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俊輝
河南葉縣人民醫院骨外科 葉縣 467200
骨質疏松性椎體壓縮骨折(OVCF)為老年常見疾病,以胸腰背頑固性疼痛為主要臨床表現,保守治療具有療程長、并發癥多等不足,臨床多選擇手術治療[1]。本研究回顧性分析比較2017-08—2019-04間在我院接受經皮椎體成形術(PVP)和過伸體位復位聯合PVP治療的102例老年OVCF患者的效果,報告如下。
1.1一般資料納入標準:(1)新鮮單節段椎體壓縮骨折。(2)術前均行脊柱MRI檢查確診。(3)完成隨訪6個月,且資料完整。排除標準:嚴重內科疾病、閉合復位禁忌證、椎體腫瘤、神經脊髓損傷患者。患者均簽署知情同意書。根據治療方案不同分為2組,各51例。對照組:男21例,女30例;年齡60~81歲,平均70.85歲。致傷原因:扭傷19例,跌倒傷30例,其他2例。骨折壓縮程度:胸椎38例,腰椎13例。觀察組:男20例,女31例;年齡60~82歲,平均71.04歲。致傷原因:扭傷18例,跌倒傷32例,其他1例。骨折壓縮程度:胸椎39例,腰椎12例。2組患者的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2]對照組采用PVP:C臂機透視確定病椎椎弓根位置。2%利多卡因局麻,椎弓根入路穿刺至椎體前、中1/3交界處。抽出內芯,注射骨水泥至椎邊緣時停止(4~8 mL,平均3.8 mL)。骨水泥完全凝固后,退出穿刺針。觀察組采用過伸體位復位聯合PVP:仰臥位,墊高雙肩、恥骨約10 cm,手術床對折30°~60°,保持過伸體位。助手握雙腿、雙肩對抗牽引,術者按壓傷椎棘突部(手掌重疊),使傷椎復位。C臂機透視復位滿意后行PVP,方法同對照組。
1.3觀察及效果評價指標(1)術前,術后第1天、6個月時的傷椎前緣高度、后凸Cobb角、腰背部疼痛程度、脊柱功能。腰背部疼痛程度以視覺模擬評分(VAS)評估[3]。評分越高,疼痛程度越高。脊柱功能以Oswsetry功能障礙指數(ODI)評估[4]。評分越低,脊柱功能越好。

2.1傷椎前緣高度及后凸Cobb角術后第1天、6個月時,觀察組傷椎前緣高度高于對照組,后凸Cobb角小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VAS、ODI評分術后第1天、6個月時,觀察組VAS評分、ODI評分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1 2組傷椎前緣高度及后凸Cobb角比較
注:與同組術前比較,aP<0.05

表2 2組VAS、ODI評分比較
注:與同組術前比較,aP<0.05
PVP、經皮椎體后凸成形術(PKP)均為治療老年OVCF患者的新型脊柱微創技術,均可有效緩解患者的疼痛,改善脊柱功能,且安全性較高[5]。但有研究顯示,PVP難以對傷椎高度進行有效恢復,且易發生骨水泥滲漏;而PKP雖可彌補PVP的不足,但費用昂貴,難以普及[6]。我們的研究結果顯示,接受過伸體位復位聯合PVP患者的傷椎前緣高度、脊柱后凸Cobb角、腰背部疼痛程度、脊柱功能等指標,均顯著優于實施PVP的患者。充分顯示了過伸體位復位聯合PVP的良好療效。
過伸體位復位為治療胸腰椎骨折的傳統手法。椎體壓縮性骨折多由屈曲暴力引起,主要為前中柱壓縮[7]。我們的體會是:(1)PVP術前過伸體位復位通過背伸腰椎,可使前縱韌帶充分伸展,進而使椎間盤纖維環、前縱韌帶的張力增強,并牽拉椎體前緣,使壓縮的椎體前中柱得以恢復。可一定程度恢復壓縮椎體的后凸角度、高度,改善生理曲度。(2)過伸體位復位可一定程度擴大置針空間,施行PVP 術時不但減輕了注射骨水泥的阻力,有利于骨水泥彌散和有效矯正傷椎后凸畸形及恢復傷椎高度,而且有利于降低骨水泥漏及脊髓神經繼發損傷風險,提高了穿刺安全性[8]。(3)控制骨水泥注入量不超過7 mL[3],以防增加骨水泥滲漏風險。(4)嚴格掌握體位過伸復位法的適應證,對傷椎壓縮比大于75%、椎體后緣骨折或椎管內有骨碎片,以及椎體爆裂性骨折的患者,不宜實施體位過伸復位。(5)為防止術后鄰近椎體再骨折,應給予有效的抗骨質疏松治療[9]。
綜上所述,過伸體位復位聯合PVP治療老年OVCF患者,可促進傷椎前緣高度、傷椎后凸畸形恢復,有利于緩解腰背部疼痛和脊柱功能的改善。為防止術后鄰近椎體再骨折,應給予有效的抗骨質疏松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