影響[2]。近年來,我科對32例老年骨質疏松性椎體壓縮性骨折患者予以手法復位聯合經皮椎體成形術(PVP)治療,效果肯定。現報告如下。
1.1一般資料選取2015-12—2018-04間我科收治的64例老年骨質疏松性椎體壓縮性骨折患者為觀察對象。納入標準:(1)年齡>60歲。(2)經CT、MRI等影像學檢查確診。排除標準:(1)合并嚴重循環、神經、血液等系統疾病及肝、腎功能不全等患者。(2)脊柱病理性骨折。(3)多節段脊椎骨折或爆裂脊柱骨折。(4)合并脊髓神經損傷。(5)手術耐受性差或有其他手術禁忌證者。患者簽署知情同意書,并經院倫理委員會同意。隨機分為2組,各32例。對照組中,男21例,女11例;年齡60歲~75歲,平均66.02歲。T115例,T128例,L112例,L25例,L32例。摔傷15例,撞擊傷7例,無外傷史10例。觀察組中,男22例,女10例;年齡60歲~76歲,平均66.84歲。T114例,T1211例,L19例,L26例,L32例。摔傷15例,撞擊傷4例,無外傷史13例。2組患者的一般資料經統計學對比無顯著性差異(P>0.05),有可比性。
1.2治療方法[3-4]X線片、CT三維重建及MRI等檢查,了解骨折椎體基本情況,明確穿刺部位,評估預防術中可能發生的風險。對照組行PVP:仰臥位,C型臂透視定位傷椎并做標記。常規消毒、鋪巾,胸椎經肋骨頭-椎弓根間隙進針入路,腰椎經雙側椎弓根進針入路。沿皮膚至傷椎椎弓根骨膜行利多卡因麻醉。以進針點為中心做5mm切口,距棘突旁開2~3 cm用專用骨穿針于椎弓根處穿刺,至椎體前1/3處。調配骨水泥,于拉絲前期先使用推桿推入1~2 mL骨水泥填充骨折空洞。C型臂透視監測骨水泥彌散情況,再分次逐步推入骨水泥。對出現骨水泥泄漏者需將推桿深淺及角度調整后再繼續推注。如椎管內發生骨水泥漏入應停止推注,注意患者肢體運動、感覺情況。待骨水泥完全固化后將推桿旋轉拔出,縫合切口[3]。觀察組PVP術前先體位復位:臥硬板床,并于傷椎處置一5 cm高的氣圈墊,行過伸性體位復位。然后改俯臥位,前胸部和髂嵴適度墊高,保持腹部充分懸空。調節骨科手術床使脊柱過伸,局麻下再次行體位復位。透視定位后行PVP。2組患者術后均臥床24 h,常規X線復查骨水泥在椎體內的情況;預防性使用抗生素2 d,術后第2天下地活動;繼續抗骨質疏松治療。
1.3觀察指標術前、術后第3天、術后第6個月分別行:(1)腰背部疼痛評分(VAS)。(2)測量2組的脊柱后凸Cobb角。(3)傷椎椎體前緣高度。(4)功能障礙指數(ODI)評分。

2組術前VAS評分、后凸Cobb 角、傷椎椎體前緣高度、ODI評分等指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2組術后第3天和6個月的上述指標均優于術前,且觀察組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表2。

表1 2組患者不同時間點VAS評分、后凸 Cobb 角等指標比較
注:組內比較,*P<0.05;組間比較,△P<0.05

表2 術2組不用時間點傷椎椎體前緣高度、ODI評分等指標比較
注:組內比較,*P<0.05;組間比較,△P<0.05
臥床休息、佩戴支具、藥物治療及開放性手術等傳統治療胸腰椎骨質疏松性壓縮骨折,存在加重骨質丟失,易并發壓瘡、墜積性肺炎、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以及創傷大和操作技術復雜等缺陷,影響患者生存質量的良好改善[5-6]。PVP是一種較為新型的胸腰椎骨質疏松性壓縮骨折的治療術式,不僅操作簡單、創傷輕,同時術中能夠適當糾正病變椎體的前緣高度和后凸Cobb角,從而恢復壓縮椎體的解剖結構。可有效緩解疼痛等臨床癥狀和改善術后生活質量。但由于傷椎高度恢復不夠明顯,脊柱后凸畸形糾正不良,造成脊柱后方軟組織張力失衡,復位效果不甚理想,且易發生骨水泥滲漏等并發癥,臨床應用存在一定局限性。而在術前實施手法復位使脊傷椎前方皺褶的前縱韌帶充分拉伸,加大前縱韌帶與椎間盤纖維環的張力,骨折椎體高度恢復效果可靠;同時復位過程中的牽引后伸運動能夠降低椎體內壓力和術中骨水泥滲漏等風險。手法復位后行PVP,優勢互補,能夠較好地彌補PVP在后突畸形的糾正效果及骨水泥滲漏等不足。且該方法為無創性操作,患者易于接受和配合,有利于降低疼痛程度和縮短治療時間。
我們對采用手法復位聯合PVP治療老年骨質疏松性椎體壓縮性骨折,經與單純PVP相比,結果顯示,前者可增強患者的椎體強度和穩定性,術后疼痛等癥狀和生活質量明顯改善,應用效果肯定。但實施中應注意:(1)術者應具備系統扎實的理論知識和熟練的操作經驗。且術中術者、助手、護士和C型臂X線機操作者之間默契配合度高。應用過伸體位等手法復位時,應合理把握復位力度及方向,以減少對患者造成副損傷風險[7]。(2)圍術期加強對患者康復宣教,規范抗骨質疏松藥物干預和科學開展功能鍛煉亦是PVP治療中的重要環節。
由于本次研究中樣本量較小,部分患者通過電話隨訪VAS評分可能存在隨訪偏移,論證力稍差等缺點。后續有待進行多中心、大樣本研究,并進一步規范隨訪方法,以獲取更為可靠的數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