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金芳
河南許昌仁和骨傷醫院麻醉科 許昌 461000
脛骨遠端骨折是一種常見的下肢骨折類型,由于脛骨是負重的主要骨骼,位置表淺,缺乏軟組織保護,故易受直接暴力損傷而發生骨折,手術是主要的治療方法[1]。由于老年患者對手術的耐受力差,又并存多種基礎病變,故良好的麻醉方法和麻醉用藥,是保證手術順利進行和術后康復的關鍵[2]。2018-01—2019-12間,我院對82例接受手術治療的老年脛骨遠端骨折患者,分別應用布比卡因實施硬膜外麻醉(CEA)和腰硬聯合麻醉(CSEA)。現對麻醉效果進行比較,報告如下。
1.1一般資料本組82例患者的納入標準:(1)均經影像學檢查確診。(2)無相關麻醉和微創經皮鋼板固定術的禁忌證。排除標準:(1)合并脛骨近端骨折、凝血功能異常、惡性腫瘤、免疫功能障礙、全身性嚴重感染。(2)嚴重重要器官功能不全,以及長期服用激素史。患者均簽署知情同意書,并經院倫理委員會審批。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2組,各41例。CSEA組:男26例,女15例;年齡60~69歲,平均64.73歲。BMI 17~25 kg/m2,平均22.34 kg/m2。車禍傷21例,重物砸傷3例,摔傷10例,墜落傷7例。CEA組:男27例,女14例;年齡61~70歲,平均65.02 歲。BMI 17~24 kg/m2,平均22.05 kg/m2。車禍傷22例,重物砸傷2例,摔傷11例,墜落傷6例。2組患者的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3-4](1)CEA組應用布比卡因實施CEA:于L3~4行硬膜外穿刺,向頭部置入硬膜外導管3 cm,注入2%利多卡因液3 mL。起效后每5min注入3~5 mL的 2%利多卡因和0.75%布比卡因混合液,維持麻醉平面T8~10。(2)CSEA組采用布比卡因行CSEA:于L3~4行硬膜外穿刺,置入腰硬聯合穿針,腦脊液流出后,緩慢注入(20~25 s)0.75%布比卡因1 mL和腦脊液1 mL。退出腰穿針,向頭部置入硬膜外導管3 cm,維持麻醉平面T8~10。
1.3觀察指標及療效判定(1)麻醉藥物用量及麻醉起效時間。(2)療效判定(無疼痛或不適感為優。無明顯疼痛,但手術部位有輕微不適感為良。明顯疼痛為差。優良率為優率和良率之和)。

2.1麻醉藥物用量及麻醉起效時間CSEA組麻醉藥物用量較CEA組少,麻醉起效時間較CEA組短,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2組麻醉藥物用量及麻醉起效時間比較
2.2麻醉優良率CSEA組麻醉優良率較CEA組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2組麻醉優良率比較[n(%)]
脛骨遠端骨折往往因局部軟組織腫脹、疼痛、活動障礙等,影響踝關節的穩定性及患者的生活質量。當前,各種內固定術是主要的治療手段。其中經皮微創鋼板固定術中未大范圍分離軟組織、無須擴髓、創傷較小,常用于治療老年脛骨遠端骨折患者[5]。但老年患者常并存多種基礎病變,器官儲備功能較差,對手術的耐受能力較低,故對麻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
布比卡因應用于椎管內麻醉因具有便捷、術后肺部并發癥少等優勢,常用于脛骨遠端骨折手術。但單獨應用于腰麻易對老年患者的呼吸、循環功能產生較大影響[6]。CEA能小劑量分次給藥,但藥物起效時間較長,對嚴重高血壓、心臟代償功能不良等患者應慎用;而且具有阻滯不完全、麻醉平面不易控制,以及局部麻醉藥物中毒風險較高等不足[7]。CSEA將腰麻與CEA的優勢結合,平面擴散較快,可有效縮短麻醉起效時間,具有良好的鎮痛作用,且肌松優勢明顯;手術過程中可依照麻醉效果追加麻醉藥物,便于調節麻醉平面,避免麻醉平面過高;并可減少麻醉藥物用量,避免發生局麻藥中毒[8]。
我院近年來對82例接受手術治療的老年脛骨遠端骨折患者,分別應用布比卡因實施CEA和CSEA。經分析比較,CSEA的麻醉藥用量、麻醉起效時間,以及麻醉優良率等指標,均顯著優于CEA的患者。充分顯示了布比卡因CSEA是老年脛骨遠端骨折患者手術安全、可行的麻醉方法。