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沖偉 雷世芳
1)河南新鄉市第二人民醫院骨科一病區 新鄉 453000 2)河南新鄉縣人民醫院急診科 新鄉 453000
骨性關節炎(OA)是一種以關節軟骨退行性病變和繼發性骨質增生為特征的慢性不可逆的關節疾病。好發于負重較大的膝關節。對于晚期出現膝內翻畸形和持續疼痛的患者,人工膝關節置換術可有效減輕患者的疼痛程度,改善膝關節活動度[1-2]。固定平臺假體和高屈曲旋轉平臺假體是目前臨床常用的兩種人工假體[3]。本文針對2016-10—2018-10間在新鄉市第二人民醫院接受固定平臺和高屈曲旋轉平臺假體人工膝關節置換術的療效進行回顧性分析比較,以探討不同平臺假體人工膝關節置換術的臨床價值。
1.1一般資料納入標準:(1)均經X線片、膝關節液等檢查確診為單膝OA。(2)經正規保守治療無效,且可完成隨訪。(3)膝關節內外翻角度<20°,均符合人工膝關節置換術的適應證[4],且為首次行人工膝關節置換術。排除標準:(1)全身嚴重感染及重要臟器嚴重器質性病變。(2)合并影響肢體功能的其他疾病、精神類疾病、惡性腫瘤。(3)膝關節化膿性感染、屈肌功能障礙等手術禁忌證。本研究共納入176例患者。按不同假體分為2組,各88例。固定組采用固定平臺假體:男41例,女47例;年齡52~74歲,平均63.32歲。體質量指數20.1~26.5 kg/m2,平均23.78 kg/m2。旋轉組采用高屈曲旋轉平臺假體:男42例,女46例;年齡53~74歲,平均64.04歲。體質量指數20.6~26.2 kg/m2,平均23.51 kg/m2?;颊呔炇鹬橥鈺?組患者的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氣管插管全麻,平臥位,患肢置充氣囊止血帶,常規消毒、鋪巾。經膝關節正中切口將關節囊切開。外翻髕骨,充分顯露膝關節。切除關節內及邊緣增生的滑膜組織、骨贅等附屬殘余組織。實施標準截骨,測量伸屈間隙,調整外翻角度(6°~8°)。沖洗骨碎屑、血塊,清潔骨小梁。手術界面干燥無異物后,安裝試模。固定組按操作說明置入固定平臺假體。旋轉組置入高屈曲旋轉平臺假體。采用聚乙烯襯托,調制骨水泥固定。檢查髕骨活動度良好、無彈響和軟組織擠壓等現象后,松解止血帶,嚴密止血,沖洗切口,置入引流管 (引流量<50 mL/d后拔除),縫合切口。無菌敷料覆蓋,低張度彈力繃帶包扎。術后常規抗感染、止痛和預防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協助患者進行持續被動直腿抬高活動鍛煉。術后第5天復查X線片,指導患者采用助行器輔助下床走動。術后2周拆線出院,囑患者堅持功能鍛煉,術后1個月完全負重行走。隨訪12個月。
1.3觀察指標(1)并發癥發生率。(2)術前及術后6個月、12個月,采用美國特種外科醫院膝關節評分標準(HSS)評估膝關節功能(總分100分,評分越高膝關節功能越好)和膝關節最大被動屈曲度-伸直度(ROM)。

2.1并發癥旋轉組切口脂肪液化3例、關節摩擦音或彈響3例,并發癥發生率為6.82%(6/88);固定組切口脂肪液化4例、關節摩擦音或彈響2例、關節僵硬1例,并發癥發生率為7.95%(7/88)。2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χ2=0.083,P=0.773)。
2.2HSS評分、ROM術前、術后6個月2組的HSS評分、ROM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術后12個月旋轉組的HSS評分、ROM均高于固定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2組HSS評分、ROM比較
隨著我國社會老齡化進程的加快,膝OA的發病率呈上升趨勢。早期患者主要表現為疼痛和功能受限,晚期則因為膝內翻畸形而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人工膝關節置換術是目前治療保守療法效果欠佳的膝關節OA患者的常用方式,采用合適假體,促進患者膝關節功能恢復,提升膝關節活動度,是目前臨床研究的重要課題。固定平臺假體、高屈曲旋轉平臺假體是目前臨床常用的兩種人工假體。本研究發現,采用兩種假體實施人工膝關節置換術治療的并發癥發生率無顯著差異,但術后12個月時,采用高屈曲旋轉平臺假體患者的HSS評分、ROM均優于應用固定平臺假體的患者。
近年來諸多臨床研究結果顯示[5-7],固定平臺假體的主要不足為固定平臺假體與聚乙烯墊片吻合度較差,易產生磨損,引起骨溶解、假體松動等情況,影響手術效果。與固定平臺假體相比,高屈曲旋轉平臺假體的優勢為:(1)設計具有低活動限制、低接觸應力等特點,更符合人體關節活動生物學特征。(2)高屈曲旋轉平臺假體在股骨假體及脛骨平臺假體之間增加可旋轉聚乙烯襯墊,模擬膝關節正常運動狀態,可在骨旋轉對位不佳時減少脛股關節面接觸應力,與膝關節面生物學狀態匹配度較高,避免墊片磨損。我們的研究結果亦說明采用高屈曲旋轉平臺假體實施人工膝關節置換術,更利于患者膝關節功能及活動度提升,且不增加并發癥風險。
由于我們的研究為回顧性分析,樣本量較小,加之隨訪時間有限,故結果可能有一定主觀偏移。尚需進行前瞻性、大樣本的深入研究予以證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