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高磊 陳國鋒 王國鋒 楊學超
鄭州市第七人民醫院心外科九病區 鄭州 450000
房間隔缺損屬臨床常見先天性心臟病,由胚胎發育異常所致,可一定程度影響患者日常活動,威脅其生命安全,需及時進行有效手術治療[1]。傳統體外循環心臟直視修補術是目前臨床治療房間隔缺損的標準治療方案,手術成功率高且效果良好,但易對患者機體造成較大損傷,術后并發癥較多,影響患者術后康復,臨床應用具有局限性[2]。隨微創技術的不斷深入及普及,采用微創、安全的手術治療方案,減少患者機體損傷,降低并發癥風險,促進其術后康復已成為臨床研究的重要課題。本研究依據不同手術方案進行分組,以探討經胸小切口非體外循環封堵術對房間隔缺損患者住院時間及并發癥發生率的影響。報告如下。
1.1一般資料回顧性分析2016-01—2019-06間我院收治的106例房間隔缺損患者的臨床資料。納入標準:(1) 均經心臟彩色超聲檢查確診。(2)房間隔缺損長徑<38 mm,缺損邊緣房間隔組織寬>3 mm。(3)無手術禁忌證。排除標準:(1) 心臟瓣膜啟閉異常、肺動脈狹窄。(2) 甲狀腺功能和其他內分泌功能異常。(3) 凝血功能障礙、惡性腫瘤。本研究由我院倫理委員會審批,患者及其家屬均簽署知情同意書。按手術方案不同分為2組,各53例。直視組:男29例,女24例;年齡13.0~17.5歲,平均15.17歲。房間隔缺損長徑15~37 mm,平均26.32 mm。心功能Ⅱ級42例,Ⅲ級11例。微創組:男28例,女25例;年齡12.5~17.0歲,平均14.88歲。房間隔缺損長徑15~36 mm,平均25.71 mm。心功能Ⅱ級41例,Ⅲ級12例。2組基礎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方法氣管插管全身麻醉,取仰臥位,墊高右胸部約30°,常規消毒、鋪巾。直視組采用傳統體外循環心臟直視修補術:于胸骨正中處作7cm縱切口,鋸斷胸骨并放置開胸器,打開心包。根據影像學檢查結果制備大小、形狀合適的自體心包片,以0.6%戊二醛浸泡。將心包懸吊,行升主動脈荷包及插管,注射肝素鈉進行全身肝素化,達到適宜激活全血凝固時間后打開體外循環。打開心臟及右心房壁,注意避開房室溝及竇房結。無菌生理鹽水沖洗浸泡后的心包片,以心包片連續縫合缺損,排凈左心房中氣體后縫合心臟切口。解除體外循環,嚴密止血,置入引流管,逐層縫合切口[3]。微創組采用經胸小切口非體外循環封堵術:經口置入食管超聲探頭,明確房間隔缺損位置、大小,測出缺損與上腔靜脈、主動脈后壁、尖瓣瓣環、肺靜脈距離,并根據數據選擇合適封堵器用無菌生理鹽水充分清洗后浸泡于肝素液中。于胸骨右側第4肋間作4 cm平行切口,切開右側心包并懸吊,充分暴露右心房壁,注射肝素鈉進行全身肝素化。于右心房表面用滑線縫制雙荷包,將輸送鞘管于荷包中心穿過垂直置入右心房。超聲引導下將導絲置入左心房,并沿導絲經輸送鞘管將封堵器置入缺損處,并于右心房側穿備一根滑線作為保險線。反復進行推拉試驗,使封堵器位置穩定,缺損完全閉合,確認無殘余分流后,退出輸送鞘管,觀察封堵器情況。若15 min內未出現脫落,去除保險線,結扎荷包線,嚴密出血,關閉心包后逐層縫合切口。觀察2組患者手術時間、住院時間、并發癥發生率。

2.1手術時間、住院時間與直視組相比,微創組手術時間、住院時間均較短,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2組手術時間、住院時間比較
2.2并發癥發生率微創組發生胸腔積液1例,并發癥發生率為1.89%(1/53);直視組出現房性心律失常4例、胸腔積液3例、心包積液2例、術后感染1例,并發癥發生率為18.87%(10/53)。2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8.216,P=0.004)。
房間隔缺損是一種常見的先心病,占先心病的10%~15%,一般在20歲左右出現癥狀,主要表現為勞累后心悸、氣急、呼吸道感染,以及心力衰竭,目前外科手術仍為治療本病的主要選擇[4]。傳統體外循環心臟直視修補術是臨床治療房間隔缺損患者常用的方法,可一定程度降低病死率,但需依靠體外循環實施,手術時間較長,切口較大,易對患者機體造成不可逆性損傷,臨床應用受限。近年來臨床所應用的介入治療具有損傷小、無須體外循環等優點,但手術費用高,且對患者年齡及體質量有嚴格限制,無法在臨床中推廣應用。經胸小切口非體外循環封堵術是將傳統體外循環心臟直視修補術與介入治療有機結合的新型手術方案,具有操作簡單、創傷小、手術適應證廣等特點,可充分發揮手術的優點,同時彌補其不足[5]。臨床實踐表明,經胸小切口非體外循環封堵術可應用于缺損長徑較大或年齡較小患者,手術適應證較寬;直接在心臟表面實施手術操作,不損傷血管及其他組織,操作簡單,且具有較高安全性及準確性[6]。
收集近年來我院收治的106例房間隔缺損患者,綜合分析其臨床資料,結果顯示,采用經胸小切口非體外循環封堵術治療的微創組手術時間、住院時間短于采用傳統體外循環心臟直視修補術治療的直視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低于直視組患者。與林巍等[7]的研究結果一致。充分說明經胸小切口非體外循環封堵術治療房間隔缺損,可顯著降低并發癥風險,且可明顯縮短手術時間和住院時間,是一種簡單、快捷安全、可行的手術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